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1 16:46
美东时间10月20日,苹果(AAPL.US)公司美股股价收涨约4%,总市值创历史新高,达3.89万亿美元,超越微软,仅次于英伟达,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
受此影响,今日(10月21日)A股、港股两市苹果概念同步走强。截至收盘,环旭电子(601231.SH)10CM涨停,立讯精密(002475.SZ)早盘触及涨停后回落,歌尔股份(002241.SZ)、蓝思科技(300433.SZ)等多股涨超5%。
港股方面,高伟电子(01415.HK)涨超6%,丘钛科技(01478.HK)涨超5%,瑞声科技(02018.HK)、比亚迪电子(00285.HK)、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涨超4%。
eSIM概念备受市场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首款纯eSIM手机iPhone Air将于明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开售。该机型凭借其“史上最薄”的设计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官网于10月17日开启的首批货源5分钟内售罄,这也为“果链”带来了新的增长想象空间。此次涨停的环旭电子是SiP模组全球龙头,在智能穿戴等多个业务细分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eSIM功能是这些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eSIM被称为嵌入式SIM卡,是将传统SIM卡功能集成到设备内置芯片中的“数字通行证”,无需实体卡片,用户可通过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网络的切换和管理。eSIM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可以让设备更轻薄、使用更便捷,更重要的是,它能为设备内部设计腾出更多空间,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一环。
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为eSIM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0月13日,中国联通(600050.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电信(601728.SH)先后发文称,已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还分别官宣了预约、办理eSIM业务的渠道。
另一方面,eSIM向更多领域渗透是大势所趋——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预测,至2025年底,全球预计将有约10亿部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增长至69亿部。据研究机构Jupiter Research测算,到2026年,全球使用eSIM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2200万个增长至1.95亿个。这片广阔的蓝海也吸引了从芯片厂商、设备商到运营商的积极布局。10月16日晚,OPPO率先推出了支持eSIM使用的手机——OPPO Find X9 Pro卫星通信版,此外,也有消息称vivo、华为、荣耀也将陆续推出支持eSIM的手机。
多家A股公司已抢先布局
A股市场上,除三大运营商外,还有多家公司已抢先布局eSIM业务。
新恒汇(301678.SZ)在互动易表示,公司是一家集芯片封装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企业。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智能卡业务、蚀刻引线框架业务以及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业务。
紫光国微(002049.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已成功推出并量产多款符合GSMA及国内通信标准的eSIM产品,并专门针对“AI+5G+eSIM”融合应用新场景完成了技术布局与产品储备。
东信和平(002017.SZ)自主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和eSIM物联网管理平台系列产品成功获得GSMA安全认证。
美格智能(002881.SZ)有成熟的eSIM解决方案,并且在4G/5G芯片平台上都有大规模量产。
楚天龙(003040.SZ)的eSIM相关产品与服务已通过中国联通产品备案,并积极跟进其他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进展。
此外,万马科技(300698.SZ)已经持续多年开展eSIM业务,是首个同时提供支持全系标准的eSIM方案提供商,目前已经应用在车联网领域。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eSIM商用加速,产业链相关机遇显现。从全球来看,eSIM应用已进入规模化阶段:美国依托苹果生态推动智能手机eSIM渗透率快速提升;欧洲以车联网为核心场景,受政策驱动车载eSIM出货量大幅增长;日韩则是将eSIM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在智能表计、工业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民生证券认为,相较于海外,国内目前eSIM渗透率较低,且尚未形成较好的产业生态,政策及规范制定也有待完善。此外,在场景拓展方面,国际市场已构建覆盖消费、工业、车联网的全场景eSIM服务体系,而国内运营商的eSIM仍然集中在可穿戴设备等少数场景,跨行业的流量调度、安全认证等能力尚未形成规模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