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7 07:2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课题,更是改革课题。中国银行业以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锚定做好"五篇大文章"重点任务,紧紧抓住重大政策机遇,持续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快自身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位于江西景德镇的某炭黑化工制造企业是一家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也是国内率先切入并布局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的炭黑主业上市企业。企业计划建设7万吨超导电炭黑产能项目,中国银行结合用款需求第一时间上报并批复了2亿元中期制造业项目贷款,有效满足了超导电炭黑产能项目资金需求。
近年来,多家银行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链,运用科技金融创新工具,持续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扩大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为科技型制造企业提供IPO及增发、并购重组、募集资金存管等“一站式”金融服务。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新质生产力在这片土地结出累累硕果。
支持全链条金融服务
夯实重点产业金融支持
产业链的稳定和强大是制造业的压舱石。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方面破解科技创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
对此,多家银行也积极落实政策要求,以“商行+投行”“境内+境外”“融资+融智”综合服务,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金融供给。
贵州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领域,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公司初创阶段,中国银行以高效便捷的流动资金贷款,帮助企业顺利完成技术转化与市场验证;在发展扩张阶段,中国银行以坚实的授信支持,有效缓解企业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的资金压力;在公司上市之际,中国银行发挥综合化经营优势,联合中银证券、中银投资等机构,为企业提供IPO辅导、债券承销等服务,助力其登陆资本市场。
中国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全球化服务+全生命周期支持”的组合策略,陪伴企业一路成长,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加速全球化布局,同时也带动了国内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工信部也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其搭建的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据了解,该平台联合150多家头部金融机构,支持早期硬科技项目、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等融资5400亿元。
10月11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集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的通知(简称《通知》)。在服务支持方面,《通知》提出将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融资服务,加大“中试险+研发贷”“中试保融通”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与高水平制造业中试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等对接服务力度。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区域政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若干措施》,首次开发“研发贷”科技金融产品,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
天津发布《科技金融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
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介绍,到2027年,天津市直接融资力度将稳步提升,科创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间接融资规模加速扩大,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
不看“转头”看“专利”
“技术流”评价体系优势凸显
传统信贷依赖财务报表和抵押担保的底层逻辑,与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早期无盈利”的特性不相适应。这正是金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痛点。
如何评价科技企业的信用始终是银行放贷难点之一。针对不同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融资需求,银行需要发挥专业能力,看懂企业的价值和发展潜力,建立与科技企业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寻找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要“敢贷”更要“会贷”,邮储银行正在积极尝试。
邮储银行从底层逻辑改变对科技型企业的评价方式,推出“技术流”评价体系后,上海分行积极参与首批试点,成功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为上海达坦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达坦能源”)提供了包括贷款在内的“1+N”综合金融服务。
作为非常规能源钻采领域高温随钻测量及提速服务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达坦能源主要为国内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能源的开发提供高端产品与技术服务,成功实现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页岩油气开发领域核心技术空白,目前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4项发明专利。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25%,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每年都超过10%。
邮储银行“技术流”评价体系,为此类科技企业“准入难”“测额难”“授信难”等提供了解决办法。该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估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及长期发展前景,为银行评级授信决策提供参考,从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金融服务。
由此,达坦能源取得“技术流”评价体系最高等级评价,2024年,邮储银行上海杨浦区支行成功为该企业提供34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授信,同时匹配财务公司票据、商业承兑汇票等贸易融资、结算类产品,用“1+N”综合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金融需求。
此外,各地政府也积极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各种形式信用贷款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例如,河北省科技厅根据科技企业的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开发了“冀科积分贷”“科冀贷”“科技人才企业贷”等十几个信用类科技贷款专属产品,发放贷款超过100亿元。
在浙江,上海银行杭州分行与邮储银行杭州市分行共同推动的“浙科联合贷”首批业务已于近日顺利落地。这一模式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协同、政策集成”为核心理念,通过银行联合支持机制,精准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
多方协同
生态赋能构筑创新雨林
科创企业的成长,既需要适配其发展节奏的金融支持,更需要“生态共育”的土壤。
今年7月,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该举措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推动科技金融开放合作”,为科技金融生态共建指明方向。
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之一,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债券市场的“科技板”落地以来,市场各方积极踊跃参与。
截至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94家科技型企业发行1663.7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最长发债期限20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科创债的发行,强化了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更深层次服务,丰富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以更加多样化方式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股权投资机构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其轻资产、投资周期长,发债融资成本较高。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为股权投资机构特别是民营机构发债融资提供了有效增信支持。
邮储银行上海分行通过与政府、园区、担保公司等深度联动,构建多方协同生态:联合政府落实财政贴息,降低企业成本;与园区合作筛选项目,精准对接资源;借助担保增信,拓宽轻资产企业融资渠道。
中信银行以金融为纽带,全面构建资本助力圈、上市培育圈、政策扶持圈、产业牵引圈、成果转化圈五维生态体系;贯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通过多方联动融入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依托投贷联动、并购融资等创新模式,联手头部创投机构培育耐心资本,为科技企业提供“股-债-贷-保”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管家式的专业陪伴助力科技企业“向上向前”。
(图)上海冠甲电子有限公司是科技型制造企业,也是国内打印机墨盒废弃再利用细分领域的领先者,墨盒柔性芯片等领域技术水平属于国内领先水平。邮储银行上海杨浦区支行组建专业金融服务团队,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上海冠甲电子有限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