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定心尺、补给站、好工友……我的职场拒绝EMO!

2025-10-20 23:04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流水线的快节奏中,一线班组人的每一天都是与汗水为伴,有疲惫,有压力。压力如何释放?情绪如何纾解?看看一线班组人有哪些好方法。

轨距间的“定心尺”

在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燃料部车务班,徐晨明与铁轨相伴三十载,是名副其实的守护者。每天破晓,他便肩搭工具包来到铁轨旁,蹲身将道尺卡进轨缝,反复校准“1435毫米”这一标准值。这条轨道是电厂的“口粮线”,轨距差一毫都可能影响燃料供应,他深知责任重大。年轻时,徐晨明也曾觉得工作枯燥,锈迹和老茧让他一度想放弃。老班长一句“道尺量的是轨距,更是人心的准头”点醒了他。从此,他每一次测量都格外郑重。工作有压力时,徐晨明便摩挲那把磨得发亮的道尺。尺身上的每道划痕都是他汗水与坚持的印记,成了他的“解压阀”。工友笑他“尺子比孩子还亲”,他笑答:“尺子在,铁轨稳,我心里就不慌。”这把道尺,是他的“定心尺”,是三十年坚守的见证,更是内心执着与责任的象征。徐晨明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准,让心里始终亮堂,如希望之光,照亮他守护铁轨的漫长征途。(马晶)

身为E人,拒绝职场EMO

今年23岁的游志勇,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海机辆段“周恩来号”机车组的一名机车副司机。2023年,从学校毕业后,他离开了家乡广东省河源市,来到上海,进入了铁路行业。今年,游志勇既要准备机车司机晋升考试,又要备战副司机职业技能竞赛,压力山大。面对压力,他有两样“法宝”。第一样是制定个人年度计划。原来,每年年初,游志勇都会给自己写一封信,制定一系列年度计划。每当工作中迷茫或者产生困惑时,他都会问自己为什么当初会选定这个方向的目标?为什么自己在兑现过程中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让自己将EMO转化为动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二样是参加各类活动。身为E人的游志勇,会关注单位或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不管是读书分享、义务讲解,还是篮球、爬山,都会积极报名,能够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交到更多新朋友,缓解了他不少压力和疲惫。(徐晓帆)

脚手架上的“情绪解压器”

中铁十八局安阳江山著项目正值攻坚期,甲方催进度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压得人喘不过气。我攥紧扳手,手心里全是汗。扛起横杆的那刻,我深吸一口气——这是我一贯的老办法:用手里的活给情绪“降压”。搭架子容不得分神,每颗螺丝的松紧、每根立杆的垂直度,都必须精准。就在专注调整卡扣的瞬间,脑中的焦虑渐渐淡去。汗水顺着帽带滴到滚烫的钢架上,“滋”一声,仿佛把烦躁也一并蒸发了。当一排排钢管整齐立起,像一道道坚实的脊梁,那份成就感瞬间冲散了所有疲惫。工友递来凉水,打趣道:“你这手艺,比解压药还灵!”对我们来说,脚手架不只是施工支撑,更是专属的“情绪解压器”。把压力拧进螺丝,把疲惫架成平台,每完成一次搭设,都是一次自我治愈。多年工地摸爬,我们早练就了用硬核手艺对抗emo的本事——脚下走得扎实,心里的路自然就稳了。(幸宗凡)

我的“反EMO”秘籍

作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石港城际强电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的一名接触网工,我们的日常不是在立接触网杆,就是在高空架线,机械轰鸣、汗水浸透工装是每天的“标配”,但却从没给EMO“留过位置”。我的工具包有个“甜蜜角落”,总装着几块水果糖。就像黄昏施工的场景,每次蹲在刚浇筑好的基座旁歇脚,掏糖的动作比递扳手还熟练:“张哥,来颗橘子味的!”分糖的吆喝顺着风飘远,甜意从舌尖暖到心里,爬高上低的疲惫也融化了大半。每次看着组立好的接触网杆在线路旁排成长龙,导线像银线拉通区间,工程车“呜呜”驶过测试时,钢轨的震动像在点赞,那种“这活儿干得漂亮”的成就感,比啥解压法都管用。兜里的糖、身边的笑、手上的硬本事,我的职场不EMO!(崔策)

班长的“碎碎念”

主井提升系统是煤矿的“咽喉”。在冀中能源梧桐庄矿,年轻电修工曹永峰面对主井备用电控系统的安装任务时,陷入了本领恐慌。厚厚的图纸和成堆的元器件让他感到EMO。“按图纸拆分模块,一块一块‘啃’。”“PLC输入输出线路单独走线!”崔班长的“碎碎念”适时响起。他皮肤黝黑,像兜里那把老式改锥,虽不起眼,却总能拧到关键处。曹永峰起初觉得班长絮叨,后来发现每句话都是几十年经验的结晶,成了“避坑指南”。他跟着班长和工友在变电所里穿梭,布线、接线、调试,每道工序都高标准严要求。调试阶段最棘手。首次送电失败,紧张气氛弥漫。曹永峰没有慌乱,按照班长“先查电源、再查信号、分段排除”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信号干扰问题。当屏幕亮起、所有参数正常的瞬间,他明白:化解本领恐慌的“硬核底气”,就藏在班长不厌其烦的“碎碎念”中。(索晓磊)

