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0 12:0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
根据工信部规定,2016 年起乘用车制造商需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 8 年或 12 万公里质保,如今 “八年之约” 陆续到期,大量动力电池面临退役。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 3140 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居首,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步入退役周期。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随着退役量的迅猛增长,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产值也将水涨船高,预计将超过2800亿元。
宁德时代与京东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10月15日,宁德时代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池消费市场全渠道服务、绿色运力、物流仓配及零碳园区、工业品供应链数智化、行政物资及员工综合服务、数据中心、海外业务发展伴随式服务等多个领域深度合作。
新能源
新能源消纳迎新政,首次将非电消费纳入考核
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明确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组织实施。
其中,《意见稿》细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下称《能源法》)中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制度,标志着可再生能源消费步入强制考核的新阶段。
《意见稿》明确,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是指能源用户消费的可再生能源在其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最低比重目标分为电力消费和非电消费。
电力消费包括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种类;非电消费包括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种类。
这是国家政策首次把非电消费系统性纳入最低比重考核。
商务部:对于美国并未终止的清洁能源补贴等违规措施 中国将继续推进诉讼
10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涉及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作出回应。何咏前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已于9月30日终止了该法中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条款。该补贴政策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享受补贴的前提条件,歧视中国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相关产品,严重违反世贸规则,是滥用补贴政策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何咏前说,中方此前已就该措施起诉到世贸组织,对于美方终止该补贴项目,中方认为这是美方纠正自身错误的正确一步。她说,中方也注意到,美方并未终止中方在诉美《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中清洁能源补贴等其他违规措施。接下来,中方将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继续推进诉讼,坚定捍卫国内产业的合法利益,坚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国际能源署《2025年可再生能源报告》
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报告指出,在太阳能光伏的强劲驱动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浪潮,预计未来5年将达到之前5年增量的2倍。然而,可再生能源领域仍面临电网消纳能力不足、供应链脆弱性以及项目融资困难等严峻挑战。
报告预测,2025至203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长约4600吉瓦,大致相当于中国、欧盟和日本当前装机容量的总和,相比过去5年实现翻番。太阳能光伏占全球增量的近80%,其次是风能、水电、生物能源和地热能。超过80%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将快于过去五年。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4年度预测相比,国际能源署本次对2025~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预期下调了5%,主要受美国与中国政策变动影响。美国因税收抵免政策提前退出、进口限制加码及海上风电租赁暂停等因素,预期增长下调近50%。中国从固定电价转向拍卖电价的政策转变,正在影响项目经济性并降低增长预期。尽管如此,中国仍将贡献全球近60%的新增装机,并有望提前5年实现2030年风、光发展目标。
欧盟发布气候和能源新战略
欧盟委员会10月16日发布《欧盟全球气候与能源愿景》,提出一系列气候和能源领域的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向清洁能源转型,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文件提出,将把欧盟清洁技术制造能力提升至全球技术市场份额的15%,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产业竞争力。
根据这份文件,欧盟计划加强与各国合作,为欧洲清洁技术产业创造新的商业机遇。重点举措包括通过组织商业论坛、设立“欧盟对外清洁转型商业理事会”等促进欧盟在国际上的清洁技术业务,推动气候适应方面的投资。
同时,欧盟计划在其对外合作融资工具“全球欧洲”2028年至2034年期间2000亿欧元的预算总额中,把气候和环境领域支出比例设定为30%,以支持伙伴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气候行动方案,推动清洁产业发展。此外,还将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信息交流与合作,支持伙伴国家建立和完善碳定价政策等。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6年开始实施,计划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水泥、化肥、钢铁等产品征收“碳关税”。该措施引发部分贸易伙伴的批评,认为这一做法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负担。
电动车
德国将重启电动车补贴:30亿欧元助力中低收入家庭购零排放车
德国计划于2026年1月重启电动汽车购车补贴政策,以促进中低收入家庭购买零排放汽车。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宣布,政府将在2029年前投入30亿欧元(约合249.22亿元人民币)用于该激励措施。新计划将为售价不超过45000欧元(约合37.4万元人民币)的纯电动车提供最高4000欧元(约合33229元人民币)的购车补贴,较之前的65000欧元上限有所降低。插混车型将不再享受补贴,而二手电动车首次被纳入补贴范围。此外,德国政府还计划设置收入上限,预计约为45000欧元(约合37.4万元人民币)。
