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0 08:1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姚慧
作为全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合作示范区,上合示范区自设立以来便肩负着“打造区域开放发展新标杆、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战略使命——它不仅是青岛建设“国际门户城市”的核心载体,还是山东对接上合组织国家贸易、投资、物流合作的“桥头堡”。2024年示范区内进出口贸易额占青岛市对中亚五国贸易额的35%,中欧班列开行量稳居全国前列,对推动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若不是农业银行1000万元信用贷款及时到位,我们的智能生产线改造至少得搁置半年,更别提开拓中亚市场了。”近日,青岛瑞克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看着车间里精准运转的检测设备,对金融支持的感激溢于言表。这家手握新能源汽车制动软管核心专利的专精特新企业,曾因轻资产缺抵押陷入融资困境,如今在金融助力下不仅完成技术升级,产品还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车企供应链——这正是胶州金融监管支局引领银行保险机构,为这座国家级示范区注入发展动能的生动切片。
自上合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胶州金融监管支局以“监管引领+央地协同”破题,推动辖区银行保险机构聚焦“五篇大文章”“四个中心”“五大新城”关键领域,用精准举措让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截至目前,辖区银行投放信贷余额超1800亿元,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额超1.5万亿元,为示范区扛起“国家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金融支撑。
监管 “搭台”
“上合示范区的定位是国家级,金融服务必须跟上战略高度——要让协同更高效、政策更落地、服务更精准。”胶州金融监管支局副局长靳聿轩表示,该支局从机制层面破题,为金融服务国家战略铺路。
在央地协同上,该支局牵头搭建国家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管理、财政、住建、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参与的统筹机制,定期会商解决企业“走出去”融资难题。不仅联合上合示范区金融服务中心,推动17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服务上合国家贸易的专项举措;还联合农业农村局召开涉农企业融资磋商会,引导银行优化农产品出口信贷供给,助力胶州辣椒、大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上合示范区走向中亚市场。
为推动政策落地,该支局深入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聚焦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业务现场指导;召开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座谈会,收集20余家企业意见,推动银行简化跨境结算、外贸融资审批流程。
针对示范区“面向上合、服务全国”的特点,该支局推动金融机构改革转型:将“服务上合国家经贸合作”纳入机构考核重点,提高相关业务考核权重;建立跨境业务差别化审批流程,对涉及上合组织国家的贸易融资开通“绿色通道”;健全尽职免责制度,打消工作人员“不敢贷”顾虑。同时引导银行拓展专利权质押、跨境应收账款融资等担保方式,保险机构完善出口信用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形成支持科技创新与跨境贸易的“上合模式”,目前已服务“小巨人”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458户,其中30%企业有上合组织国家业务往来。
风险防控同样紧扣“国家战略”。该支局建立覆盖26家银行近200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库,重点跟踪跨境信贷、汇率避险业务风险;定期开展金融市场运行分析,加强对跨境金融新产品、新业务的穿透式监管,去年以来累计排查跨境业务风险点8个,打击外汇领域违规行为两起,为示范区稳定对接上合组织国家市场营造安全金融环境。
银保“唱戏”
在监管引导下,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紧扣示范区“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物流畅通化”需求,在科技、绿色、普惠、数字、跨境金融领域精准发力,破解企业发展痛点。
科技金融领域,农业银行胶州分行构建“县分行+专属团队+示范网点”的“1+1+N”服务网络,推出“科技e贷”“跨境科创贷”等定制产品。“服务示范区科技企业,不能等客上门,得主动‘画像’‘寻人’,尤其是有能力开拓上合市场的企业。”农行胶州分行行长戴晓鹏介绍,依托海关大数据与企业征信系统,该分行建立科创企业动态监测库,发现青岛瑞克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海关结算量与银行流水不匹配”的异常信号后,立即组建专班上门对接。得知该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导致技术升级资金卡壳,团队创新“信用+成长潜力+上合市场前景评估”授信模式,仅用15个工作日就完成1000万元贷款审批发放,后续更追加至50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助力该企业产品通过上合示范区进入中亚市场。截至目前,该分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达18亿元,其中跨境科创贷款占比25%。
绿色金融创新上,兴业银行胶州支行落地全国首单湿地碳汇贷款1800万元,将示范区海洋湿地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资金,同时为上合组织国家绿色能源合作项目提供配套融资;2023年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期间,太平洋产险胶州支公司创新“全面风险保障+碳中和”保险,提供2万吨碳配额风险保障,为这场国家级论坛绿色办会保驾护航。
普惠金融服务中,截至2024年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50.7亿元,同比增长19.21%,其中近40%贷款流向与上合贸易相关的中小微企业。针对胶州电力钢结构、农机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农业银行胶州分行推出信用贷款政策,单户最高可贷1000万元,惠及30余家企业,助力其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中亚。
数字金融与跨境金融协同发力,青岛农商银行胶州支行推广“关税e贷2.0”,企业凭上合示范区关税数据即可线上办贷;“上合・银关通”纳入第四批“白名单”后,69家企业享海关保函、跨境结算便利化服务,保函总额超1900万元,大幅缩短外贸通关时间。2025年1月,中信银行青岛分行落地全国首例行业空间数据资产融资业务,为示范区企业办理5000万元数字资产质押贷款,让“数据”变“资金”,助力企业提升跨境贸易数字化水平。
精准赋能
围绕上合示范区“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的四大定位与“五大新城”架构,胶州金融监管支局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领域倾斜,为示范区扛起国家使命强基固本。
在“四个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支持区域物流中心,2022年以来建设银行青岛分行发放铁路运输单证质押贷款800万元,助力上合多式联运中心32条班列通达23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3000列,占山东省中欧班列开行量的28%;服务现代贸易中心,青岛银行胶州支行累计放贷4.35亿元,2025年1月为胶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上合示范区核心配套项目)授信4亿元,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助力双向投资合作中心,中信银行胶州支行协调哈萨克斯坦阿尔金银行,为企业办理内保外贷105万美元,支持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农机组装厂;支撑商旅文交流中心,工商银行胶州支行牵头组建38.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上合国际会议中心建设,目前该中心已举办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等400余场重大活动,成为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交流的“重要窗口”。
“五大新城”建设同样锚定“国家级示范区”标准。截至目前,辖区金融机构累计为“五大新城”放贷337.27亿元:上合国际城获148.28亿元信贷支持,推动上合企业示范园、上合大道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吸引23家上合组织国家相关企业进驻;空港新城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46.87亿元贷款,用于胶东国际机场配套水利、土地整理项目,助力打造“上合空中走廊”;卡奥斯新城内,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项目2024年上半年产值近5亿元,其智能生产线技术已输出至俄罗斯;枢纽港新城获光大银行3.69亿元贷款,支持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扩建,进一步提升对中亚、欧洲的物流辐射能力;板桥新城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放贷11亿元支持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建设,为示范区打造“国际健康合作平台”提供医疗配套。
当前,上合示范区正朝着“建成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物流枢纽中心、投资合作中心”的目标加速迈进。胶州金融监管支局局长陈付仁表示:“胶州金融监管支局将与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协同发力,紧抓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不仅要为示范区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还要以创新实践丰富金融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路径。”未来,随着更多精准、高效的金融举措落地,这座国家级示范区将持续释放开放活力,为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深化经贸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