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充电设施“三年倍增”政策解读

2025-10-16 17:53

(来源:纪要头等座)

充电设施“三年倍增”政策解读

一、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繁荣下充电桩建设待升级

新能源发展催生政策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迅速,但充电桩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虽充电桩保有量达全球第一,约1700万个充电枪头,但仍有很多车充不上电,如国庆高速路充电难问题频发。此外,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居住区充电桩建设不足、电力报装和运营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同时,国家为提振汽车消费,在今年3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视新能源汽车消费,因此需在充电桩建设上下功夫。

补贴退坡下的专项支持趋势: 中央财政补贴整体呈退坡趋势,车的补贴也在退坡。地方层面,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前几年发放了不少充电桩专项补贴资金,前期聚焦建设,近年聚焦运营,并对场站评级打分发放补贴。但目前大部分地区靠补贴促进充电桩建设的浪潮已渐渐过去,后续可能在某些专项领域有单独资金支持,如单位内部公共桩建设;发展较慢的地区可能会发放以前沉淀的补贴资金。

二、目标达成:市场驱动与多方力量共推

市场主导与政策灵活支持: 实现三年翻倍目标更倾向于市场驱动。政策文件为顶层文件,各地将结合实际制定三年方案或行动计划,部分地方会制定结合本地财政实际的补贴方案,但大趋势是补贴逐渐减少。不过,针对某一技术方向的补贴可能仍会存在,如深圳打造超充之城。同时,政府会通过场地支持等方式促进运营企业投资,如降低车位租金、免费提供车位,从收益上让利,减轻企业投资压力,提高其建设充电桩的积极性。

国家队与国企成建设主力军: 国家队和国有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推手。中石油、国网、南网、中石化及部分地方城投公司等早已深入布局充电桩和换电领域。在高速路及沿线,国有企业更具优势,(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因为高速路上的电和场地归国有,需与当地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协商,且该区域是充电痛点的矛盾点,建设空间大。

三、容量与配套:充电功率与电网流程优化

充电功率指标更显合理: 以充电功率衡量充电桩建设成绩更合理。10年前为贵州省做充电行动计划方案时,建议以每辆车每天可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衡量指标,这样可避免按充电桩数量计算带来的问题,如直流桩和交流桩充电速度差异大,且能让政府建设压力减小。

电网配套分情况优化流程: 电力扩容和接电报装需分公共桩和私人桩两方面。公共桩建设中,电力扩容是充电运营企业的投资成本之一,各地电网流程和操作细则不同,部分地区时效性较慢,北上广深等成熟地区相对较快,但电网本质上不会故意设置障碍。私人桩建设的关键在于小区容量和物业态度,物业会考虑充电桩对其他车主的影响、安全管理等问题,导致个人车主申报时面临阻力。不过,国家已在小区充电桩申报流程上进行优化,推动小区统一出证明,减少车主与物业、电网的三方沟通流程,提高个人充电桩安装效率。

四、车网互动:试点推进与难题待解

车网互动试点初见成效: 去年发改委发布车网互动专项实施意见,选取13个城市进行试点,目前已有五六百个试点项目落地。广东尤其是深圳在车网互动方面相对靠前,经验较多,现阶段电网已具备一定吸收反向放电的能力,但完全形成能力还为时尚早。

三大难题制约车网互动发展: 车网互动面临标准化、打消消费者疑虑和价格引导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家国标已有部分车辆反向送电标准,但尚未形成全体系标准,预计2 - 3年可成型。消费者担心反向送电会增加电池循环次数,导致电池衰减,影响收益,这需要主机厂提供质保,深入参与车网互动工作。同时,国家需依托试点城市的经验,在2 - 3年后对电力价格政策和法规进行适配和调整,以解决电力计量、定价等问题。

可靠性与政策引导保障互动可行: 车网互动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较好,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能源,可承担配储成本,避免单独配储成本过高的问题。电网承受车辆反向放电的问题主要是政策和价格机制引导问题,可通过提前发布电力需求、提高价格等市场机制引导车主响应,目前车网互动试点城市正在探索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五、农村建设:因地制宜与政策助力

农村充电建设形式与困境: 农村充电桩建设需促进家用交流桩建设,前提是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家家电力容量充足。同时,要在乡镇农村人车或单位集中的地方建设集中式大功率充电站,但数量不宜过快过多。农村充电桩建设面临建设成本高、运维成本高、电网容量不稳定等问题,纯市场化方式推进较难,需要特殊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国家队助力农村充电: 可结合当地政府资金支持和引入国家队参与。部分地方曾采取特许经营方式,但国家不太鼓励,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引入国家队,如运城通过集采引入一家企业建设充电桩。国家队为了社会利益,可能会在农村充电桩建设中承担更多责任,解决农村充电难题。

