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0 11:21
(来源:浙商证券融资融券)
1、国常会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布局AI+仓储+联运的物流企业最受益
据央视新闻消息,10月17日国常会听取了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并指出:物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支撑作用。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
总体上,顶层对物流“降本提质”的政策将从结构优化、基建升级、数智转型和主体培育等四维度重塑产业格局。据悉,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9万亿,占GDP约14.1%。在政策红利下这一比例有望在2025年降至14%以下。而上述政策预计对国内物流发展会有以下影响:多式联运规则衔接将加速铁路货运占比提升,相关铁路货运企业将受益;物流仓储投资优化布局,令智能仓储运营商迎扩张机遇;而AI与物流深度融合将推动无人仓、无人物流车、路径优化系统等普及;头部企业的技术投入将转化为效率优势,有望推动物流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中采联后预计未来3年社会物流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保持5%-6%,2027年业务规模有望突破450万亿元。可关注在多式联运网络布局、智能仓储建设规模、数智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领先的物流企业,以及物流设备龙头。
2、9月财政收支增速均回升,年末进入财政发力期
据财政部,2025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0.5%,前值+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3.1%,前值为+3.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0.5%,前值为-1.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23.9%,前值为+30.0%。
9月财政数据映射出经济“弱复苏、结构分化”特征。展望后市,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趋势明确,5000亿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盘活及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将弥补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短期需关注三大节点: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效果、基建领域实物工作量指标变化,以及出口、消费等基本面数据对增量政策的触发作用。2026年专项债与化债额度提前下达,预示财政发力节奏将前置。基建产业链直接受益于财政发力与实物工作量提速,叠加估值处于低位,具备修复动力;建筑设计、工程机械等细分领域将随项目落地释放业绩;地方债务化解与资金到位也利好建筑央国企。此外,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的新基建、能源基建等方向亦获资金关注。
3、财政部“海风电力产品增值税优惠”,海上风电或迎来招标放量、业绩提升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10月17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公告,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海上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2023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在地方上,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相继配套出台专项补贴。得益于政策面的持续扶持,近年来企业创新成果丰硕。此次三部门推出的增值税即征即退50%政策,将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企业税负成本,刺激产业投资,加速海风技术研发。据央视网引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的预测,到2030年,国内海风总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总投资约2.6万亿元,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当前海上风电板块估值已充分反映悲观预期,随着2025年招标放量,2026年、2027年业绩增速或有明显提升。可关注海风核心标的、海风+出口双轮驱动标的及海风+AI算力双主业标的,把握产业成长机遇。
4、财政部等三部委优化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海南经济再添新动力
据财政部网站,10月17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公告,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定于11月1日起实施;内容包括扩大离岛免税商品范围,允许更多国内商品进入离岛免税店销售,调整离岛旅客免税购物年龄,允许离境旅客享受离岛免税政策等。
相关政策调整后,允许离境旅客享受离岛免税政策,离岛且离境旅客购买离岛免税商品金额计入其每年10万元人民币免税购物额度,不限次数。这一调整标志着海南免税政策从“离岛免税”向“离境免税”的延伸,与国内多地试点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此次政策调整后,离境旅客的加入预计将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此次政策调整与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形成联动。相关机构预计,2025年海南机场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带动物流业务增长30%。2026年海南免税市场规模有望达900亿元。而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或将推动海南GDP增速超8%。随着离岛免税、封关运作等政策红利相继释放,海南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有望得以提升。可关注“政策受益+业绩兑现”主线,尤其是涉及免税、物流、航运方面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