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大单品依赖症难解,东鹏冲刺港股当继续“补水”

2025-10-17 17:39

9月末,东鹏饮料(605499)招股书递交6个月未聆讯自动失效后,10月初火速提交新版招股书,对冲刺港股势在必得,现金储备增加,负债持续攀升,呈现“双高态势”。

东鹏冲刺港股募资重点将投向国际市场,但“从0到1”的路并不好走;近两年下大力气在电解质赛道耕耘的“补水啦”单品初见成效,何不继续发力,从10亿销量向50亿迈进,真正练成第二条大腿?

4月初,东鹏饮料向港交所首次提交招股书,6个月过去,无新进展,招股书自动失效。

10月9日,国庆节后内地第一个工作日,东鹏饮料火速提交新版招股书,可见其上市之急切。

东鹏饮料是资本市场的老司机。

2020年4月,东鹏饮料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登陆主板。一年后,即2021年5月,公司成功完成PO,募资18.5亿元。

A股上市仅满一年,东鹏饮料就筹划着海外上市。2022年6月,东鹏饮料筹划赴瑞交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但由于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收紧,2024年2月,公司终止该计划。但公司海外上市梦并没有灭。

又一年后,东鹏饮料将目光瞄准了港交所。

目前尚不知东鹏饮料的融资规模。截至10月17日收市,其最新市值超过1500亿元,如在港股增发10%股份,或能募资150亿元,大约是其在A股首发募资额(18.5亿元)8倍左右。

实控人、董事长兼总裁林木勤直接持股49.74%,东鹏饮料港股上市后,其对公司控股权依旧很稳固。

作为功能饮料巨头,东鹏始终保持盈利。

2021年至2024年,东鹏合计实现净利润大约80亿元。2025年上半年,东鹏实现收入107亿元,增长36%,净利润约24亿元,增长37%,增长势头非常良好。

这让东鹏账上躺着很多现金。至2025年6月末,其货币资金(52.6亿元)及交易性金融资产(39.1亿元)合计现金流动性约92亿元。

但东鹏债务也不少,6月末,短期借款61亿元。尤其是,其流动负债137亿元,已经超过了同期128亿元流动资产规模。

其总负债规模从2023年末的不到84亿元,激增至2024年末约15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66%,增加9个百分点。2025年中报时负债率有所压降,依然接近62%,总负债有所下滑至142亿元。

相对而言,港股快消同行农夫山泉6月末资产负债率只有51%,华润饮料则不到45%。企业负债率较高,意味着继续借款就不易,东鹏需要开辟新融资通道,通过港股募资减轻债务压力,当为上策。

2009年,东鹏推出250毫升“东鹏特饮”切入能量饮料赛道,前期深耕大本营广东,积累经验。

2016年,红牛面临商标纷争,东鹏借机推出战略单品500毫升东鹏特饮,向全国市场推广;2021年市占率超越红牛,连续4年成为国内销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品牌,2024年在全国能量饮料市场占比增加到48%,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收入端,东鹏营收规模从2019年42亿元,一路飙升到2024年的158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0%,符合快消公司的高速增长的属性。

产品端,大单品“东鹏特饮”为代表的能量饮料品类,占总收入比在90%以上。后东鹏逐步拓展至电解制水、果汁茶、即饮咖啡、植物饮料等多品类,向平台型软饮料公司进军。

2024年,能量饮料占东鹏总营收比下降至84%,仍然是公司的绝对基本盘。另外,电解水“补水啦”经过2年培育,2024年营收大幅增长280%至约15亿元,占总营收比接近10%,成为双引擎之一。

为此,东鹏需要加大营销投入。2024年,其销售费用26.8亿元,占营收比例约17%;其中渠道推广费大约7.8亿元,同比增长54%,广告宣传费5.5亿元,同比增长54%,都明显超过营收增长率。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6.8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费用(14.5亿元)。

东鹏饮料港股IPO,募资将用于完善产能布局、推进供应链升级、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等,推进全球化战略当是重点。

目前,东鹏饮料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产品已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但贡献率较低。

2024年,东鹏海外收入只有1700万元,占比约0.1%,2025年上半年收入600万元,占比继续下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市场,红牛、Monster等国际巨头已占据主导地位,东鹏作为后来者,需要面临品牌认知、口味适配、渠道建设等多重挑战。对于东鹏来说,拓展海外市场相当于要“从0到1”。

从中国的东鹏走向世界的东鹏,非三五年能完成。此前国内企业急切开拓海外市场,赔本赚吆喝的例子并不少见。

研客君以为,东鹏与其花大价钱推进全球化布局,不如继续夯实电解质赛道,待营收占比提高到三成左右即大约50亿元,把第二条大腿练粗,彻底摆脱单一产品依赖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