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迈瑞医疗赴港上市:全球化野心的资本跳板

2025-10-17 23:41

【文//观察者网 王力】

10月14日,迈瑞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通过拟赴港上市议案,标志着这家中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正式启动第三次IPO征程。

继2006年登陆纽交所、2018年回归A股后,迈瑞医疗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的迈瑞医疗已非昔日的“融资补血”者,而是一家账面货币资金高达169.67亿元的行业巨头。

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下滑的背景下,迈瑞医疗赴港上市背后,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战略转变。

从美股回归A股,再到港股的三次跳跃

迈瑞医疗的资本之路历经二十载风雨,见证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变迁。

2006年,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我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这不仅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极大提升了其海外品牌形象和公信力。2016年,因估值考量从美股回流,迈瑞医疗完成私有化退市。

两年后,2018年,迈瑞医疗回归A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约60亿元,创下当年创业板最大IPO纪录。回归A股七年,迈瑞医疗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对股东的回报。

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迈瑞医疗不仅未进行过再融资,更连续7年保持高比例分红,且分红力度逐年增加。

A股上市7年多以来,迈瑞医疗累计分红金额高达337亿元,是其上市融资金额59.3亿元的5.7倍。这种“赚钱能力强、分红比例高”的特质,与多数企业上市“补血”的目的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迈瑞医疗再次筹划境外上市,构建“A+H”双资本平台,其战略意图已远超简单的融资需求。

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三大业务全线承压

迈瑞医疗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凸显了其面临的阶段性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约为167.43亿元,同比减少18.45%;归母净利润为50.69亿元,同比减少32.96%;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53.83%至39.22亿元。

这是其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中报负增长。细看迈瑞医疗的三大主营业务,承压不小。公司“现金奶牛”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24亿元,同比减少16.11%,毛利率同比减少4.37%。

迈瑞医疗解释称,受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持续深化的医保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报告期内,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测量和价格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79亿元,同比减少31.59%,毛利率同比减少3.13%。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12亿元,同比减少22.51%;毛利率同比减少2.71%。国内业务方面,受去年医疗设备招标延迟连带的收入确认周期拉长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国内业务同比下滑幅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迈瑞医疗的创始人李西廷已经74岁,其接班人的问题,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

面对投资者的提问,李西廷曾表示,“在需要的时候,推荐的接班人一定能够胜任,并带领公司更好地发展,给股东带来更多回报。”

全球化野心与港股上市的真正意图

迈瑞医疗的国际化征程始于2000年,当时公司成立了国际业务部,主动拥抱全球市场。早期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建设海外代理渠道,将国内迭代成熟的高性价比产品推向海外。

在初步打开国际市场后,迈瑞医疗的国际化进入深化阶段。策略从依赖代理商转变为在海外重点市场设立直属子公司或办事处,逐步建立自己的营销和服务团队。

并购成为迈瑞医疗快速获取核心技术、高端品牌和成熟销售网络的关键手段。

自2008年起,迈瑞医疗发起了一系列重要海外并购,例如收购美国Datascope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使其一举跻身全球监护领域第三。而2013年收购美国超声厂商Zonare,则助力其进入高端医学影像阵营。

频繁的并购,在推动迈瑞医疗业务规模扩张与技术版图扩容的同时,也使其商誉逐年攀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的商誉余额已达到115亿元。若剔除2024年收购国内企业惠泰医疗所产生的60余亿元商誉,公司因海外并购累计形成的商誉约为50亿元。如此庞大的商誉,意味着未来如果某些被收购标的的经营业绩不及预期,迈瑞医疗将面临显著的商誉减值风险。

针对后续并购策略,迈瑞医疗计划通过赴港上市,打造真正的全球化资本平台,为海外并购和业务发展储备美元资金来源。

历史上迈瑞曾多次进行跨国并购,包括Datascope、Zonare、HyTest等,并且卓有成效。H股上市有助于公司储备美元资金,极大提升海外并购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股东大会上,迈瑞管理层透露,海外收入占比的目标是要达到70%以上。“海外市场是中国市场的5倍,随着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上升,产品的匹配度越来越强,海外业务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目前,迈瑞医疗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0%,其中发展中国家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公司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继续维持市场前三的地位。迈瑞医疗选择此时赴港上市,恰逢香港医疗保健融资生态圈日益成熟。

自八十年代末第一家医疗保健公司在港上市以来,香港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行业融资中心。香港市场的医疗保健板块从最初仅有制药公司,拓展成如今多元化且由创新产业公司主导的生态圈,覆盖创新疗法、智慧医疗、医疗器械以及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及药物研发等多个前沿领域。

2018年香港交易所在《上市规则》中增设第十八A章,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申请上市,成为香港医疗保健市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与在十八A章推出前的2017年底相比,2025年上半年的香港市场医疗保健板块:上市公司数量是之前的两倍多;2025年第二季日均成交额是2017年第四季的四倍;市值及新股融资总额是之前的三倍。《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正式生效后,生物科技板块成为香港市场医疗保健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细分板块。

2023年3月,香港交易所在《上市规则》中增设第十八C章,为未商业化的医疗保健创新公司(包括从事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及先进诊断的公司)拓展融资渠道。这一系列上市制度优化,使香港建立起丰富多元的医疗保健生态圈。

截至2025年6月底,在港上市的医疗保健公司达到255家,业务范围广泛,不仅涵盖制药与生物科技,还包括医药外包、医疗器械及服务等领域。而对于迈瑞而言,港股上市便是全球化野心的资本跳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