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7 10:00
创新育英才融入长三角
——安徽省培育高端会计人才侧记
中国会计报记者韩福恒
江淮汽车“汽”势磅礴,合力叉车“合力向上”,本源量子前途无“量”,能源创新驱动未来……安徽正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之中。
深度融入,关键靠创新。除了依靠科技创新,安徽非常重视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会计工作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和通用商业语言,其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区域要素自由流动、营商环境一体化至关重要“。十四五”期间,安徽强化政治引领,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创新培养机制,打造人才成长新生态;深化业才融合,释放人才赋能新活力,积极探索构建长三角会计管理共同体,为服务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贡献坚实的会计力量。
业财融合释放人才赋能新活力
2021年,安徽省财政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自2022年起,省财政厅通过举办高端会计人才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走进江汽集团尊界超级工厂,1800多台智能机器人协同工作,机械臂如精密的舞者,仅片刻一辆尊界S800便具雏形。
省高端会计人才企业类1期学员、江汽集团尊界产品线BU财务总监金文龙表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叠加赋能,正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演进,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商业模式从“一次性卖车”转向“车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
江汽集团以财经三支柱为主体统筹公司财经管理工作,负责“端到端”推进公司财经管理,以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为牵引建设流程化组织,突出“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功能作用,形成对业务作战最实用的财务能力。
项目财经团队对产品线从立项、研发、生产、销售、回款的全生命周期进行预算管控、成本管理、财务核算体系化管控。在研发端强化项目概算、预算、核算、决算“四算”管理,在产品端打通财经壁垒,使“端到端”的管理意识与流程标准逐步落地。
江汽集团财经组织结合各业务特点,聚焦产品定价、返利管理和成本优化,全力提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和管理水平。
此外,江汽集团与商业银行签署产业链金融协议,推荐的优质经销商经与商业银行共同进行资信认定后纳入产业链金融服务网络,助力汽车产品销售与“两金”管控。
踏进安徽叉车集团大楼,迎面可见“中国力量合力向上”的显示屏,其生产的合力叉车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为企业类1期学员的安徽叉车集团财务部部长刘帅表示,为构建业财一体化的财务人才生态,在纵向管理上,集团自2019年起全面推行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制定《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在横向协同上,创新设立财务关键岗位节点制度,围绕企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设置财务岗位。
为打造数智化复合人才梯队,安徽叉车集团完善财务数智化系统,建设财务看板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的实时可视化。“值得一提的是,财务人员深度参与数据模型开发工作。”刘帅说。
在业务场景融合方面,安徽叉车集团重点抓两个突破口:一是产品研发全流程参与。二是订单获利分析体系建设。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订单的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明细数据。
为完善人才激励与风险防控体系,在考核激励方面,安徽叉车集团将“两金”占用纳入子公司绩效考核,创新项目“动态预算”机制。
在风险防控方面,重点强化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和跨境资金管理能力。“今年,外汇团队通过‘自然对冲+金融工具’组合策略,累计规避汇兑损失400万元,还通过外币高息存款创造收益161万元。”刘帅说。
将人才培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4年5月,安徽省财政厅联合沪苏浙财政部门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共同签署《长三角会计管理工作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为长三角会计管理协同发展搭建坚实的“制度基座”。
“长三角会计管理合作机制是实现从‘价值守护者’到‘价值创造者’根本性蜕变、成长为赋能科技创新战略型财务人才的关键平台。”同为企业类1期学员的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财务总监杨文博说。
他表示,合作机制为财务人构建打破地域壁垒、对接国际前沿的思想广场。这种视野的开拓,直接体现在公司应对外部严峻挑战的关键决策中。作为中国首家量子计算公司,去年5月,本源量子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面对“卡脖子”风险,财务团队没有局限于短期的成本核算,而是基于在合作机制中对全球科技产业博弈格局的深刻理解,迅速构建多套战略性投资评估模型。
量子计算产业技术迭代快、研发周期长、商业模式不确定性高,这对财务管理提出极高的要求。合作机制强调的“业财深度融合”与“管理会计前沿实践”,为财务人提供构建精准赋能体系的方法论和工具箱。
科技创新的高风险特性,要求财务必须具备前瞻性的风险洞察与驾驭能力。“我们将合作机制中学习到的先进风控模型与预警工具,与量子计算产业特点相结合,构建贯穿技术、市场、运营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体系。”杨文博说。
此外,杨文博借鉴长三角先进企业的绩效管理经验,牵头构建覆盖市场、研发、行政等多部门的复合型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新时代会计人必须成为资源配置的优化者、风险防控的守门人、战略决策的智囊团。”省高端会计人才行政事业类1期学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财务处处长杨媛媛表示,长三角会计管理合作机制为会计人才提供绝佳的“练兵场”和“瞭望塔”,实现跨界知识的融合,助力财务人员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伙人”。
目前,该院通过88项科技成果孵化成立企业28家,其中42项突破“卡脖子”技术,让96名科研骨干凭专利技术获得股权激励,真正实现“智本”与“资本”的有机融合。
在工作实践中,她带领团队构建“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财务模型”与“智能财务风险与预测模型”,将预算编制从单纯的事前控制,升级为贯穿“立项评审—过程监控—绩效评估”的动态管理体系。在该院承担的450余项科研项目中,通过建立风险预警识别体系,提前识别经费使用风险,保障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此外,设立“动态资金池”,根据研发进度动态调整资金分配,极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设全国区域会计协同发展示范样板
安徽省财政厅会计处副处长关勇表示,至“十四五”收官,安徽将完成培养500名左右省级高端会计人才的目标。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会计管理共同体最核心的‘引擎’。”关勇表示,在备忘录框架下,安徽把人才共育作为先行领域和关键抓手。
自2022年起,安徽与沪苏浙联合举办4届长三角会计人才集训,先后走进科大讯飞、正泰电器等长三角地区标杆企业。这种跨区域、跨行业的“移动课堂”,让会计人才不仅能学习先进财务管理经验,更能直观感受产业链的协同脉搏,有利于知识提升与产业洞察的双向赋能。
在省高端会计人才第七期选拔中,安徽邀请长三角兄弟省市共同参与面试,确保选拔过程更公正、视野更开阔。
安徽主动就省高级会计师评审标准条件的修订,征求沪苏浙同行的建议。目的是逐步消除差异,探索区域人才评价标准的“最大公约数”,为未来更高水平的人才互认和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推动合作走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将长三角会计管理共同体建设成为全国区域会计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关勇说。
来源:《中国会计报》10月17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