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滴滴、曹操、T3出行纷纷入局低空经济,“打飞的”的日子快来了!

2025-10-16 16:05

近日,一条消息引发行业震动滴滴正式成立“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由北京小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此前,曹操出行与沃飞长空达成战略合作,T3出行明确将低空出行纳入“全场景智慧出行”战略。

网约车平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确实是基于深刻的行业洞察和战略考量。这不仅是业务的简单延伸,更是一场从二维地面交通向三维立体交通的战略跃迁。当滴滴、曹操、T3等网约车巨头集体入局,意味着低空经济已从“概念验证”迈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打飞的”也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即将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

一、为何大厂纷纷入局?三大底层逻辑

1、政策红利的精准卡位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25 年全国超 30 个省(区、市)将其纳入重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突破 3.5 万亿元。政策层面的空域开放试点(如湖南全域改革)、基础设施框架指引(如 21 项核心指标)以及运营资质简化,为网约车公司提供了明确的合规路径。曹操出行与沃飞长空合作的“地空联运”模式,正是依托政策支持在苏州、杭州等地快速落地试点。

2、技术突破的产业机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技术进入商业化临界点亿航 EH216-S 已获全球首张载人 eVTOL 运营证(OC),沃飞长空 AE200 完成首飞并启动适航认证,峰飞 V2000CG 成为全球首架“三证齐全”的吨级 eVTOL。同时,无人机物流成本降至地面运输的 60%(单票 5-20 元),5G-A 通信、北斗导航等技术为低空智联网提供支撑。网约车公司可借势整合现有自动驾驶(如曹操智行)、卫星定位(如曹操出行与时空道宇合作)等技术资源,构建“地面-空中”立体出行生态。

3、用户需求的场景延伸城市通勤痛点催生低空出行刚需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不足 20 公里 / 小时,而 eVTOL 可实现 15 分钟跨城运输。网约车平台通过整合低空资源,能为用户提供 “门到门” 立体出行方案 —— 例如,用户通过曹操出行App可一键预约 Robotaxi 转乘 eVTOL,实现 “地面-空中” 无缝衔接。此外,无人机配送、应急救援等B端场景(如顺丰日均 1.2 万票无人机物流),也为网约车公司拓展企业服务市场提供可能。

二、三大平台差异化入局策略

1、滴滴2025年10月成立“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先行,生态卡位。通过成立独立公司,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上布局,为未来整合低空出行服务做准备。

2、曹操出行2025年9月与eVTOL企业沃飞长空战略合作,发布“天地空一体化”蓝图。生态协同,场景打通。背靠吉利控股集团,整合汽车制造、低空飞行器、卫星科技等资源,旨在实现“一次下单,一趟行程”的地空无缝衔接出行。

3、T3出行制定“全场景智慧出行”战略,明确将低空出行作为方向。平台赋能,业态融合。将自身在算法、运营上的能力与低空领域结合,探索催生“地面+空中网约车”新业态。

关键洞察:大厂入局不是简单“加码”,而是通过“地面-空中”立体出行生态重构,抢占未来交通入口

三、对低空行业的颠覆性影响

1、交通基础设施的重构低空经济将推动 “机场+起降点”双枢纽体系建设深圳、广州等城市已规划建设超 100 个低空起降点,上海临港新片区试点“空-轨-陆”多式联运。网约车公司通过参与起降点运营(如曹操出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运维枢纽),可抢占低空交通入口,形成“线上平台+线下基础设施”的闭环控制。这一模式可能引发传统机场集团、出租车公司的跨界竞争。

2、出行服务模式的革新共享经济将从二维向三维升级参考如祺出行与高域科技的合作模式,未来用户可通过单一平台预订网约车、Robotaxi、eVTOL等多种运力,系统依托AI算法动态规划最优路径(如优先选择空中通道避开地面拥堵)。这种“按需组合”的出行方式,预计可将通勤效率提升 3-5 倍,同时降低碳排放 40% 以上(eVTOL 为纯电驱动)。

3、产业链价值的重新分配低空经济将重塑 “制造-运营-服务”价值链网约车公司通过与车企、航司合作(如滴滴与广汽、曹操与吉利),可向上游延伸至飞行器定制(如 eVTOL 客舱设计),向下游拓展至航空保险、维修保养等增值服务。以eVTOL为例,其核心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重叠度达 70%-80%,网约车公司可借助现有供应链降低研发成本,同时通过规模化运营摊薄单机成本(如亿航 EH216-S 单架成本已从 2000 万元降至 800 万元)。

结语:低空经济"黄金十年"已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