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6 17:25
(来源:广州市工商联)
科技与产业动态快讯
2025年
第041期
目录索引:
#1.广东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启用,打通科创“最后一公里”
#2.全国首个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广东获批上市
#3.广州发力IVD产业,成立促进会抢占全球赛道
#4.广州举办新型研发机构院长沙龙,政企协同破解科创融合瓶颈
#5.“蛟龙”号创北极深潜纪录,中国极地探测能力跃阶
#6.中国AI产业规模破9000亿,企业数量全球占比15%
#7.全球首个台风专业AI智能体“智台”上线,分钟级更新路径、强度
#8.我国全球最大超重力装置启动,领跑尖端科研与工程创新
#9.高通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10.三星研发消费级“读心”设备,脑机接口技术迈向生活化
#
广州成果
01
广东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启用,打通科创“最后一公里”
9月26日,广东院士专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在广州设计之都启用,由广东院士联合会设立,聚焦链接院士与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心以三大抓手推进工作:组建新兴产业专委会、共建企业科创学术委员会、筹建全重实验室湾区转化中心,并开展“院士入企”等行动,将高端创新资源注入产业链。其落子白云区,依托当地超1200家高企、7000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瞄准机器人、低空经济等9大赛道。
02
全国首个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广东获批上市
日前,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基孔肯雅病毒检测产品。该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基孔肯雅热病疑似病例、其他需要进行基孔肯雅热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的血清样本中基孔肯雅病毒核酸。
据悉,广东省药监局全程跟踪指导,协调全系统的优势资源,开辟绿色通道重点保障该产品加快注册进程。从7月开始立项研制,到注册检测、临床试验,到最后的注册申报、审评审批,总共不到3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疫情应急产品注册上市的“广东速度”。
03
广州发力IVD产业,成立促进会抢占全球赛道
9月27日,广州召开体外诊断产业大会,钟南山院士指出IVD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关键支撑,呼吁构建“政产学研医”生态。会上,集聚57家单位的市IVD产业促进会成立,标志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当前全球IVD市场年增近10%,2030年将破1300亿美元,中国增速超20%。广州依托全产业链基础、医疗资源等优势,将IVD作为生物医药核心赛道。促进会将建共享实验室、补产业链短板,金域医学、达安基因等龙头牵头,推动“研发-转化-制造-应用”闭环。
此举强化广州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助力打造全球IVD创新中心,推动其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城市名片,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04
广州举办新型研发机构院长沙龙,政企协同破解科创融合瓶颈
近日,广州市科技局指导的新型研发机构院长沙龙举办,多家机构负责人围绕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等议题研讨,为广州科创与产业协同献策。
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通“科研-产业”壁垒的关键平台。院长们提出以联盟为纽带,通过“揭榜挂帅”、设产业基金等强化协同。联盟已建“湾创小程序”等服务矩阵,助力供需对接。市科技局回应称,拟推创新联合体、“先投后股”等支持政策,并建议机构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转化。
此举凝聚创新共识,政企联动优化科创生态,加速科技成果落地,为广州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
中国力量
05
“蛟龙”号创北极深潜纪录,中国极地探测能力跃阶
10月4日,“蛟龙”号在北极完成我国首次冰区载人深潜,累计作业超10次,更实现与ROV无人潜器协同作业的突破,标志其国产化升级后极区作业能力成熟。
此次科考由“深海一号”携“蛟龙”号执行,在“雪龙2”号保障下,获取多项关键发现:揭示北极底栖生物分布差异,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发现疑似冷泉遗迹,助力甲烷运移研究。
这一突破不仅填补我国北极冰区载人深潜空白,验证深海装备极端环境适应性,更强化我国在北极气候、资源等领域的话语权,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全球极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06
中国AI产业规模破9000亿,企业数量全球占比15%
10月3日,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AI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截至2025年9月,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15%,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产业链中,基础层增速最猛,2024年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54%,应用层以5665亿元规模占主导,智能硬件等终端应用提速。会上发布十大关键词,指向具身智能落地等趋势,但仍面临数据、泛化等挑战。同时,我国已征集167项AI标准建议,发布20项标准。
这标志我国AI从技术追赶到生态构建进阶,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展,为赋能新型工业化、争夺全球科技话语权奠定基础。
07
全球首个台风专业AI智能体“智台”上线,分钟级更新路径、强度
9月29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全球首个台风专业知识智能体“智台智能体”正式开启对外测试服务。该智能体由多家机构共同打造,整合众多科技成果,可分钟级更新台风路径等数据,还能提供专业解读、科普培训等多种服务。
同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首项国家标准,规定了相关方应遵守的原则、要求等,为规范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活动透明度和可信性,促进个人信息依法合规跨境流动,为构建安全有序的国际数据流通环境提供支撑。
08
我国全球最大超重力装置启动,领跑尖端科研与工程创新
9月29日,杭州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首台离心机“CHIEF1300”启动,其1300g・t容量为全球最大,远超英、美同类设备,标志我国打破技术垄断。
该装置由浙大牵头建设,可产生1500倍常重力,通过“时空压缩”效应将百年地质过程缩至数日,18台机载装置覆盖多领域。预研中已实现可燃冰开采安全测试、强震坝基验证等突破,还能制备高性能新材料。
作为国际前沿平台,它将加速重大工程技术研发与基础科学突破,赋能深海开发、防灾减灾等战略领域,强化我国科研硬实力与全球科技话语权。
#
名企动态
09
高通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0月10日宣布,因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对此,前魅族科技CMO兼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楠评论称:当年高通对压根没有使用他们芯片的魅族瞎收费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垄断并且违法了。当年所有媒体,一些不明真相的用户,甚至一些法律界内部人士都说是我们错了的时候。其实我就非常明确的知道,作恶的是高通,不是魅族。是有些人膝盖太软,加上时候未到。但是的确,我力主和高通打36个月的官司的意见没有实现,我无话可说。欣慰的是,最终历史证明,公正虽迟但到。
10
三星研发消费级“读心”设备,脑机接口技术迈向生活化
10月6日,三星联合汉阳大学发布新型耳戴式脑电图(EEG)设备,其体积远小于传统仪器,却能精准捕捉脑电波信号,首次实现脑电波监测的日常场景落地。
该设备与AI算法协同,识别用户视频偏好准确率达92.85%,还可监测困倦程度,适配教育学习效率评估、驾驶疲劳预警等场景。未来计划集成于AR/XR头显、无线耳机等产品,有望实现“意念控制”设备、感知情绪状态等创新交互。
此举标志三星在消费级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不仅为电子产品开辟“生理感知+智能交互”新赛道,更推动脑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为智能硬件产业升级与用户体验革新提供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