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信非银·深度】现代投资银行进化系列之四-掘金跨境资管:以香港为例

2025-10-17 17:36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漫步红岭中路)

■ 香港资管规模庞大且格局稳定

截至2024年末,香港资管行业管理资产总额达35.14万亿港元,其中41%配置于中国内地及香港,46%的资金来源亦来自于此。从地域分布看,香港本地资金占比最高,北美和中国内地分列二三位,过去五年区域结构保持稳定。投资者方面,专业机构占比达到46%,占据主导地位,个人投资者合计约31%。销售渠道长期由银行和保险公司主导,合计占据九成以上零售基金代销份额,但近十年银行渠道占比明显下滑,保险及其他新兴渠道逐步崛起。

■ 科技新兴力量与政策开放带来增量空间

蚂蚁集团和富途控股为代表的科技驱动型机构快速崛起:蚂蚁通过收购耀才证券快速获取全牌照,着力打造数字金融生态;富途则以社交化交易平台吸引年轻投资者,实现跨市场布局。中资券商如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积极拓展国际化业务,通过互联互通等机制打通境内外服务链条。同时,一系列跨境互联互通政策的深化为市场注入活力,QDII额度持续扩大,跨境理财通南向通投资者人数快速增长,ETF互联互通南向交易额显著领先,成为内地资金出海的重要通道。香港资管市场资产种类日趋丰富,资金也日趋充裕。

■中资机构通过差异化策略成功立足

南方东英作为先行者,凭借丰富的ETF产品线成为市场龙头,其在杠杆反向产品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并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沙特等中东市场。华夏基金香港则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从早期对冲基金业务起步,逐步发展为涵盖主动管理、ETF、虚拟资产及代币化基金的综合性平台,特别是在代币化基金领域率先布局,推出了覆盖多币种的创新产品系列。这两家机构的发展路径表明,结合产品创新与国际化视野是在香港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 从多维度优化展业布局

产品方面,应大力发展特色ETF和代币化基金,以创新突破传统渠道依赖;渠道策略上,需主攻互联网券商等新兴平台,同时优化与银行保险的传统合作;跨境联动尤为关键,要充分利用理财通、互认基金等机制打通资金双向流动;运营层面则建议接入港交所综合基金平台,实现降本增效。总体而言,中资机构需以创新产品匹配新渠道,以跨境业务捕捉新资金,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在市场重构中确立竞争优势。

1、资本市场景气度下降;2、竞争恶化;3、政策及法律风险等。

目录

一、香港资管市场销售格局

(一)资管市场的资金来源分析:地区分布

(二)资管市场的资金来源分析:投资者分布 

(三)销售机构竞争格局:渠道集中在银行与保险公司

(四)不同类型机构在代销产品方面的特征 

二、香港资管市场新变化及机遇 

(一)有潜力的新销售机构 

(二)中资销售机构的业务布局 

(三)香港资管市场的新资金 

三、中资基金公司跨境业务布局 

(一)南方东英:产品丰富、规模领先 

(二)华夏基金香港:锚定创新赛道,引领市场变革

四、从中资机构布局看业务突破与投资机会 

(一)产品创新:以ETF与代币化基金为双引擎,突破渠道依赖

(二)渠道策略:主攻互联网券商,优化传统渠道合作

(三)跨境联动:全力融入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打通资金循环

(四)运营增效:接入港交所新平台,降本提效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国内传统资产收益水平不高,国内资产管理行业依靠固收类资产和单一市场博取超额回报的难度在增加。跨境资产管理通过将投资视野扩展至全球,能够有效突破这一瓶颈。它使得投资者可以捕捉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周期和利率差异,进入更广阔的核心市场(如欧美)或高增长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从而在源头上拓宽了可投资产类别和收益来源,为构建分散化、收益风险比更优的投资组合提供了根本前提。

“乘桴浮于海”,跨境资管的突破口意义,在于它契合了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投资者需求升级的长期进程。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积累和理财意识提升,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以分散风险、追求绝对收益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持续深化,从“沪港通”到“跨境理财通”,政策通道不断拓宽,为跨境业务提供了制度基础。这使得开展跨境资管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满足客户真实需求、服务实体经济跨境配置的必然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发展跨境业务更是驱动自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契机。激烈的国内竞争迫使机构必须打造差异化能力,跨境资管业务链条长、专业要求高,能直接倒逼机构在宏观研究、汇率风险管理、全球交易执行等核心能力上实现跃升。通过参与全球竞争,机构可以逐步从“本土化”运营转向“全球化”配置,从而在低利率的严峻挑战中,开辟出一条以专业能力构筑护城河的长期增长新路径。我们先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例,探讨跨境资管业务和财富业务的发展模式。

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资管市场规模庞大,截至2024年末管理资产总额达35.14万亿港元,其中41%配置于中国内地及香港,46%的资金来源亦来自于此。从销售格局看,市场资金来源地区分布稳定,香港本地占比最高(37%),其次为北美(23%)和中国内地(9%)。投资者以专业机构为主(46%),个人投资者合计占比约31%。销售渠道高度集中于银行与保险公司,但互联网券商等新兴渠道正快速崛起。当前,香港资管市场正经历深刻变化:数字资产与代币化基金成为创新焦点;跨境互联互通机制(如QFII/RQFII、跨境理财通、ETF互联互通)持续为市场注入新资金,其中“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增长显著;港交所新推出的综合基金平台等基础设施革新有望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同业实践显示,成功机构均通过产品创新(如特色ETF)、把握跨境政策及布局数字化实现突破。基于此,我们建议:以ETF与代币化基金为创新双引擎;主攻互联网券商等新渠道并优化传统合作;全力融入“跨境理财通”等机制以打通资金循环;接入港交所新平台以实现降本提效,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

资本市场景气度下降的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债券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我们发布了《国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专题:现代投资银行进化系列之四-掘金跨境资管:以香港为例-20251017》,欢迎阅读!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