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多家银行上调代销基金风险评级

2025-10-17 14:51

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近期,多家银行调整代销基金风险评级。

业内分析认为,银行上调基金风险评级与市场变化紧密相关。今年股市整体波动上行,部分资产风险性增加。同时,银行履行代销理财的适当性管理义务也更加规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银行代销理财的风险管理从此前的一次评定的静态模式,正逐渐转向动态化调整模式。商业银行不仅陆续调整代销理财产品风险评级,部分银行还调整了投资者风险评估能力有效期的规则。

理财风险动态调整

中信银行(601998.SH)公告显示,自2025年10月15日起,17款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有变化。其中,15只产品风险评级上调,2只产品风险评级下调,涉及汇添富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安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基金公司产品。

对于此次调整原因,中信银行方面指出:“根据监管要求,为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我行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产品风险评级随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等主要原则,陆续调整部分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该轮调整也是中信银行自2025年以来第四次调整代销产品风险评级。

中信银行方面同时指出,本次调整仅涉及产品的风险评级调整,不改变投资者此前购买产品的投资者类型、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其他风险收益特征,已购买产品的风险评级及其他产品要素以购买时的产品说明为准。

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对记者表示,代销机构的评级调整并非单纯基于市场波动,还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监管政策的刚性约束。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要求,代销机构需独立开展风险评级,且当自身评级与基金管理人不一致时,需遵循“孰高原则”采用较高的等级,这是近期一系列评级调整的核心驱动力。其次是风险等级与客户匹配度的优化。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2025年上半年风险测评结果为“稳健型”(R3)的客户中,有28%持有实际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R4)的基金,存在显著错配。因此,上调部分基金评级以降低客户超风险投资比例。最后,由于部分中小规模基金面临流动性压力,银行通过监测基金的现金储备、持仓变现能力等指标,对流动性风险上升的基金进行评级上调。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商业银行作为代销机构的义务,该办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据悉,中信银行年内先后四次调整代销产品评级,均以“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和“动态调整”为原则。

此外,记者注意到,银行不仅通过调整基金风险评级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部分商业银行还调整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规则。

例如,江南农商行在9月份调整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相关规则。江南农商行方面指出:“为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适当性管理的要求,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含理财、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需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调整后,风险评估单日不超2次,年度不超8次,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有效期为1年。超过1年未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或在有效期内财务状况发生较大变化等,可能影响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评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对记者表示:“银行调整代销产品的风险等级,主要是根据实际基金的风险评级情况来进行调整。给投资者推荐适当的产品,符合投资者适当性原则,保护客户的利益。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以来也有多家银行调整所代销产品的风险等级,也是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所代销基金产品的风险情况。”

关注产品风险变化

多位受访者指出,近期银行调整代销基金风险评级与市场变化紧密相关。从此次基金风险评级的具体调整来看,银行调整了部分偏股混合型基金和养老主题基金。

公告显示,中信银行将汇添富基金的两款北交所主题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风险评级从PR4上调至PR5(最高风险等级),将工银瑞信基金的一款养老主题产品“工银养老2055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A”的风险评级从PR3上调至PR4。此外,宁波银行(002142.SZ)也将代销的两款北交所主题混合型基金的风险等级由“中高风险”调整为“高风险”。

毕梦姌指出:“从基本面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以及养老主题基金的风险特征确实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首先,2025年三季度A股呈现‘高波动、高分化’特征,上证指数季度振幅达12.3%,创业板指振幅达18.7%。偏股混合型基金因股票仓位较高,直接暴露于市场震荡中。另外,基金持仓集中度较高,在市场风格切换时易引发净值大幅波动。养老主题基金方面,权益类资产占比提升,部分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为追求长期收益,逐步增加股票型基金配置比例,直接导致净值波动率上升,令其风险评级上调。养老FOF通常配置一定比例债券基金,但2025年三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叠加城投债信用事件频发,债券组合市值缩水压力增大,进一步推高整体风险水平。”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则认为,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相对灵活,部分基金为追求市场上涨收益,可能会在行情向好时选择加仓。即使股票仓位未显著变化,若基金调整持股结构,增加高成长、高波动、高估值标的配置,也会导致风险上升。养老基金虽以长期稳健为核心,但部分产品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战术资产配置调整,也可能令股票仓位短暂上升,触发风险上调。上述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上调。

李一鸣认为,基金产品可能会因为投资策略的变化、风格漂移等原因,导致基金的风险特征发生变化,尤其是权益类基金。“主题类基金如 AI 主题、碳中和主题,与行业基金如新能源基金、医药基金,因持仓高度集中于单一主题或行业,其风险特征完全绑定行业基本面,一旦行业政策、竞争格局、供需关系等基本面要素发生变化,风险会快速传导至基金产品。比如政策和发展前景的改变,让某行业的竞争格局从过去偏稳定变得趋向竞争,这种时候相关基金产品的波动性风险可能相应提高。此外,灵活配置型基金由于其投资策略整体偏灵活,因此风险特征发生变化的概率也相应高于其他仓位和风格相对稳定的产品。”李一鸣指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