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禾盛新材前三季净利预增超60% 主业稳健加快拓展AI领域

2025-10-17 07:52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禾盛新材(002290.SZ)业绩稳增。

10月15日晚,禾盛新材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7亿元—1.54亿元,同比增长60%—80%。公司称,主要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带动公司本期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

禾盛新材专注于家电用复合材料(PCM/VCM)研发、生产、销售业务,已成长为国内较大的家电外观复合材料制造商之一。

2024年以来,禾盛新材积极拓展AI领域布局。旗下子公司海曦技术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软硬件设计、研发、销售和运维业务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受人工智能概念影响,禾盛新材股价狂奔。2025年1月中旬,禾盛新材股价一度低至14.41元/股,到10月16日收盘报39.13元/股,期间涨幅达171%,最新总市值97.09亿元。

前三季度净利预计超1.37亿

10月15日晚,禾盛新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1.37亿元—1.54亿元,同比增长60%—80%。

对于业绩大增,禾盛新材表示,主要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带动公司本期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

禾盛新材是国内较大的家电外观复合材料制造商之一。此前的半年报中,禾盛新材曾表示,近年来,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双碳”战略机遇以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全方位、深层次地关注消费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协同,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公司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生产、采购、研发、销售紧密衔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挑战。

近年来,禾盛新材家电复合材料主业稳健发展。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禾盛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22亿元、22.69亿元、21.33亿元、23.4亿元、25.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08万元、8198万元、6593万元、8277万元、9791万元。除了2022年外,公司其余年度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经营业绩向好,禾盛新材的流动性较充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805万元;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4.94亿元,同比增加43.3%;短期借款为8005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275万元,资产负债率52.39%。

二级市场上,禾盛新材也有积极表现。2025年1月中旬,禾盛新材股价一度低至14.41元/股。经过近9个月的增长,公司股价在10月16日最高触及42.96元/股,当日收盘报39.13元/股,目前总市值达97.09亿元。

加码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禾盛新材积极布局AI领域,拓展新增长点。

2024年3月,禾盛新材与上海超盘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共同设立上海海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曦技术”),切入人工智能领域。据悉,海曦技术是以国产化人工智能芯片为基础,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软硬件设计、研发、销售和运维业务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产品包括面向智算中心的服务器、人工智能一体机、人工智能模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台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云服务等。

2025年8月1日,禾盛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2.5亿元向熠知电子增资,公司于本次投资后预计持有熠知电子10%股权。熠知电子的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同时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芯片产品解决方案。此举被业内视为禾盛新材拓展芯片及算力领域市场、完善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对于此次投资,禾盛新材认为,未来海曦技术与熠知电子可通过协同设计、软硬件适配、工艺优化等合作模式,推动双方产品实现优化升级;同时,双方也能结合各自领域的研发优势,联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开发服务。

同时,为了支持业务发展,禾盛新材积极投入研发。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006万元、7479万元、6907万元、7955万元、8551万元、4671万元,五年半累计达4.16亿元。

目前,禾盛新材已拥有国内先进的PCM/VCM制作工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全资子公司兴禾源、合肥禾盛已拥有8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外观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子公司海曦技术已拥有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3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