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徽商银行:锚定区域发展主线 筑牢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5-10-20 08:4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 徽宣

徽商银行以安徽“三地一区”战略为锚,交出一份规模、效益与质量协同提升的中期答卷。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为2.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2%;实现净利润93.28亿元,同比增长3.81%。通过深耕区域经济,徽商银行的发展韧性有目共睹。

规模效益双提升 质效平衡稳增长

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为22518.54亿元,比2024年末增加2381.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2%。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1005.33亿元,比2024年末增加983.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2%。

在盈利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1.57亿元,比2024年同期增加4.65亿元,增长2.25%;净利润93.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其中,徽商银行金融投资净收益增加,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6.27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长10.34%。具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金融投资净收益29.80亿元,同比增加18.58亿元,增幅165.60%。

在对公业务方面,徽商银行紧紧围绕区域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加快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持续深化交易银行体系建设,经营成效稳步提升。投资银行、交易银行等转型业务持续增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徽商银行深化个人客户数字化经营,推动易知客、智策、徽享生活等重点平台功能优化和迭代升级,持续开展网点产能提升3.0固化优化,推动优质客群稳定增长,客群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规模(含直销银行)2118.29亿元;全行财富客户数为128.4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51万户,增长11.76%;高净值客户数12.5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4万户,增长11.91%。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89.94%,同比提高17.43个百分点。

深耕实体强根基 战略协同筑优势

规模与质量的稳步提升,得益于徽商银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该行紧扣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部署,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实现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

在科技金融方面,根据安徽省发布的《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到2027年,安徽省科技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计划提升至10%左右,科技领军企业超过3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科技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等。徽商银行紧密围绕安徽省“三地一区”政策导向,打造具有徽商银行特色的“科创银行”,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岗位建功竞赛”二等奖,成功发行50亿元科技创新债。在间接融资方面,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2017.94亿元,较上年末净增330.29亿元,增长19.57%。围绕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特点,徽商银行已推出科技研发贷、人才贷、成果转化贷、知e贷等七大类产品体系,提供e查、e达、e贷“3+N”的科技金融数字化产品服务,助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为1200余户科技型企业提供“四链”融合信贷支持超90亿元。

在绿色金融方面,徽商银行率先落地安徽省转型贷款,促进安徽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碳减排贷款投放力度,实现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碳减排技术三大碳减排贷款支持重点领域全覆盖。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合计1444.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9.50亿元,增长35.63%。其中,安徽省内绿色贷款余额合计1278.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0.76亿元,增长33.5%。

在普惠金融方面,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产品供给,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0.28亿元,较上年末净增136.29亿元;户数31.79万户,较上年末净增5.07万户;平均贷款利率4.05%。

转型攻坚拓新局 轻资业务添动能

在传统业务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上半年,徽商银行紧紧围绕对公业务转型战略,以“对公业务提升工程”和“轻资本业务提升工程”为双轮驱动,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徽商银行围绕域内主导产业,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的供应链金融供给和创新,推出线上订单融资、凭证质押融资、线上国内保理、电子分离式保函等多样化供应链服务模式,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场景+数据”的专业化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和服务渠道,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投放较2024年同期增长64.53%。同时,徽商银行加强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建设,携手产业链“群主”“链长”,嵌入企业产、供、销等交易流程,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互利共赢发展,截至6月末,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较2024年同期增长31.79%。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徽商银行重点开展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资产证券化、并购融资、结构融资、投融资咨询等投资银行业务,促进徽商银行业务转型。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不断丰富投行业务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等产品创新,大力推进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完成债务融资工具发行98单,发行金额793.42亿元,其中承销金额294.20亿元,安徽省内市场排名保持第一,市场竞争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托管业务方面,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坚持贯彻落实徽商银行战略部署,深入推进轻资本提升工程,积极构建“托管+”全新经营理念,赋能全行业务发展,规模成功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同业客户拓展迈出新步伐,服务客户总数提升10.1%;托管业务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创收能力在城商行中名列前茅。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托管(不含公司及投行资金监管产品)余额达12206.56亿元,较年初增长840.63亿元,增长7.40%;实现资产托管手续费收入(不含公司及投行资金监管产品)39108.61万元,同比增长783.66万元,增长2.04%。

徽商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展现了区域银行通过战略锚定、业务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依托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的区位优势,聚焦实体经济需求的业务创新,以及轻资本转型的持续推进,徽商银行正逐步构建起与地方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的核心竞争力。展望未来,徽商银行将延续规模、效益与质量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