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0 19:39
企业并购 能力扩容 赛道拓展快运市场加速整合
■ 文/记者 范云兵
进入三季度,快运市场风乍起。
近期,国家邮政局提出要积极打造开放协同生态,培育新业态、塑造新场景、催生新服务,支持企业打造包括快递、快运、冷链、仓储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市场端,快运企业动作频频。壹米滴答、百世快运等企业扩容多个转运中心并部署自动化设备,顺丰捷达、中通快运、韵达快运布局大票零担……
与此同时,大票零担中的融辉起网1年日均货量超2万吨,专线企业三志物流“买买买”并新开多条线路向网络型拓展。
上层建筑的搭建、内部市场的竞争、外部玩家的抢食,快运市场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巨大的整合机遇。
收购合并
向综合物流发展
从货量角度来看,当前快运市场三分天下,分别是顺丰系、京东系、“加盟系”。顺丰系涵盖顺丰快运、顺心捷达、德坤物流,京东系涵盖京东快运、德邦、跨越,“加盟系”是以安能、中通快运、百世快运、韵达快运、壹米滴答为代表的加盟制企业。企业间货量没有拉开差距,顺丰快运、安能、中通快运、德邦、跨越2024年货运量分别为1581万吨、1415万吨、1320万吨、1200万吨、1150万吨,壹米滴答、百世快运、顺心捷达也都逼近千万吨级。
不过,从营收方面来看,直营企业遥遥领先,顺丰快运、德邦和跨越居于前三,2024年营收分别为417亿元、329.6亿元、237.2亿元;加盟制企业中,安能物流和中通快运领先,分别为115.8亿元、104亿元,其余企业与头部企业差距较大。
快运单独发展难度较大。货量和营收领先的企业,基本都是集团式、综合化发展。以联合包裹、联邦快递、敦豪为例,快运均为综合物流发展的一个板块。国内发展较为完善的是顺丰和京东物流。3月,顺丰旗下顺心捷达注资5.5亿元控股德坤30%,完成了从小件快递、零担快运到大票零担的全公斤段布局;京东物流完成对跨越100%控股,实现了航空能力大提升。
安能货量和营收都居于领先地位,但也是少数没有实现集团化、综合化发展的快运企业。9月18日,安能发布“根据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停牌”公告,与其他快运企业合并的猜测便广泛流传。
不过,安能10月17日发布的公告打破了这种传闻。公告称,其正式确认收到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及淡明资本组成的财团发出的初步、有条件的私有化建议。安能董事会表示,正在考虑此项建议,但谈判仍处于初步阶段,结果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无法保证最终会发出正式要约。公告也表示,关注到了有关收购的网络传闻。
10月17日13时,安能复牌,开盘股价大跌26%。截至10月17日收盘,跌9.86%,收于9.14港元/股。可见,资本对安能与其他企业“收购及合并”抱有较高的希望。
安能2021年11月在香港上市,发行价为13.88港元/股,市值曾达到160亿港元左右,但此后一度跌至30亿港元左右。通过系列“组合拳”,安能市值回升,但股价一直处于发行价以下。
业内普遍认为,在快运市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安能要想更好发展,与其他企业并购整合仍是重要方向。
能力扩容
边际成本不断降低
快递与快运虽然都是收转运派4个环节,但与快递转运环节高度自动化不同,快运的转运环节更多依赖人工操作,这也是其全程时效提升的瓶颈。为推动转运能力提升,今年年初以来,多家快运企业都在加速扩容分拣场地,并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
百世快运在兰州、常州、宿迁、桂林、赣州、贵阳、遵义、大理等地的分拨中心先后升级,装车卡位、操作面积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壹米滴答则升级了嘉兴、南宁、济南、天津分拨中心,其中5万平方米的天津分拨中心7月启用,后续计划投资7000万元部署自动化设备。壹米滴答负责人介绍,基于业务的快速发展,今年壹米滴答将在全国各地再扩容升级50万平方米分拨场地,并部署智能设备、加大运力投入。
聂树军表示,旺季来临,大部分快递、快运企业会面临货量增加问题,分拨扩容、部署自动化设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直营快运企业的扩能则更多表现为整合。德邦财报显示,其2023年下半年启动网络融合项目,全面接管原京东物流运营的快运中转场,进一步拓展快运网络。2024年逐步推进双网融合,依托骨干网络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和路由优化,促进场站、车线融合,打造辐射更广、效率更高的运输网络。
与此同时,跨越在干支线运输方面持续拓展能力。9月,接收2470台4.2米新能源厢式轻卡用于末端提派。8月,与吉林省物流集团签署协议,重点打造东北“氢走廊”物流大通道,由吉林省物流集团负责氢能重卡采购与加氢站布局,跨越主导氢能车队运营,实现绿色发展。今年年初,跨越东南西北四大航空枢纽空侧网络全线贯通,其第二十一架全货机也正式入列。
头部企业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边际成本的降低,也将带来终端价格下降。以安能为例,上半年运输单价降低6.3%。价格的降低,将进一步压缩中小专线企业的生存空间。
拓展赛道
大票零担发力工业大件
当前,快运市场是存量竞争,其货量增长更多来自电商、专线等,企业普遍存在货量增速焦虑。为增加货量,在抢占电商、专线市场的基础上,主要快运企业都不断向上发展,即发展大票零担。
顺丰先发制人。今年3月,顺心捷达以5.5亿元注资入股德坤物流,布局大票零担市场。近日,德坤完成中部地区所有省会城市的覆盖,成为其大票网络覆盖全国的关键里程碑。顺丰借助大票零担发展自身业务,在财报中亦有体现。今年上半年,顺丰快运基于与某专业大票零担服务商合作,双方干线融通线路超过1万条,大幅拉直线路、减少中转节点,显著提升运输时效,有效降低工业大件客户的物流成本。
2月,中通快运旗下中通智运全面启动大票零担业务,8月开通10条专线;去年10月,韵达快运大票零担业务“韵直达”上线,截至上半年已开通977条线路、覆盖257个城市。
在快运企业向上拓展大票零担的同时,新的玩家出现,并迅速占领市场。融辉物流在成立1周年之际日均货运量突破2万吨,笨鸟速运、兴满物流亦来势汹汹。
为应对大票零担企业的竞争,专线物流企业也逐步向网络化发展。以三志物流为例,2025至2027年计划分别出资1亿元、2亿元、4亿元收购专线企业,逐步完善平台型网络。
业内人士认为,快运企业的向上发力,新势力的方兴未艾,将造成激烈碰撞,并引发行业的整合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