六、规模效益:现状与未来盈利可期

充电桩规模增长明确: 目前直流枪头数量约400多万个,绝大部分为直流桩,此次政策要求新增160万个直流枪,包含快充和大功率。大功率充电枪保有量不到10万个,需新增10万个。今年直流桩新增40多万把枪,平均功率在90 - 100千瓦左右,高速路上多为一拖二,平均单枪60千瓦,城市中场地条件好的一个堆体可分出二十几把枪头。

不同场景经济效益差异与前景: 以二线城市为例,充电桩场站回本周期测算约为3 - 5年,现阶段基本处于盈亏平衡且略有盈利的临界点。高速路现阶段盈利较差,因新能源车保有量低、充电不方便,消费者长途出行有顾虑。但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加,预计到2027 - 2030年高速路充电盈利将改善,且可能比城市更好。不过,高速路充电服务费应设置限制,避免企业随意收费影响消费者购车意愿。

车装比概念淡化功率满足需求: 现在不太强调车和桩的比例,因为直流桩和交流桩充电能力差异大,计算比例不合理。文件提出提供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对应8000万辆车的充电需求,平均每辆车在公共桩上可分到约3.75千瓦充电功率,加上现有1000多万个私家庄,平均每辆车能分到七八千瓦充电功率,基本可满足日常出行需求。

Q&A

Q1: 介绍政策的背景及出台前期情况?

A1: 政策出台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迅速,充电桩作为关键支撑点,其充电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用户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2. 过去10来年(2015年开始大建设),中国充电桩保有量虽居全球第一,按充电枪头统计接近1700万个,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功能结构有待优化,节假日高速路充电难问题突出;居住区充电桩建设不足;电力报装和供电保障有进步空间;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有提升空间。3. 国家在今年3月份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汽车消费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方面,为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需在充电桩建设上发力。

Q2: 补贴政策未提及具体补贴和各省细则,后续是否会有发钱或相关支持方案?

A2: 在国家中央财政补贴方面整体呈退坡趋势,车的补贴也在退坡。地方层面,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前期在充电桩建设和运营方面发放了不少补贴,后续可能在某些专项领域(如单位内部公共桩建设)有单独资金支持;发展较慢的地区可能有资金沉淀,待发展时会发放此前未发出的补贴。总体而言,大部分地区靠补贴促进充电桩建设的浪潮已逐渐过去,但全国范围内虽大的全行业补贴在减少,重点专项性的资金或场地支持仍会存在。各地会结合实际制定补贴方案,对于特定技术方向(如超充)可能会有补贴。

Q3: 以何种形式完成三年翻倍目标,是国家队下场还是市场驱动?

A3: 更倾向于是市场驱动的结果。政策文件是顶层文件,不会规定得特别细,各地会结合实际制定三年方案或行动计划,可能会有结合本地财政实际的补贴方案,但补贴大趋势会逐渐减少。部分地方会对特定技术方向给予补贴。在场地支持方面,一些地方会降低车位租金甚至免费提供车位,引入运营企业建设充电桩,并从充电运营服务费中获利。国家队如中石油、国网、南网、中石化及部分地方城投公司等会介入,尤其是有停车场地资源的国有性质单位,会成为市场的重要推手。在高速路及沿线,国有企业更具优势,因为高速路的电和场地归国有,需与当地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协商,且高速路沿线是充电痛点的矛盾点,行动方案中专门提及要加快该区域充电桩建设。

Q4: 场地上的支持之前有什么案例,具体如何操作?

A4: 一些地价相对较低、发展没那么快的地方,会将车位免费提供给运营企业,引入其建设充电桩。例如,(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某省曾在一个地级市将国有控制的几千个车位进行试点,投放市场引入充电企业建设,从充电运营服务费中按每度电几分钱到一毛钱的标准获利,而不向企业收取车位使用费。

Q5: 文件提到的充电容量3亿千瓦是什么量级,有何考虑?

A5: 10年前在为贵州省做充电行动计划方案时,鉴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和充电桩建设情况,提出以每辆车每天可分配的充电功率来衡量充电桩建设成绩,而非单纯按充电桩数量统计,这样更合理,也能减轻政府建设压力。文件专门提及充电容量,可能是基于类似考虑,更科学地衡量充电桩建设和服务能力。

Q6: 建新场站时,电网配套是否是难点,申请容量手续有无优化空间,流程如何?

A6: 需分公共桩和私人桩两方面来看。公共桩方面,电力扩容是充电运营企业的投资成本之一,各地电网操作细则不同,部分地区时效性较慢,而北上广深等成熟地区时效性较快。总体而言,电网从本质上不会故意设置障碍。私人桩方面,关键在于小区容量是否足够以及物业态度。物业因担心影响非电车车主、安全管理和救援责任划分等问题,常以电力容量不足为由拒绝业主申报。不过,国家已进行优化,推动小区统一向电网出具证明,减少车主与物业、电网三方沟通的繁琐流程,提高个人充电桩安装效率。

Q7: 政策对买车是否有促进作用?

