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7 07:41
(来源:华西研究)
核心观点
1、ADC研发处于持续活跃中,预期2030年ADC CDMO市场规模将超100亿美元。
2、全球一体化XDC CDMO核心供应商,强资本开支为未来业绩增长增添确定性。
3、公司作为深耕于服务XDC业务的一体化的CDMO企业,展望未来依托国内工程师红利以及协同一体化优势,我们判断公司将成为全球XDC CDMO核心供应商。我们预期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0.3/82.1/107.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7/1.74/2.37元,对应2025年09月26日收盘价74.5港元/股(港元/人民币汇率为0.92),PE分别为54/39/29倍,考虑到公司做为XDC CDMO核心供应商以及未来三年业绩延续高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服务管线进展具有不确定性、药品关税会对行业带来不确定性、美国HHS、FDA等机构改革以及药价改革对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美国制造业回流对CDMO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的不确定性。
核心观点
1、主业营收稳健,电动工具规模爬升费用摊薄,利润修复。
2、庭院机器人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3、公司传统业务稳健增长,随着电动工具收入爬坡,费用摊薄,盈利逐步释放,未来我们认为庭院机器人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从庭院机器人出发我们选取中坚科技、格力博、大叶股份等作为可比公司,公司2026、2027年估值低于同行可比公司。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5/13.0/18.5亿元,增速为23%/74%/42%;归母净利润为0.45/2.0/2.8亿元,增速为335.5%、341.7%、40.7%;EPS分别为0.32/1.41/1.98元,对应2025/9/4日18.11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57X、13X、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高端品牌经营不及预期。
核心观点
1、小菜园:国内知名徽菜连锁品牌,外卖业务逐步成为收入新支柱。
2、门店扩张:供应链拓展为门店扩张持续供能,菜品强竞争力为新省份布局奠基。
3、菜品标准化:多措并举实现菜品标准化,解决现炒与连锁门店扩张间协调问题。
4、门店模型优化:门店投资回报周期短,店型优化下利润率水平有望提升。
小菜园立足三大优势,门店矩阵逐步外展,后续成长空间大。聚焦小菜园核心成长点:(1)门店扩张:A.供应链拓展为扩张供能、保证门店外省扩张情况下成本结构维稳;B.小菜园菜品在本省竞争中突出重围,且门店扩张方向(河南/山东)上的消费者对各类菜系接受度较高,预计扩张阻力较小;(2)菜品标准化:公司通过中央厨房预加工、所供菜品结构调整、炒菜机器人引入、员工培训等形式解决餐饮业炒菜品牌标准化难题,保证菜品口味、解除门店扩张限制,门店高速扩张情况下品牌力也有望长期维稳;(3)门店模型优化:单店投资回报期逐年缩短,后续扩张将应用面积较小的新门店模型,叠加炒菜机器人应用,投资回报周期有望维持低位、利润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综上,预计小菜园25-27年营业收入60.42亿元/73.34亿元/88.35亿元,同比+15.98%/+21.38%/+20.47%,对应归母净利润7.69亿元/9.51亿元/11.91亿元,同比+32.37%/+23.80%/+25.14%,对应EPS为0.65元/0.81元/1.01元,以9月10日收盘价11.83元为基础,对应PE为17X/13X/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供应链拓展不及预期风险,餐饮业经营环境承压风险。
核心观点
1、国内领先存储模组厂商,产业链一体化加速渗透。
2、模组厂定位客制化需求服务,AI算力需求打开存储成长空间。
3、公司:自研主控+深耕模组,借算力需求加速成长。
4、预计公司20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120/150亿元,同比67.6%、5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8/10.61/16.05亿元,同比102%、49.9%、51.2%;EPS分别为3.13/4.69/7.09元。2025年9月5日股价为95.57元,对应PE分别为28X、18X、12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上游晶圆等原材料紧缺和价格波动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和研发失败风险。
核心观点
1、深耕精密制造多年,服务核心终端客户完成关键卡位。
2、光通信业务高速增长,绑定SENKO受益全球算力基建。
3、拟收购恒扬数据,“光+算”融合进行时。
4、假设公司于2026年完成恒扬数据的收购,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12、18.13、22.01亿元,同比+3.84%、+79.20%、+21.4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2.04/2.48亿元,同比+230.75%、-8.27%、+21.63%;EPS分别为1.73、1.59、1.93元。25年9月22日收盘价为96.97元,对应PE分别为56.08x、61.13x、50.28x。考虑到公司传统主业发展稳健,光通信业务有望迎来高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政策变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收购资产事项尚未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核心观点
1、深耕光学多年,多元化布局打造三大成长曲线。
2、消费电子:深耕光学技术,微棱镜+涂布滤光片助力增长。
3、车载光学:产品稳步放量,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4、AR眼镜:十五五战略重点方向,成为长期增长引擎。
5、预计公司2025-27年营收分别为75.04、89.18、103.36亿元,同比+19.53%、+18.83%、+15.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8、15.55、18.61亿元,同比+22.15%、+23.59%、+19.70%;EPS分别为0.90、1.12、1.34元。2025年9月23日股价为26.90元,对应PE分别为29.74x、24.06x、20.1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创新力度及推出节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
核心观点
1、国内特种FPGA、ADC芯片领先企业。
2、电子战背景下,特种电路需求爆发。
3、研发AI算力芯片,抢占核心卡位。
4、公司是国内特种芯片核心厂商,特种领域有望充分受益电子战背景下新机放量提质,以及低轨卫星需求的迅速释放;民用领域,公司打造AI算力芯片,布局机器人、AR/VR头盔、AI眼镜等尖端赛道,打开成长空间。考虑到下游需求旺盛,我们调整盈利模型,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收10.03/12.91/16.33亿元(此前25-27年分别为10.02/11.70/14.20亿元),归母净利润3.50/4.63/6.04亿元(此前25-27年分别为3.60/4.21/5.30亿元),同比增速+186.3%/32.4%/30.4%,EPS为0.55/0.73/0.95元(此前25-27年分别为0.57/0.66/0.83元),对应2025年9月5日52.12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95/72/5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量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民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核心观点
1、锂电综合供应商,深耕行业二十余年。
2、动储:份额全球靠前,技术布局前沿。
3、消费:公司发展基本盘,领先地位稳固。
4、供应链持续完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5、公司为全能型锂电池供应商,产品类型覆盖方形、圆柱、软包,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不同技术路线,应用领域涉及消费和动储等。消费领域稳步发展,公司领先地位明确;动储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公司储能产品需求饱满,动力产品稼动率有望逐步改善,且在动力大圆柱、储能大电芯等重要标志性产品放量,固态电池、低空、机器人等新技术、新领域应用的推动下,公司有望实现出货量的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2.70、850.15、1047.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24.5%、23.3%;实现归母净利润48.81、70.19、90.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43.8%、29.1%;实现EPS为2.39、3.43、4.43元,对应PE为24、17、13X(以2025年9月2日收盘价57.11元计算),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新产品释放不达预期;产能释放、下游需求不达预期;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产业竞争加剧;公司产品出货不达预期等。
核心观点
1、绿电铝一体化龙头,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绿电铝长期价值突出。
3、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分红比例逐年提升。
4、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76亿元、589亿元、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 、2.3%、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亿元、74.1亿元、8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4%、14.0%、11.9%;对应EPS分别为1.87元/2.14元/2.39元,对应2025年9月10日收盘价18.58元,PE分别为9.91/8.69/7.7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力供应及成本变动风险;主营产品价格不稳定风险;水电供应短缺致使产量受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