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9 16:51
最近,张家界与长沙的隔空喊话,让湘超上演了一场从“干长沙”到“一起干”的默契变奏。
如今,这股“一起干”的劲头,正从绿荫赛场涌向更广阔的人才舞台。继“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2025年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场招聘活动在上海、北京成功举办之后,10月19日,湖南再次出发,携400多家单位、1.28万个优质岗位,从湘江之畔行至古都西安。
“湘江北去、大雁南飞,期盼我们在湖南相聚!”现场,湖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向广大学子发出盛情邀约并送来“三个礼包”:来湖南,就业有奔头、创业有干头、生活有盼头。
湖南的“三个礼包”邀约,满载着诚意,更传递出“一起干”的决心:愿与更多年轻人携手,共创一个精彩的未来。
从“一起干”的远见出发
湖南跨越山水的奔赴,不仅是为优质岗位寻找主人,更是向西安英才发出郑重邀约。
这份邀约,源于精神的共鸣。
抗战烽火中,湘陕大地曾以血与火共同书写了一段深厚情谊。
湖南,作为阻敌西进的正面战场,先后爆发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二十余次大型战役,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战士气;陕西,尤其是延安,作为抗战的指挥中枢与精神灯塔,为全国输送着战略方针与不屈信念。
更为深刻的情谊,体现在人员与文化的双向流动上。
1938年,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组成的西北临时大学迁至陕西汉中,组建西北联合大学,部分师生与流亡学生正是经湖南等地辗转西迁。
同年,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积极输送进步青年与物资北上延安。徐特立,这位来自湖南的“延安五老”之一,更是以教育家身份在陕甘宁边区积极奔走,成为连接两地革命教育的重要桥梁。
现在的陕南方言里,“啷个”“搞么子”等不少词汇,还带着浓浓的湖南印记。
这份邀约,是为了优势的互补。
湖南,作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占据了40席。已培育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从“链”到“群”的深厚产业基础。
西安,作为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之一,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科研积累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湖南此次选择西安作为“西进”目的地,就是看中了西安人才库与湖南产业链之间的“齿轮咬合度”。
以“一起干”的诚意护航
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的活动推介大会现场,面对台下座无虚席的学子,湖南招才团给出了一套关于“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答案。
这份答案,写在了湖南的房价曲线与城市配套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在西安街头采访时,多位受访者不约而同提及“房价很低,有时间会去看看”。
为什么他们对长沙的房价“了如指掌”?
一方面,长沙“房住不炒”的战略定力早已名声在外;另一方面,在湖南“挣得到票子,买得起房子”的现实前景,与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度契合。
更难得的是,低房价并不意味着低品质。
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星罗棋布的文体设施、不断升级的医疗教育资源,共同构筑起一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生活圈。
而这,正是湖南留住人才的温柔力量。
这份答案,也镌刻在湖南的创新土壤与雨林生态里。
譬如,为了让人才潜心科研,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打造了全链条保障体系——
41.76万平方米高标准岳麓山实验室已交付使用,价值6亿元仪器设备将分批到位;博士后入职即享“基础年薪+绩效”待遇,可申领优厚的租房补贴与购房支持。
在湘伴君看来,湖南为人才准备的,不仅是一个舒适的“家”,更是一个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
当然,如果你想“单飞”创业,湖南也完全接得住梦想的重量。
这次招聘会上,湖南湘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天心创谷孵化基地等7个创业孵化基地,“组团”带来1560个创业工位。
而“设立首批超5亿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最高额度1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的承诺,更是将支持前置到“从0到1”的最关键阶段。
这笔钱不是锦上添花的补贴,而是雪中送炭的种子。
它传递的是一种“湖南对大学生真友好,大学生在湖南更有为”的信号,也是一份湖南愿与年轻人共担风险、共享成长的诚意。
奔“一起干”的未来而去
从上海到北京,再到西安,湖南这一路所求的,不是一次简单的见面,而是一场与未来的约定。
最近,湘伴君就了解到两段与“未来”有关的故事。
一则关于青春创业。
出生于陕西富平的“新农人”兰轮轮,从怀化学院毕业后扎根三湘热土,创办湖南青小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家乡的辣椒种成了大产业。
如今,他的企业已在8个省市建立起19个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在湖南,兰轮轮既成就了梦想,又回报了家乡。
另一则故事,关于匠心坚守。
21年前,杨艳和蒙刚夫妇携手南下加入湖南钢铁集团,杨艳从最初那个“附带录用”的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湘钢首位女性首席工程师。
如今,他们不仅在湖南安居乐业,更深度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的钢材研发,用实力赢得了尊重。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份不同,领域各异,却共同印证了一个事实:在湖南,你不仅能看见未来,更能亲手定义未来。
这份“定义未来”的可能,体现在个人成长所能抵达的高度。
在招聘活动推介大会现场,华羽先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白志亮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因为看中了湖南强大的装备制造体系和完备的供应链网络,2023年,由湖南国资领投1个多亿,白志亮在长沙设立总部。才两年时间,公司估值就突破10个亿,成为低空行业的一匹黑马。
“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这名“95后”青年,也蜕变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成长的弄潮儿。
这份“定义未来”的可能,更体现在事业发展所能触及的广度。
近年来,湖南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全省有6个万亿级产业、17个千亿级产业,有近800万个经营主体、超200万家企业。
今天的招聘现场,21家产业链“龙头”企业、90余家科创先锋与15家新能源领域劲旅齐聚,共同释放出覆盖算法、芯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的“高能级”岗位集群。
这意味着,每一位选择湖南的英才,都将站在一个更高的产业起点上,拥有“踮脚就能够得到明天”的可能。
陕西作家柳青在小说《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在湖南,奋斗不必负重前行;在湖南,追梦不必孤军奋战;在湖南,成长不必苦等机遇。只要你来,我们“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