A7: 政策对买车有促进作用。

Q8: 政策首次给出具体数量说法,反向放电此前有无试点项目,实现可能性如何?

A8: 去年发改委针对车网互动专项发布实施意见,选取13个城市进行试点,目前约有五六百个试点项目已落地,其中广东尤其是深圳在车网互动方面相对靠前且经验较多。技术上,车辆反向放电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车和网的协同。但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准化问题,国家虽有关于车辆反向送电的标准,但尚未形成全体系标准,预计到2027年左右标准可成型;二是打消消费者疑虑,反向放电会增加电池循环次数,消费者担心电池衰减成本与收益问题,这需要主机厂加强对车和电池品质的管理并提供质保;三是价格引导机制,国家需依据13个城市的试点情况,在2027年左右对电力价格政策和法案进行适配调整。

Q9: 政策实施后疏散电网并参与调峰调频,其可靠性和可实施性如何,电网能否承受车辆反向放电?

A9: 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不是问题。电动车本身是储能装置,相比单独配储,依托电动汽车的分布式能源可将成本分散到众多车主身上,经济账更划算。电网能否承受车辆反向放电主要是政策和价格机制的引导问题。电网可提前发布电力需求,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车辆响应,提高响应积极性。目前13个城市的试点也是在探索相关政策和价格机制的完善。

Q10: 农村充电设施保有量是多少,后续是给散户发补贴还是建场站,建设形式是以交流桩还是直流桩推进?

A10: 文中未提及农村充电设施保有量。后续建设方面,一是促进农村家用交流桩建设,但前提是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家庭电力容量足够;二是在乡镇农村人车或单位集中的地方(如乡政府、镇政府、卫生院、政务服务中心、赶集市场等)建设集中式大功率充电桩,现阶段不宜过快过多建设。例如山西运城采用政府集中招标一家企业,以集采形式为当地乡镇农村配建充电桩的特殊经营方式。由于农村偏远、电网容量不稳定、建设和运维成本高,纯市场化推进较难,可能需要特殊政策引导,如结合当地政府资金支持,引入国家队承担更多责任。

Q11: 直流桩要求新增160万个,当前国内现有直流桩存量是多少,现有400多万桩是否都是直流桩?

A11: 现阶段国内直流桩枪头的存量大概是400多万个,现有400多万桩绝大部分都是直流桩。

Q12: 大功率充电枪原来保有量有多少?

A12: 大功率充电枪是指超级充电功率非常大,大概两三百千瓦一个枪头的那种,其保有量不到10万个,大概有大几万个。

Q13: 今年新建直流桩增量对应枪头功率大概是多少?

A13: 今年新建直流桩增量对应枪头平均功率大概在90 - 100千瓦左右。现阶段在高速路上基本上都是一拖二,大概高速上绝大部分是120千瓦的充电桩,分两个枪头出来,平均单枪60千瓦;在城市场地各方面条件好的地方,一个堆体能分出二十几把枪头;在19年、20年左右建的,基本上以一机双枪最多到4枪为主,一机双枪大概是180千瓦,两个枪头大概分出90千瓦。

Q14: 成人联盟统计数据中,之前建好但去年才统计进来的增量比例大概有多少?

A14: 成人联盟统计数据是通过数据表格的形式展现,数据表格的提供更多取决于企业愿意填多少,所以无法明确之前建好但去年才统计进来的增量比例。

Q15: 以二线城市为例,建一个场站的回本周期大概是多久?

A15: 大家测算建一个场站的回本周期大概在3 - 5年左右。因为充电桩固定资产折旧少则5年多,多则8年就折旧完了,所以要在期限之前收回投资。现阶段基本上处于盈亏平衡微微有一点盈利的临界点上。

Q16: 高速上充电桩的经济效益是否更差?

A16: 现阶段高速上充电桩经济效益较差。目前新能源车绝对保有量相对低,消费者长途出行有顾虑,且以前车子电压平台低、充电效率慢,平时高速路上电车较少。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00万 - 1亿辆,2030年差不多到1亿辆时,高速路上充电桩盈利可能会到来,且可能比城市更好。因为城市竞争激烈,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不会使(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用公共桩,而高速路是刚需场景,充电服务费不打折甚至较高,但后期应对高速路充电服务费设置限制。

Q17: 车桩比多少才合理?

A17: 现在不太适合用传统的车和桩的比例来衡量。因为直流桩和交流桩充电能力差别很大,超大功率充电追求数量会给电网带来压力。文件提出提供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对应8000万辆车的充电需求,平均一个车在公共桩上能分到大概3.75千瓦充电功率,再加上现有的大概1000多万的私家庄支持,平均一个车大概能分到七八千瓦的充电功率,从充电功率角度看就足够保证每天出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