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0 17:42
金秋时节,长势喜人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千亩大葱铺展如绿毯……从“土疙瘩”到“金蛋蛋”的蜕变,从“零散种植”到“全产业链”的跨越,平凉市农业现代化的每一步,都有“邮储绿”的身影——邮储银行以金融服务为笔,以政策落实为墨,在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走进崆峒区白水镇孟寨村的大葱基地,绿油油的大葱粗壮挺拔,村民们忙着松土、起葱、捆扎。铁锹插进湿润泥土的“簌簌”声此起彼伏,混着捆扎麻绳的摩擦声,共同奏响了秋日收获的序曲。
白水镇孟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葱类作物生长的黄金产区。陈先生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年初,他看准了当地适宜大葱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计划扩大大葱种植规模。然而,苗木采购、土地整理、人工养护等前期投入资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心头病”,资金短缺让他心急如焚。
邮储银行平凉市西新桥支行客户经理在常态化“走乡入户”金融服务中了解到陈先生的困境后,详细介绍针对农户的“信用村贷款”产品。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陈先生通过邮储银行手机银行提交了申请。当天,6万元资金便迅速到账,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笔钱我主要用于引进新品种和购买有机肥料,让我有底气扩大种植规模,邮储银行的支持不仅给了我们资金,更给了我们壮大产业、带动更多乡亲致富的底气!”陈先生说。
在华亭市神峪乡袁庄村的核桃加工车间,浓郁的核桃清香扑面而来。工人师傅忙碌操作机器,去皮、烘干、分拣、包装……
“今年收成不错,刚采摘完,正全力加工。”华亭市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负责人杨先生,是本地核桃产业带头人,已深耕8年。他坦言,过去秋雨连绵时,种植户最愁晾晒,核桃易霉变,辛苦可能白费。如今,在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下,他购置了大型烘干机,一次能烘干1吨核桃,3小时就能将青皮核桃加工成干核桃,彻底解决阴雨难题。
然而,3年前,杨先生还曾因购买大型烘干机资金短缺而发愁,加之阴雨天,眼看收购来的核桃即将霉变,资金成了关键。邮储银行华亭市支行客户经理在下乡走访时,得知到杨先生的困难,经过实地走访了解杨先生的经营状况、信用记录以及资金缺口,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从申请到审批全部流程,为杨先生发放了一笔30万元“极速贷”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直以来,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方向,持续在平凉果蔬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充盈群众“钱袋子”,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王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