循环经济
意大利再次推迟塑料税实施至2027年
意大利政府近日在2026—2028年财政预算草案中宣布,将原定于2026年7月1日实施的塑料税(Plastic Tax)再度推迟至2027年1月1日。与此同时,含糖饮料税(Sugar Tax)的施行日期也被同步延后。这是该项法案自2020年首次提出以来第八次被推迟执行。
受影响的产品范围包括塑料瓶、购物袋、聚乙烯食品容器、利乐包装(Tetra Pak)、发泡聚苯乙烯(EPS)包装及瓶盖等。而由可堆肥生物塑料或再生材料制成的包装,以及医疗设备、药品包装则可获豁免。
尽管环保组织多次呼吁尽快实施该税,以遏制一次性塑料污染,但企业界普遍欢迎延期决定,认为当前原材料价格波动与通胀压力依旧严峻,立即征税或将加重制造业负担。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或希望通过这一时间窗口,进一步完善税收配套机制,鼓励循环再生塑料产业链的建设,以实现经济恢复与环境可持续的平衡。
中石化斥资2亿,成立循环利用科技公司
10月13日,中石化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正式宣告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亿人民币,由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循环经济产业布局上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新公司由中国石化间接全资持股,具体由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显示出集团希望借助其成熟的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快速打开再生资源产品市场的战略意图。
环境部规范海洋微塑料监测,支持高水平再生利用项目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引起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部表示,将规范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监测,支持塑料高水平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强化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已开始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介绍,污染物在微塑料上的浓度通常比海水中的浓度高几个数量级。塑料添加剂和吸附的污染物均可释放到海洋环境或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塑料碎片因此成为有毒化学物质的聚集载体和来源。
弓叶混纺AI高光谱光选机,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在本届评选中,弓叶科技和宇树、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企业一同上榜。弓叶科技混纺AI高光谱光选机凭借前沿技术与在废纺分选领域的显著应用价值,荣获该榜单"Special Mentions",也是本届榜单"回收再利用"类别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智能分选领域备受瞩目的创新力量。
ESG
《再生农业产业地图》报告发布
日前,全球最大可持续性数据平台 HowGood 与领先的非营利组织 Kiss the Ground 联合发布了《再生农业产业地图》。该研究揭示了再生农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现已有 1,192 个组织在 49 个国家公开承诺采用再生农业理念,较 2019 年增长了五倍以上。
截至 2024 年,共有 1,192 个组织在 49 个国家公开承诺采用再生农业理念,较 2023 年增长了 30%;农场(415 个)首次超过消费品公司(394 个),成为最大类别;采用趋势呈现典型的“曲棍球棒”增长曲线:从 2005 年的一个组织到 2024 年的近 1,200 个组织,去年新增 275 个;参与者涵盖各类规模的公司,从小农场到 43 家年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的企业;地理分布广泛,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印度、秘鲁等国家。
证监会最新明确:不盲目追求可持续信披家数
10月16日,证监会上市司一级巡视员毕晓颖在参加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时,围绕“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话题进行了阐述。她指出,证监会将按照新“国九条”要求,坚定不移支持引导上市公司做好高质量的可持续披露,指导沪深北交易所以披露指引为依据,结合企业需求,适时丰富编制指南,并做好明年强制披露后的政策评估,不断优化披露制度。对于不在强制披露范围的中小企业,鼓励企业量力而行,不作强制要求。证监会不盲目追求披露家数,而是会在政策评估和企业实践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扩大覆盖面的节奏。
证监会将从三方面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可持续披露。一是继续按照“积极借鉴、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彰显特色”的原则,坚定不移逐步完善制度。二是继续按照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坚持不移推动政策落地。三是继续按照行胜于言、言必求实的实践导向,坚持不移引导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披露。
《全球临界点报告》:珊瑚礁正在消失
日前,根据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并发布的《全球临界点报告》,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报告称,随着全球变暖突破1.5℃的临界阈值,世界正迅速逼近一系列灾难性临界点,其中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已成为首个显著标志。
作为全球约四分之一已知海洋物种的栖息地,珊瑚礁被认为是最易受全球变暖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由于海水温度急剧升高,预计全球大多数珊瑚礁将严重衰退。科学家们同时警告,世界也正站在其他关键气候临界点的边缘,包括亚马孙雨林退化、主要洋流系统崩溃和极地冰盖消失等。
这意味着人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气候现实”,即地球多个关键系统的稳定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绿色消费
康师傅“跨界爆改”环保时装秀
在日前的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一场将康师傅红烧牛肉方便面、鲜Q面、冰红茶、茉莉茶四大单品废弃包装“跨界爆改”而成的环保时装秀惊艳上演。康师傅控股CEO陈应让在启幕致辞中表示:“作为民族品牌,康师傅秉承‘家园常青,健康是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今天这场‘塑说新生,万象循回’的时装秀,正是我们践行ESG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包装材料的轻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创造绿色、低碳、循环的美好生活贡献可持续力量,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