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无锡一社区无人火锅食材站停业 “无人零售”何时走向“生活常用”?

2025-10-17 06:26

(来源:无锡新传媒)

转自:无锡新传媒

  近日,家住融创熙园五期的居民发现,小区门口设立不到半年的“24小时御膳养生火锅食材惠民站”已经停止运营,五台冷冻柜空空如也。记者调查发现,这个主打火锅食材的惠民站因电费拖欠,冷冻柜至今未能搬离,成为社区零售创新尝试遇冷的一个缩影。

陷入经营困境的“无人火锅”

  昨天(10月16日0上午,记者来到融创熙园五期小区北门,门口分布着多种自助设施,24小时水站、自助打印机、自助换电站等均运转正常,唯独火锅食材惠民站陷入了经营困境,柜内已空空如也。

  该食材站由五台冷冻柜组成,主要销售火锅食材、速冻面点、啤酒饮料等产品,覆盖安井、海底捞等知名品牌,价格比紧邻着的社区超市要优惠0.2元至0.5元。

  尽管价格上有一定优惠,但这个旨在提供“随时吃火锅”便利的无人零售项目,最终未能点燃社区居民的消费热情。小区保安许庆全表示,小区周边有超市、便利店和农贸菜市场,居民买菜很方便,这里的商品竞争力不足。虽然食材站的产品售价普遍比超市略低,但仅提供冻品、无新鲜食材的局限性,难以吸引顾客。此外,客源结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愿意购买的年轻人在减少。

  物业工作人员任博透露,该食材站于今年5月进驻,9月就已撤场,经营时间不到半年。目前,由于电费尚未结清,五个冷冻柜仍放置在原处。

  记者尝试联系御膳养生火锅食材惠民站的运营方,运营负责人电话显示空号,官方客服热线无人接听。

无人零售“试验田”仍在探索创新

  一家社区火锅食材站的退场,并非无人零售在无锡的全貌。事实上,另一批探索者在这片“试验田”里稳健生长。

  在羊腰湾路运河步道旁,“运河小店”智能无人便利店自今年8月开业以来,始终维持着良好运营。店内商品种类丰富,后台客服通过实时监控关注店内情况,还贴心地设置了特殊群体求助按钮。而在宜兴体育场,无锡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零售店“银河太空舱”的亮相,则展示了技术赋能的另一种可能——语音接待、下单支付、商品抓取全程由机器人自主操控,为消费者带来新奇体验。

  更具借鉴意义的成功来自对客群的精准把握。今年4月,7-ELEVEn便利店在三阳广场地铁站开设了江苏首家无人售货门店。7-ELEVEn无锡区域负责人吴凡道出了其逻辑:“我们精准聚焦通勤客群与上班族,主打早餐、即食正餐及便捷零食,有效契合了快节奏都市人群的消费习惯。”这种“在正确的地方,卖正确的商品”的策略,使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此外,无人零售的模式也逐步向“零售+服务”的融合场景拓展。遍布市区的24小时自助棋牌室便是典型,它们结合无人贩卖机提供饮料小食,消费者通过线上预约、扫码进门,全程无需人工介入。这种模式既精准满足了年轻人的夜间娱乐需求,也巧妙地拓展了无人零售的应用边界。

如何从“尝鲜”走向“常用”

  “无人零售只是零售的补充形式,关键在于是否精准匹配场景需求。”落霞睦邻中心总经理蒋欣分析,融创熙园的火锅食材站可能误判了“社区门口”这一场景的真实需求——家庭消费对火锅食材的计划性强,且注重生鲜品质,仅靠冷冻柜难以满足。“目前运行良好的项目客群高度一致,即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更追求快捷、便利与新潮体验。”

  蒋欣进一步表示,无人零售本质上是一种“冷冰冰”的交易方式,更适合地铁、景区等人流密集、追求效率的场所。而在社区场景中,尽管人口密集,但居民往往更期待“有温度的、面对面的”消费互动。

  此外,无人零售也面临成本与技术的双重挑战。前期设备、技术维护与点位租金等投入,常超出“无人即低价”的预期。同时,如何降低中老年群体的使用门槛,也是拓宽客群必须解决的课题。

  在蒋欣看来,未来无人零售的关键在于回归零售本质:不是追求技术炫酷,而是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在特定时刻为特定人群提供不可替代的便利。唯有如此,才能从“技术尝鲜”走向“生活常用”,在零售格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身之地。

  (晚报记者 陈婧怡 见习记者 张驭蕊/文、摄)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