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7 15:02
转自:新华财经
渤海之滨的山东滨州无棣县,曾深陷“九河末梢、引黄下游”的水资源困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67%的工农业用水依赖黄河水。旱季“有河无水”、汛期“有水难存”成为制约发展的“紧箍咒”。
如今,漫步这片土地,马颊河碧波荡漾,工业园区清泉流淌,田间地头灌溉有序,一幅“江河湖泊碧波荡漾,绿水青山扮靓沃野”的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县级水网先导区,无棣县以“蓄调供增节”五措并举的现代水网建设,成功破除旱涝魔咒,为“品质无棣”建设注入澎湃水动力。
制度为“笔杆”筑牢治水根基
“治水先治制,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完善的水网也难发挥实效。”无棣县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元泽说。
自2021年起,无棣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将现代水网建设纳入全县重点攻坚任务,整合水利、应急、住建等多部门涉水资源,构建“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治水格局,累计投入水利资金46亿元,为现代水网建设装上澎湃“引擎”。
同时,在数字化赋能下,该县创新应用“物联监测+可视化预警”方案,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实现供水、排水、防洪全流程智能调度,打造“数字水利”样板。
建设为“笔触”激活活水动能
“以前旱季浇地靠等黄河水,现在打开闸门就能浇,玉米亩产比去年增了200斤!”柳堡镇种植大户李俊龙的感慨,印证着无棣水网建设的民生实效。作为引黄灌区最下游,无棣通过“扩容增储、引疏并举、绿色增水”三招,让“死水”变“活水”,“少水”变“丰水”。
在马颊河扩容增储现场,近三年投资12亿元清淤的125公里行洪河道蜿蜒入海;马颊河拦河闸等7处新建水闸巍然矗立,使河道蓄水能力提升至9000万立方米,主干河道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埕口水库提水泵站汩汩输水,鲁北拦河闸一次性拦蓄雨洪1500万立方米,可灌溉两岸5万亩农田。三年间,全县水库库容新增6000万立方米,总量达1.3亿立方米,相当于建起13座中型水库。
“西水东调”工程更让水资源实现“精准流动”。通过11项水系连通工程,打通德惠新河、马颊河与小开河引黄干渠的连接“最后一公里”,3条干流河道将水源输送至45公里外的东部乡镇,既减轻汛期防洪压力,又破解东部远浇地灌溉难题。“地表水、雨洪水、黄河水全盘活了,真正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县城乡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张春明说。
向海要水成为破局关键。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总投资15亿元的项目一期5万吨产能已投产,二期10万吨/日产能项目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各项指标正逐步调试至最优状态。待项目全面建成后,整体年供水量将稳定达到5000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区域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需求,为当地水资源安全保障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海水淡化项目能省水,是业内共识;但成本高,又让人敬而远之。过去淡化水每吨卖价十几元,和企业自制水价格相当,企业用水意愿不强。而现在,淡化水每吨只需7.5元。无棣县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凯算了笔经济账,“每吨至少可节约3元,每年可为园区内企业节约制水成本1.5亿元。”
生态为“墨色”,绘就品质新画卷
水网建设不仅解“渴”更添“美”。在城区,清波河、幸福河沿岸生态治理工程让“臭水沟”变身景观带,11.8公里市政管网升级与46个小区排水改造,实现“雨停水净”。套尔河、秦口河航道通航能力提升,成为工业园区海河联运的“黄金通道”,推动“水网+航运”融合发展。
如今,无棣的现代水网正从“水利工程”向“发展引擎”升级——“水网+文旅”让河道景观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水网+乡村振兴”让农田灌溉保障粮食安全,“水网+园区发展”为企业生产提供稳定水源。
从“缺水之苦”到“水韵之美”,从“被动治水”到“主动兴水”,无棣县正以现代水网建设为笔,在华北平原上书写着“以水兴城、以水富民”的新篇章。未来,随着水网体系不断完善,“水网遍布、循环畅通、生态优美、科技支撑”的高品质“水韵无棣”将更加清晰。(王永波、高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