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世界粮食日 | 从绿色发酵到可持续营养,嘉必优的答案

2025-10-16 14:00

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将临,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据《2025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4年全球约有6.73亿人口长期遭受食物不足。更不容忽视的是“隐性饥饿”——全球近20亿人因缺乏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功能营养素而健康受损。面对传统农渔业对环境日益增加的压力,如何让更多人“吃得饱”且“吃得好”?嘉必优正用“绿色生物智造”给出答案:让微生物成为高效、可持续的“细胞工厂”,开辟营养生产的新路径。

01

粮食危机新挑战:营养稀缺与资源压力

当今粮食安全,仍面临“量”与“质”双重挑战。《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警示:粮食价格上涨正在侵蚀民众膳食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加剧。而且,粮食“量”的覆盖并未同步解决“质”的不足,关键功能营养素缺乏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短板。

在日常膳食中,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以及对中老年心血管健康有益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功能脂质摄入量远低于推荐标准。

母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β-胡萝卜素(Beta-Carotene,BC)、燕窝酸(Sialic acid,SA)等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营养成分,仅能在少数食物中获取,难以实现广泛供给。

优质蛋白供需失衡,即便在部分粮食充足地区,也无法满足人体对多样化营养的需求,尤其影响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

传统通过 “追加资源” 扩大供给的“加法”模式,在同时应对“量”的巩固需求与“质”的提升诉求时,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且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严重冲突。

  “追加耕地”导致土壤退化、耕地质量下降,长期来看削弱了“量”的保障能力。

 “追加渔船”引发过度捕捞,海洋生态失衡,影响渔业资源可持续供给。

上述模式加剧温室气体排放,与SDG13“气候行动”的目标背道而驰,形成“量质保障”与“资源可持续”的双重矛盾。

02

技术破壁:重塑营养素生产方式

针对传统功能营养素生产面临的瓶颈,嘉必优的破局之道来自微观世界:基于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形成以工业菌种定向选育、发酵精细调控、绿色高效精制等为基础的领先生物制造创新体系,将微生物改造为高效合规的“细胞工厂”,在洁净、可控的发酵环境中直接合成高价值营养素,从源头减轻地球负担,奠定研发“绿色底色”。

建设全链条技术平台,

生物制造“全流程贯通”:

八大技术平台

面向数智化转型,技术创新“AI导航”:

嘉必优智能研发平台实现了从基因片段扩增、纯化到酶切连接、克隆筛选的全流程智能精准操控,前端菌种构建逐步迈向24小时无人的"黑灯实验室"。在完备的生物信息学平台基础上,结合AI技术形成了合成生物学模式菌株的基因及代谢相关性知识图谱构建,为菌株创制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AI赋能的全流程生物制造技术体系

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

——华中地区合成生物产业龙头:

嘉必优投入3个多亿元,建成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以合成生物、智能生物制造、功能应用三大技术体系为核心,打造数智驱动的合成生物产业国际创新枢纽。通过开放平台汇聚产学研资源,加速实验室成果向规模化生产转化,实现用更智能的方式,生产更普惠的营养。

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

AI平台连点成线,

稀缺营养素接连突破

嘉必优接连实现ARA、DHA、SA、BC等产品产业化,这些昔日的“奢侈品”逐渐变成老百姓用得起的日常营养品。通过等离子诱变与高通量筛选技术选育出高产ARA的高山被孢霉,实现国际领先的生物制造;以洁净工艺培养高产DHA裂壶藻,结合酶法破壁与微囊化技术,实现DHA藻油产业化;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HMOs高效合成,取得国内食品生产许可证,具备200-300吨年产能;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纯度超98%的燕窝酸,成为我国首个备案首批被纳入化妆品原料目录的新材料。

嘉必优主要产品

嘉必优以生物科技替代"靠天吃饭",用廉价资源生产稀缺的关键营养,为“千吨级绿色生产”输送成熟、低碳的工艺包。

03

绿色生物智造:不依赖耕地的营养工厂

顶尖研发成果需要绿色高效的制造体系承接。嘉必优投资4.5亿元建设了约4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生产示范线,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生产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管理、仿真、优化与可视化,打造了目前亚洲较大的ARA发酵生产基地,2024年产ARA超1000吨!

工程化技术创新,生物智造降本增效:

嘉必优智能制造生产示范线包括数字化发酵、绿色提取、高效精炼、微囊包埋四个智能化生产车间、三个绿色支撑车间、一个可视化控制中心、一个制造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集成智能化发酵控制、自动化流程与大数据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稳定性。

供应链体系打造,绿色循环贯穿始终:

依托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与系统化质控,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稳定供应与全程可追溯,通过了ISO9001、FSSC22000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了欧盟Novel Food、美国FDA GRAS认证,确保国内外市场准入,结合海外供应链布局,灵活响应国际变化。在每个环节贯彻绿色理念

绿色零碳,生物智造“省”出一片蓝天:

公司秉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理念,立足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以细胞自身机能作为“生产流水线”,通过菌种构建、发酵精细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低碳绿色的产品开发与生产,在工厂设计、技术设计、产品应用解决方案中均融入ESG理念,创造长期稳定的企业价值。

嘉必优通过绿色生物智造技术,把实验室“微生物小工坊”,变成绿色智能的“营养大城”,低碳高效,为“全球普惠”的目标提供充足、稳定、低碳的能量。

04

普惠未来:从“稀缺奢侈品”到“人人买得起”的可持续营养

嘉必优通过生物智造技术,从全球ARA头部供应商蜕变为生物制造行业领军者,持续发力将DHA、ARA、SA、HMOs等稀缺的营养素转化为安全、优质、可及的产品,行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嘉吉、雀巢、飞鹤、君乐宝、伊利、达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将营养需求与资源保护由“对立”变为“共赢”,兑现SDG12“负责任消费与生产”。

结语

在第44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全球粮食安全仍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如何用更少资源养育更多人?嘉必优用绿色生物智造证明:科技创新,能够在不透支地球

的前提下,守护70亿人口未来。

撰稿:嘉必优技术研发中心王维鹏博士、郭锐博士

欢迎转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