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银保协同护航企业扬帆出海

2025-10-20 08:1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月

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外贸形势变化时刻牵动着各方神经,随着9月全球贸易规则的新一轮调整,国内新政相继出台,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9月,三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指出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服务。当月,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和其他保险机构加大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拓展保单融资增信功能,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一直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在防风险、促融资、稳贸易、稳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信保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公司,此外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保险、人保财险等商业保险机构也可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作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行业的制度性安排和行业支柱,2024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首破1万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28.6%,服务稳外贸大局更加有力。在贸易强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当下,银行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通过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战略协同,共同为中国产品、品牌、资本和规则“出海”保驾护航。

夯实基础:保单融资持续发力

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是指银行对已向保险机构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贸易,在出口商有融资需求时,凭借其提供的单据、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有关凭证、赔偿转让协议等,向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是助力企业贸易资金周转、开辟高风险地区外贸业务的重要金融手段。

在政策指引下,保单融资合作将更加注重外贸企业的分层培育和精准滴灌,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实践。一是持续深化普惠金融。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正全面向数字化、线上化转型,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对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推出“微贸贷”(微众银行)、“鑫保贷”(南京银行)、“出口便利贷”(中信银行)等贷款产品。未来,借助“单一窗口”、区块链等平台,传统的抵押担保融资将转变为基于贸易数据“抵押”和保单信用的线上融资,进一步激活小微企业的“数据信用”。二是全周期保障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在专项政策支持下,银行保险机构为我国海外项目设计高度灵活的金融结构,全力支持基础设施长周期项目,精准支持单体金额不大但对当地民生和绿色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小而美”项目,打造我国国际开发合作亮点和名片。2024年12月,建设银行与中国信保合作开展再融资产品建设期融资创新模式,为安哥拉某铜矿项目成功解决建设期资金难题。三是加快发展产业内外贸融合。鼓励具备内贸险承保资质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加强与企业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方面的合作,利用保险背书为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供资金来源,帮助外贸企业适应国内交易模式,引导内贸企业借鉴国际信用管理经验,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025年6月,国内保险业成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共同体,探索建立国内企业信用评估标准。四是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投保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海外项目提供出口买方信贷,在境外直接创造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和债务关系,将境外人民币的应用从贸易结算延伸到长期跨境信贷和资本形成领域,有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25年7月,中国银行与中国信保合作出口买方信贷业务,为北汽南非汽车有限公司提供人民币融资,打造了中南经贸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创新范例。

拓宽合作:资信共享、资产经营、风险联防

资信共享:以中国信保为代表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具备独有的海外买方资信评估和国别风险评估能力,已初步搭建覆盖全球的动态风险数据库。通过与保险机构平台对接和数据互联,银行可开展更为全面的贷款风险判断、简化放款流程,形成“数据驱动、智能审批”的高效服务体系;银行客户也可实现对海外市场资讯的实时查询,破除信息茧房,辅助海外市场拓展决策。

资产经营:2025年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确定中国信保、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和平安产险在内的10家保险机构试点开展投资黄金业务。银行可配合提供开户登记、委托交易、资金清算、贵金属交割等服务,保障交易达成,进一步推动保险机构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提升投资端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助力负债端保险业务经营。

风险联防: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次对中国信保提出明确监管要求。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作为保单融资业务的主要债务承担者,纳入银行整体授信框架,《办法》出台为商业银行多维评估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经营能力、优化授信模型提供政策依据,进一步提升双方风险兜底和融资支持效能。

银行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协同合作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一环,正从传统的“保单+融资”模式,向覆盖资信共享、资产经营、风险联防的全链条、生态化合作升级。这不仅是对国家稳外贸政策的精准响应,还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