压缩机旁的“解压密码”

清晨的苏里格气田,压缩机轰鸣声准时响起。我挎着工具包走向机房——这是作为保运职工的日常。汗水常湿工服,检修压力让人喘不过气,但我有自己的“解压密码”。上周,一台压缩机突发异响。我和同事排查三小时未果,油污满手,汗水直流,心里越发“堵得慌”。这时队长递来冰镇矿泉水,笑着说:“咱得像查管线似的,先捋顺自己的‘情绪管’。”他拿出图纸陪我逐段核对,聊着以往攻克的难题。渐渐放松后,我再俯身检查,很快找到了故障点。原来,流水线旁的一句暖话、一个并肩的身影,就是最好的“情绪缓冲垫”。我的工具包里还藏着一本手绘结构图,空闲时就补画细节、标注易损部件。每次画出新技巧,就像给设备“问诊”多了份底气。上次凭图纸指导新同事,看他从手足无措到熟练操作,成就感油然而生。机器仍在运转,巡检从未停步。对我们来说,化解压力的不是惊天动地的方法,而是身边的温暖、手上的本事,还有不向情绪低头的硬气——这就是我们的“职场不EMO”。(李涛)

流水线旁的“能力补给站”

在海尔空调全国各个工厂里,流水线的轰鸣声从未停歇,但每个车间流水线旁都设计了一处专属我们一线人员的“治愈空间”,也就是员工休息区,这里成了我们调整状态、蓄力再战的秘密武器。这些遍布全国工厂的小小员工休息区,是海尔职工们忙碌之余的“能量补给站”,用一个个平凡的瞬间,为我们补充能量。带着这份暖意回到流水线,再大的压力,我们也能从容应对,因为我们知道,总有一处角落,能让我们卸下疲惫,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辛兆涛)

在攀登中化解压力

站在49.9米高的脱甲烷塔顶,刘翔宇深吸一口气。这位冀东油田公司南堡联合站刚入职的“00后”,曾在深夜因为工作压力辗转难眠,直到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解压方式——攀登这246级台阶。上午9时,接到中控室的指令后,刘翔宇再次踏上这段熟悉的台阶。攀登至80级时,他开始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脚步的节奏上;到达150级时,汗水渐渐渗出,内心的焦虑却随着体力的消耗慢慢释放;接近塔顶时,清凉的晨风拂面,所有烦恼仿佛都留在了脚下的台阶上。刘翔宇发现,攀登的过程就像化解工作压力:不必急于求成,只需专注脚下的每一步。手轮转动发出的“咔嗒”声,与对讲机里的参数报数声交织成独特的背景音,让他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如今,每次感到压力时,他都会来爬这段台阶。一步、两步......在规律的攀登中,焦虑随风消散,思路愈发清晰。246级台阶,不仅通向设备,更通向一颗平静从容的心——这就是他找到的“职场不EMO”的秘诀。(张岩)

我的最佳拍档

如果说,飞驰的列车是一首流动的诗,那我们动车组机械师,就是为这首诗押上“安全韵”的人。作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动车段的机械师,我们的“舞台”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检修现场。而最好的“解压阀”就是能并肩作战、互换“武功秘籍”的兄弟。对讲机的呼应是最熟悉的背景音。一次走行部检查,我对齿轮箱一处渗油状态拿不定主意。搭档蹲下身提醒:“油迹也分‘脸色’。”他指点道:轻微渗油混着灰尘,是列车正常的“呼吸”;反光滑腻的是“亚健康”信号;最要警惕的是油流或油滴,往往预示密封或磨损问题。当讨论声压过车底轰鸣,问题在切磋中迎刃而解,那份豁然开朗比什么都更能驱散疲惫。我们的“不EMO”,藏在沾满油污的手套里,藏在工友那句“有我在”的默契中。(张轩硕)

自然之美给予我力量

结束白天的繁忙,我总会在饭后散步时,独自迎接窑淮的日落。这时的夕阳,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在一天劳作后缓缓合上眼帘,将最后的光芒轻轻洒向人间——而这份光,也照进了我有时疲惫的心。整座茶山披上红妆时,美得让人词穷。我渐渐明白,不必非得用语言去形容,只需静静感受。在这里,落日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无言的宁静。广场上高耸的灯杆拖长了影子,像沉默的守护者,陪我一同凝视这片被夕阳浸染的土地。远山层叠,在余晖中勾勒出渐变的轮廓,宛如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当最后一抹晚霞散去,天边的色彩渐渐淡去,我心中的纷扰仿佛也随之一同沉淀。这份宁静并不随着日落而消失,反而深深留驻心底,成为我应对压力的秘密储备。窑淮的落日教会我:纾解情绪,不一定要倾诉或逃离。有时,只需将自己交给一片天空,让自然的美轻轻接住你的疲惫。当目光追随晚霞的轨迹,心便学会了放下的节奏。明天还要继续,但此刻,我已蓄满了宁静的力量。(贺永)

工人日报客户端班组天地第449期

“班组天地”融媒体邮箱:

bztdrmt@163.com

欢迎分享你的班组故事

来稿请写明投稿单位、投稿人及联系方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