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包钢集团:建强创新平台 激发新质生产力

2025-10-17 19:26

转自:新华财经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十四五”以来,包钢集团紧紧聚焦“四个面向”,把科研平台建设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累计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个,打造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3个,以平台之力汇聚高端人才、集聚创新要素、突破关键技术、加速产业升级,全面激发新质生产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强有力引擎。

走进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稀土盘式电机示范线,大型专业仪器设备运转有序,来自中德永磁电机联合研发中心的科研团队正在检测刚生产出来的成品电机。科研人员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要求散热系统能够在有限空间稳定高效运行。实验室正在进行的消费电子用AI盘式电机及散热系统开发项目,将努力破解这一关键性难题。

作为包钢集团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科创平台,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立3年多来,立足包钢稀土产业规模优势,汇聚院士、行业专家和300多名科研人员之力,在前沿材料领域开展多项高端应用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稀土资源高质化利用和绿色高效生产开辟了新路径。该中心重点围绕稀土绿色低碳提取、稀土磁性材料和稀土光功能材料等8个领域开展74项课题研究,其中承担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项目10项。布局建设12条中试示范线,累计攻克11项行业关键技术,成为推动我国稀土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技术创新“孵化器”,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与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一街之隔,坐落着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包钢集团关键战略资源提取应用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近日,科研人员孙庆博士正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热烈讨论着《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矿床的时空演化和资源量》项目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他们从时间方面拟定了白云鄂博铌成矿的成矿时间,并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初步圈定了富集铌、稀土白云岩岩体的空间位置,为后续铌、稀土资源量的圈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年来,该实验室聚焦摸清白云鄂博矿资源家底,在深入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上不断开拓创新。目前,该实验室在研项目已达266项。

筑起创新高地,激活创新密钥。“十四五”以来,包钢集团以服务支撑平台为保障,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创新链条,瞄准地质、选矿、冶炼分离、新材料及应用等多条赛道,布局“平台基地架构体系”。各平台基地功能定位清晰、研究方向明确,在实现独立运行的同时协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生态图景。数据统计显示,包钢集团1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累计获得支持资金10亿元以上,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2463项,授权专利6840项,参与制(修)定各类标准1153项。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通“创新链”形成“产业链”。包钢集团培育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打造了“国内首条稀土微特盘式电机智能示范线”等一批稀土永磁电机产业链,建成了“内蒙古首座低压固态储氢加氢示范站”等一批稀土固态储氢重点工程,包钢股份技术中心成功研发了“稀土钢纯净度控制技术”等多项新技术,破解稀土钢绿色发展新密码……一系列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新技术填补了产业和行业空白。

面向“十五五”,包钢集团将继续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托举包钢集团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任东月 王智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