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8 09:2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2000年开始,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历经多次升级,2020年发布国六标准,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我们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看好国七市场空间扩张和国产替代进程,我们认为技术储备和产品竞争力领先的国七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移动源是大气污染物重要来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
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特别是氮氧化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了900万吨。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
排放标准持续提升,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进程加快
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2000-2014年:国一到国四,主要借鉴欧洲标准,2017年:国五实行,在国四排放标准基础上升级,降低了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限值。2020年:国六发布,在国五基础上NOx、PM限值削减60%以上,增加了对颗粒数量PN的限制。2025年: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 目前正处于三阶段预研究之中,同时欧七排放标准已正式实施。
国七标准推动后处理技术迭代,产品价值量有望提升
国七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NOx减排、冷启动管控、扩展监管手段等方面有望提升国七后处理产品价值量。发动机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排气温度往往较低,无法使后处理装置迅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导致NOx等污染物的转化效率低下。EHC为提升排温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表明,WHTC循环下,使用EHC后,SCR尿素起喷温度达到180℃的时刻由原来的368s提前到80s,显著提升了SCR转化效率,使NOx加权排放降至151.74mg/kWh,满足欧七排放法规的限值要求。
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
以2024年全国汽车行业销量数据为基数,参考奥福环保、艾可蓝、凯龙高科、中自科技招股说明书和行业数据,测算汽车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数据如下:1)载体:国六、国七载体市场空间105、158亿元。2)催化剂、封装、电控:国六、国七市场空间562、843亿元。3)尾气后处理:国六、国七阶段载体、催化剂、封装、电控合计市场空间668、1001亿元。
风险提示:国七标准制定和推行进度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新能源渗透率高于预期,市场空间测算可能存在偏差。
正文
排放标准持续提升,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进程加快
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900万吨。
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其中机动车占比72%。当前,移动源已经成为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24.9万吨、18.7万吨、227.7万吨、926.5万吨、26.8万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389.6万吨,占移动源排放总量比例72%。其中,汽油车CO、HC排放量分别占汽车排放量的84.9%、83.5%;柴油车NOx、PM排放量分别占汽车排放量的87.8%、99%以上。
分车型看,小型客车和重型货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占比较高。小型客车CO、HC排放量分担率达69.2%、76.3%;重型货车NOx、PM排放量分担率75.6%、49.5%,CO、HC排放量分担率9.1%、11.7%;轻型货车CO、HC、NOx、PM排放量分担率18.1%、10.0%、4.7%、37.1%。
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2000-2014年:国一到国四,主要借鉴欧洲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国内没有成熟的尾气后处理生产制造厂家,康宁、NGK、庄信万丰、优美科、巴斯夫等海外品牌垄断市场,国内发动机和主机厂只能高价采购尾气后处理零部件。2017年:国五实行,在国四排放标准基础上升级,降低了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限值。2020年:国六发布,国六是基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的实际需求,自主构建的一套科学、全面的排放标准体系,相较于欧六排放标准更为严苛,在国五基础上NOx、PM限值削减60%以上,增加了对颗粒数量PN的限制。2025年: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欧七排放标准正式实施。
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2025年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强调加快移动源标准的制修订,标准对减排发挥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国七标准制定或将提速。5 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7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武汉理工大学、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11届机动车环境保护与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襄阳召开,全程参与国七标准研究与制定的专家丁玲介绍,国七标准已完成二阶段预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三阶段预研究之中。
