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7 15:32
摘要
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合计9408亿元,同比减少2.01%。其中,55家银行发行一般金融债券3166亿元,3家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1800亿元,12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2384亿元,18家银行发行永续债2058亿元。绿色金融债、小微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及科技创新债券等特色品种发行规模合计2154亿元,其中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为394亿元。三季度,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为-1.15万亿元,到期收益率震荡上行。截至2025年9月末,有13家商业银行涉及主体评级调整,其中9家主体级别调升,4家主体级别调降;存续发债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主要分布于A+及以上,其中AAA和AA+级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33.33%和23.15%。
一、金融债券发行情况
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债券发行数量为116支,发行规模合计9408亿元,较二季度环比减少25.29%,较上年同期减少2.01%。商业银行债券三季度净融资额2858.2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29%。截至2025年9月末,商业银行存续债券数量1337支,债券余额11.35万亿元。
特色品种发行方面,商业银行特色品种债券主要包括绿色金融债、小微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以及科技创新债券。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前述四类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221亿元、519亿元、20亿元和394亿元,合计发行规模2154亿元。2025年5月初,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推出,商业银行大规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截至9月末发行规模合计2395亿元,发行主体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8家农村商业银行。
1.一般金融债券
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一般金融债券发行数量为74支,发行规模合计3166亿元,环比减少42.50%,较上年同期增长13.93%。债券期限包括3年期和5年期。发行主体涉及55家银行,具体包括3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2家城市商业银行、14家农村商业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其发行额分别为710亿元、700亿元、1445亿元、276亿元和35亿元。
我们对商业银行一般金融债券的利差分析,系使用债券票面利率(平价发行)减去发行起始日相同期限的中国货币网国债到期收益率得出利差并进行比较。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3年期AAA级、AA+级以及无债项评级(建设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利差的均值分别为40BP、45BP和32BP;5年期AAA级、AA+级、AA级以及AA-级金融债券发行利差的均值分别为25BP、28BP、43BP和34BP。
2.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二级资本工具全部减记或者转为普通股后,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可以强制要求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以全部或部分方式进行减记或转为普通股。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发行数量为7支,发行规模合计1800亿元,发行主体涉及3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行情况见下表。截至2025年9月末,商业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存续24支,存量规模合计4800亿元,发行主体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
3.二级资本债券
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数量为16支,发行规模合计2384亿元,环比减少17.82%,较上年同期减少32.07%,债券期限为10年期和15年期。发行主体涉及12家银行,具体包括3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家外资银行,其发行额分别为2150亿元、125亿元、49亿元和60亿元。三季度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的发行利差详见下表,其中利差系使用债券票面利率减去同期限中国货币网国债到期收益率得出。
4.无固定期限资本补充债券
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数量为19支,规模合计2058亿元,环比减少40.96%,较上年同期减少10.99%。发行主体涉及18家银行,具体包括1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家民营银行。截至2025年9月末,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数量为299支,发行规模合计3.69万亿元,存量规模为2.66万亿元。发行主体累计113家银行,具体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4家城市商业银行、19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民营银行和1家外资银行,其发行额分别为1.82万亿元、1.15万亿元、6306亿元、763亿元、65亿元和18亿元。
已发行的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均采用分阶段调整的票面利率,每5年为一个调整期,票面利率包括基准利率和固定利差两个部分,其中基准利率为债券申购文件公告日或基准利率调整日前5个交易日(不含当日)的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5年期品种到期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固定利差为债券发行时确定的票面利率扣除债券发行时的基准利率,固定利差一经确定不再调整。我们对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利差分析主要比较固定利差。目前永续债的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高评级商业银行,113家发行人中主体级别为AAA级、AA+级和AA级(双评级取高)的银行分别为72家、33家和8家。
二、同业存单发行情况
根据wind统计,2025年三季度同业存单总发行量为8.32万亿元,到期金额9.47万亿元,净融资额为-1.15万亿元,9月末存量同业存单合计19.98万亿元;期间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震荡上行。
三、发债主体级别调整与级别分布情况
根据wind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行业内有13家银行涉及主体评级调整[1],其中9家主体级别调升,4家主体级别调降。调降的4家主体全部为农村商业银行,山西两家,贵州一家,常德一家,个别银行近年来信用评级持续下调,调级原因主要包括受经济环境影响,小微客户以及房地产领域相关资产风险暴露上升,加之《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实施等影响,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质量表现恶化、资产减值计提或风险拨备不足、盈利下滑、资本充足度偏低或资本补充压力较大等。
截至2025年9月末,存续发债商业银行中存在有效公开市场评级的商业银行共324家[2],具体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7家城市商业银行、170家农村商业银行、9家民营银行、21家外资法人银行以及9家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3]。
从存续发债商业银行级别分布情况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主体评级均为AAA,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主体评级跨度较大,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级别分布区间更广。整体来看,存续发债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主要分布于A+及以上,合计占比95.99%,其中AAA和AA+级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33.33%和23.15%。
[1]若最新评级日期距离上次评级已超过2年,则不纳入统计范围。
[2]此处指有存续债券或最新主体评级日期在近一年内(2024年9月1日至今)的商业银行。
[3]指村镇银行、农信社、直销银行以及在香港及澳门设立的银行等。若最新评级日期距离上次评级已超过2年,则不纳入统计范围。
作者:新世纪评级金融机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