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0 10:39
来源:环球网
10月18日,由韶关学院、韶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智汇未来 融合创新”韶关研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在韶举行。大会汇聚高校、企业、政府多方力量,通过院士主旨报告、合作签约、项目揭牌、高端对话、制造业招商推介会、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以及学校研产教成果展和企业前沿技术展等形式,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共话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共绘研产教融合新发展新图景。
18日上午,主会场活动在韶关碧桂园太阳城凤凰酒店举行,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
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学记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报告;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陈东海,韶关学院校长张晓红,韶关市副市长肖智勇出席大会并致辞。
陈东海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致辞。他表示,此次大会既是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鲜活实践,也是韶关主动对接产业升级需求、激活教育创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他希望韶关学院勇担使命,做研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示范者,强化校地共生的理念,主动“走出去”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让人才育在一线,真正实现研究、教学与产业的多向赋能;企业深度参与,做研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同行者,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让创新之火在研产教交融中燎原;韶关持续赋能,做研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筑基者,强化政策、资金、平台支持,打造产教融合的“强磁场”,让高等教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与澎湃动能。
陈东海致辞
肖智勇代表韶关市人民政府致辞。他指出,研产教融合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对于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韶关至关重要。他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不吝赐教,为韶关在科研创新体系、研产教合作等方面建言献策;希望韶关学院等高校系统性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应用技术研究与攻关,更深入地对接国内外高水平研究院所和行业头部企业研发机构,更精准地服务韶关“3+2+2”产业布局。他表示,韶关将始终坚持“以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的工作理念,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在政策扶持、人才引进与培育、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竭尽所能为校企协同、共生共荣提供坚实支撑。
肖智勇致辞
张晓红代表韶关学院致欢迎辞。她指出,深化研产教融合,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共同责任。学校将以“融”国家战略、广东需要、韶关需求,“融”创新生态、资源协同、价值共创,“融”未来所向、发展所系、民生所依的坚定行动回答好“融什么、怎么融、为谁融”的重大命题。她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崭新起点,与各界携手构建更加紧密、更加务实、更加持久的合作关系,热切期盼更多企业将创新项目落在韶关,将研发中心建在韶关,将生产线布局在韶关,共同打造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样板间”。韶关学院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灵活的机制、更优质的资源,与各界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张晓红致欢迎辞
签约仪式上,张晓红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东信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前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韶关市洁盟超声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及市有关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为韶关研产教融合按下“加速键”。
落地的项目覆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与韶关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领域,具体包括:韶关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在推进数字化教育、探索数字化校园创新发展、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将在人才培养、科研与技术创新、产业与生态建设、校园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共建国产工控自动化产业学院、推进多维度协同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共建、校企双主体育人与办学、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微专业设立、科研与实训平台建设、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认证与竞赛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本科人才培养协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综合能源与生态环保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将在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订单培养、合作办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科研及产学融合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品牌联动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学科专业建设及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将联合韶关高新区管委会、广东信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算力产教融合城项目,在共建算力行业特色学院、开设特色微专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前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在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培育高地、建设产教融合示范标杆、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与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将在共建粤北智慧冷链与供应链联合实践基地、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产业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与韶关市洁盟超声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联合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本科生教学实习基地、共建超声波清洗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加强科研成果凝练与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一系列项目的签约落地将持续强化学校在研产教融合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大会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韶关学院-深圳汇川工业智能控制实验室、韶关学院-中国移动(韶关)数智人才共育中心、韶关学院-科方生物联合产学研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韶关学院在研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韶关学院-深圳汇川工业智能控制实验室将聚焦消费电子行业智能化发展需求,以“教学实训+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核心定位,构建多维度服务体系,同时,实验室还将承担 “双师双能”师资培养与工程师认证等功能。
韶关学院-中国移动(韶关)数智人才共育中心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双方在网络安全、智算网络、低空经济、AI、大数据和软件开发等方面合作,形成数智人才共育、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交流平台。
韶关学院-科方生物联合产学研基地将聚焦医疗器械技术开发,在技术战略咨询、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人才、项目、技术融合发展。