国七标准推动后处理技术迭代,测算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
排放标准提升推动尾气后处理技术持续迭代。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仅采用机内净化技术和增加燃油品质已经不能满足排放法规要求,需要在内燃机外加装尾气污染治理装备,针对不同燃料的机外后处理路线为:汽油机一般采用TWC+GPF 路线;柴油机一般采用 DOC+DPF+SCR+ASC 路线。
汽油机一般采用TWC+GPF 路线。TWC处理对象为CO、HC、NOx,GPF主要用于满足国六排放法规中新增的排气中颗粒物PN限制。GPF是一种壁流式的颗粒捕集装置,其内部有很多平行孔道,这些排气物颗粒碰到内壁后会被吸附从而达颗粒到捕集作用。据《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综述》(樊惊辉),在清洁状态下,目前GPF的过滤效率能达到90%以上。
柴油机国六技术路线下HC、CO、NO降幅约85%、85%、70%。根据《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探析》(高舒芳),国六DOC+DPF+SCR技术路线下,对于一台缸径98mm、行程105mm、怠速转速800r/min、排量为3.2L、标定功率76kW、额定转速2200r/min的四缸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影响较小,油耗基本保持不变,发动机尾气经DOC+DPF+SCR系统净化后NO、HC、CO的排放量大大降低,HC、CO降低了85%以上,NO降低了70%左右。
柴油机国七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柴油机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排气温度往往较低,无法使后处理装置迅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导致NOx等污染物的转化效率低下。电加热催化器技术(Electrically Heating Catalyst,EHC)作为提升排温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电加热催化器能效的研究》(张贵东),基于前期国七预研工作的成果以及欧七法规的限值要求,试验采用紧耦合SCR和底盘SCR相结合的后处理方案。第一级SCR靠近涡轮出口,电加热器布置在第一级SCR前。在距离第一级SCR较远处依次布置DOC、CDPF、SCR/ASC。研究表明,WHTC循环下,使用EHC后,SCR尿素起喷温度达到180℃的时刻由原来的368s提前到80s,显著提升了SCR转化效率,使NOx加权排放降至151.74mg/kWh,完全满足欧七排放法规的限值要求。
国七标准对价值量提升可能来自加强NOx减排、冷启动管控、扩展监管手段等方面。根据《中国汽车报》报道,国七标准制定目标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二是强化真实环境下的排放管控;三是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引入;四是车联网排放智慧化监管;五是持续加严关键污染物排放控制;六是关注国际新热点、新趋势。在尾气排放方面,常温下冷启动排放新增污染物,引入“车型+车队”管理模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测试及核算要求,RDE(实际行驶废气排放测试)加严冷启动管控,以及扩展监管手段。在非尾气排放方面,蒸发污染物排放新增BETP要求(炭罐逸出排放),同时变更了测试规程。对于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国七强化对NIRCO系统定义及测试环节管控。对于非尾气细颗粒物排放,新增加了制动排放、轮胎磨损排放。
国七排放标准有望将新能源汽车和非尾气颗粒物纳入管理。根据中国汽车报报道,国七有望新增新能源汽车测试要求,对新能源汽车排放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具体来看,国七标准对动力电池的耐久性测试进行了规定。在SOCE(电池的剩余能量认证值)精度验证中,国七标准规定动力电池老化衰减测试时,SOCEread不大于98%,且车辆累计行驶里程不低于20000km,或车辆累积行驶里程达到50000km。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排放已不是PN(粒子数量)的主要来源,而是让位给制动和轮胎磨损制造的细小颗粒物。动力电池重量占全车重量的比例通常在20%至30%之间,在同级别车型中,电动汽车通常比传统燃油车重200kg至500kg,部分高端电动车型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重量差距可能超过1吨。车辆越重,刹车制动、轮胎磨损产生的颗粒物也越严重。
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约1000亿元。以2024年全国汽车行业销量数据为基数,参考奥福环保、艾可蓝、凯龙高科、中自科技招股说明书和行业数据,测算汽车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数据如下:1)载体:假设燃油和混动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油重卡、燃气重卡国六单车价值量平均值为300、1000、2000、1000元/辆,国七单车价值量增长50%,测算得国六、国七载体市场空间105、158亿元。2)催化剂、封装、电控:假设燃油和混动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油重卡、燃气重卡国六单车价值量平均值为1000、8000、16000、10000元/辆,国七单车价值量增长50%,测算得国六、国七市场空间562、843亿元。3)尾气后处理:国六、国七阶段载体、催化剂、封装、电控合计市场空间668、1001亿元。
风险提示
国七标准制定和推行进度不及预期:国七标准最终技术路线、发布和实施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后处理行业发展格局。
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国产替代受企业研发和应用进程、成本控制、竞争对手商业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新能源渗透率高于预期:如果新能源汽车取得技术突破并大规模取代内燃机汽车,将对内燃机尾气后处理催化剂载体的市场规模造成较大影响。
市场空间测算可能存在偏差:汽车销售量和后处理系统单车价值量受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等多因素影响,测算主要基于公开数据和静态假设,可能与市场发展存在偏差。
研报:《国七标准迭代,后处理市场有望扩张》2025年10月17日
王玮嘉 分析师 S0570517050002 | BEB090
黄波 分析师 S0570519090003 | BQR122
李雅琳 分析师 S0570523050003 | BTC420
胡知 分析师 S0570523120002
康琪 联系人 S05701240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