三大平台的落地,将进一步强化学校“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学记分别以《科技自立自强:集成电路为根,人工智能为本》《从智能传感到数字生命——人类永生路线图》为题作主旨报告。
毛军发院士在报告中表示,现代科学发现越来越依赖重大科学设施和高端精密仪器,集成电路是仪器、装备、设施的“根”技术,而人工智能则是驱动科学发现与技术进步的“本”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毛军发院士还介绍了深圳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双区”建设过程中的大胆探索及取得的成效,这为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
毛军发作《科技自立自强:集成电路为根,人工智能为本》主旨报告
张学记作《从智能传感到数字生命——人类永生路线图》主旨报告
张学记院士从他所深耕的智能生物传感这一技术出发,分享了智能传感的发展趋势与最新研究成果。他表示,智能传感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引入传统生物传感技术中,并介绍了智能传感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案例。他提出了“数字永生”的科学构想,指出智能传感技术将为数字生命的打造带来无限可能,勾勒出了一幅从智能传感到人类永生的壮阔蓝图。
在“高端对话”环节,肖智勇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管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席卷之下,研、产、教三方如何打破壁垒、深度融合,共创未来,围绕研产教融合的政策落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为韶关研产教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
高端对话现场
肖智勇剖析了韶关市政府在推动研产教深度融合方面遇到的瓶颈和挑战。他表示,韶关将在“搭建‘信任与利益共同体’平台”“设计‘需求牵引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协同工作’平台”等方面扮演好“战略规划师”和“生态连接者”的角色。
针对企业在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总裁卢永平指出,一是统筹规划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围绕枢纽节点建设AI产业,制定发展路径与人才需求图谱,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平台;二是共建共享算力与融合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AI算力中心等公共平台,政府给予基建投入和资源协调支持;三是构建数字人才培养闭环,推动成立数字人才联盟,联合企业与本地高校共建产业学院、育营基地等,开发产业适配课程与认证体系,形成“课程-认证-实习”培养链条。
腾讯云副总裁石梅表示在研产教融合落地的平台载体方面,将结合韶关区域特色产业方向,与韶关学院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或者研产教融合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系统性地构建一个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政策保驾护航的良性生态圈,为韶关市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服务。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副总经理朱学晶则分享了三点经验:一是要从“输血”转向“造血”,通过“共建共育”模式将核心技术嵌入教学科研体系,让学生参与真实工程项目,实现从理论到创新的跨越;二是要推动“学科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定制合作,让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升级真正同频共振;三是要以“生态思维”推动融合升级,形成“政府统筹、高校支撑、企业驱动、社会参与”的创新生态,让科研成果“出实验室、上工地、进园区”,助力韶关成为产教融合、智汇未来的示范城市。
就研产教融合创新合作的未来计划和目标,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志坚提出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协同发展、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他希望与韶关就深化产学研合作达成共识,携手韶关学院建立产教协同机制,开展学生实习、产业经验分享、毕业生就业及课题申报等合作,共同助力中医药创新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锦民提出,韶关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中药材的自然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业政策。高校的专业设置要更接近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专业或课程。要强化校企的双向互动,生物药学产业包括中医院产业的生态建立,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要联合高校开展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专利课题研究,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长效合作机制。
18日下午,韶关市制造业招商推介会、韶关研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分会场、“未来之星”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分会场以及学校研产教成果展和企业前沿技术展在韶关学院韶乐园校区同步开展。
在韶关市制造业招商推介会上,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衡系统介绍了韶关市制造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清晰路径与一流营商环境。他指出,韶关生态优美、交通便利、工业底蕴深厚、产业布局完善,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他诚挚邀请广大企业家关注韶关、选择韶关、投资韶关,为韶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韶关市制造业招商推介会现场
平行分会场活动设2个分会场。其中,“韶关研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分会场”设在韶关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腾讯教育华南区校企合作负责人王才荣、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冬宁、奇安信集团高校合作部产教融合专家朱伶俐、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南战区校企合作总监吴振东、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黄辉宇、深圳市永联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厚才分别作《腾讯AIGC赋能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面向湾区 产教融合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的广工实践》《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网络安全领域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构建产业链人才生态,协同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学院共生共长办学模式与生态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AI大模型框架仿真编程应用落地(校企合作催化剂)》主题报告,为研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之星”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分会场设在韶关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多功能路演厅,5个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依次路演,涵盖高性能材料、智能设备、污水净化、乡村产业振兴、非遗传承等领域,充分展现了韶关学院学生的创新活力与创业潜力,为研产教融合注入了青春力量。
展览展示区设在韶关学院九龄大道。“学校研产教成果展”集中呈现韶关学院近年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丰硕成果;“企业前沿技术展”则展示华为、腾讯、中兴通讯等企业的最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校企双方搭建起直观的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平台。
本次大会通过政产学研深度对接,不仅搭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更明确了以教育为基、科技为翼产业为要的融合发展路径。未来,韶关学院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研产教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韶关乃至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韶院智慧与力量。
韶关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浈江区、武江区和南雄市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省内外近60家企业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兄弟院校代表,媒体朋友们,以及韶关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