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跑鞋、耳机、手表,跑者三件套

2025-10-16 16:11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2025年1月2日,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图为观众在博览会现场挑选体育运动服装(魏培全/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今年发布的《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参赛者年度消费总规模达168亿元,较2023年增长26%。其中,直接消费(运动项目服装鞋帽、可穿戴专业装备、赛事报名费、保健康复以及运动营养品购买等)超98亿元,间接消费(因参赛产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超69亿元。

体育装备制造业是路跑经济的基石。随着路跑运动的普及、赛事的增多以及智能穿戴的兴起,我国路跑装备龙头企业正以创新为内核,不仅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还在部分细分赛道弯道超车。

跑鞋之变

2025年上半年,京东、淘宝、天猫、抖音等四家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零售额达到2181.6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56.78亿元增长17.5%,远高于2025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的6%。

《报告》显示,跑者直接消费支出中,服装鞋帽与可穿戴专业装备消费支出占比近六成。2023年,样本跑者购买路跑服装和鞋帽的费用占比29.98%。2024年,该项费用占比上升为35.02%。

跑步时,除了倚仗自身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跑者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装备就是脚下的跑鞋。

《报告》显示,2024年,跑者首选跑鞋品牌,国产品牌占78%。500—999元价格区间跑鞋更受跑者青睐。

李宁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跑步、篮球、综训三大专业运动品类为李宁贡献67%的零售流水,撑起了李宁稳健业绩的基本盘。其中,跑步品类继续突破,引领增长。零售流水增长15%,在李宁零售流水占比达到34%。李宁全渠道专业跑鞋半年总销量突破1400万双。

阿迪达斯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跑鞋成为鞋类收入增长的最大亮点,仅某系列的跑鞋产品就使得跑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5%。阿迪达斯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阿迪达斯品牌大中华区贡献营收18.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1.24亿元),同比增长13%。分品类看,鞋类收入同比增长9%。

2025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条举措,明确“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其中,“推动体育用品升级”是20条举措之一。

《意见》指出,“推动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国货‘潮牌’、‘潮品’”。目前,跑鞋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卷价格转向了技术含量和品牌文化内涵的竞争。

安踏集团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该集团过去十年累计创新投入(含研发)200亿元,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路效率升级,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升级开放式的全球创新网络,在新科技面料及科技专利上不断实现重大突破。

“一件产品的碳排放主要产生于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运输分销、使用和废弃五个阶段。”安踏品牌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说,在一双该品牌推出的马赫5代跑鞋的生命全周期碳排放中,原材料获取产生的碳排放占比最高,超过总排放的一半。据介绍,通过在各生产环节减排,马赫5代跑鞋男款均码的碳足迹降低至7.88千克,较4代进一步减排约36%。

2024年6月15日,跑者们在西安熙地港安踏门店体验冠军跑鞋系列(安踏/供图)

2024年6月15日,跑者们在西安熙地港安踏门店体验冠军跑鞋系列(安踏/供图)

智能装配助训

《意见》提出“加强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更多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体育用品”,“体育+科技”的政策导向与市场高度契合,随着路跑项目的普及,跑者对体育用品的需求更专业、更多元,运动手表作为可穿戴专业装备几乎成为标配,为跑者打开了训练数据化、智能化的大门。

运动手表不仅监测跑步距离、速度、心率等核心数据,还据此进行步频、配速变化等分析,让跑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以便根据数据更好地调整训练计划。部分高端型号搭载高精度GPS,支持路线规划与追踪,满足户外探索需求。光学心率监测、血氧监测等技术结合智能算法,实时分析训练效果与恢复周期,提供即时反馈与个性化建议。

专业性更强的运动手表通常具备50米以上防水性,能应对恶劣天气,成为跑者的心爱装备。不运动时,部分运动手表有久坐起身活动、饮水等智能提醒功能,还能监测睡眠质量。随着技术迭代,运动手表正从单一记录工具进化为智能运动生态系统核心。

作为中国首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智能硬件创新公司,华米科技聚焦Amazfit品牌生态系统建设,推出搭载AI功能的Zepp OS 5.0系统,深化与Strava等平台的集成。

Amazfit华米亚太区总经理吴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华米产品针对行业及运动受众需求的变化,在产品端一方面加强跑步运动及相关运动的产品性能,提升数据的精准度,丰富数据维度和智能分析功能,比如Amazfit跃我Balance装配了通过医疗器械认证的血压测量软件;另一方面提高硬件性能,如采用蓝宝石玻璃作为手表显示屏等,旨在提升产品在户外运动中的使用感受。

户外手表Amazfit华米T-Rex 3 Pro首次加入LED手电功能,提升户外运动的安全感

户外手表Amazfit华米T-Rex 3 Pro首次加入LED手电功能,提升户外运动的安全感

跑者还希望通过影像记录下每一个飞驰的瞬间。华为智能手表与影石Insta360相机展开合作,不仅可通过手势控制相机拍摄,还能将原本隐藏在手表屏幕里的专业运动数据(如配速、海拔、加速度、心率等)以动态仪表盘的形式巧妙地被嵌入影石相机拍摄的视频画面中。

据悉,影石Insta360已与华为、苹果、Garmin、高驰、颂拓等智能手表品牌达成深度合作。

“体育+科技”正在引发体育用品产业变革。9月14日,深圳市科技体育产业基金正式设立,重点投资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高端智能运动装备等前沿领域。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基金成立发布会上表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蓝海,产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突破、政策引导与消费升级的三轮驱动。

跑步不仅是腿脚的事

“跑步不戴耳机,根本跑不动,跑步不戴表(没有数据记录),等于没有跑。”路跑爱好者田女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跑步虽然看似简单,但长期坚持却不容易。枯燥而疲惫的训练中,有音乐的陪伴和激励会转移注意力,增加运动乐趣。

不入耳、通过骨头或声波传递声音的开放式耳机因其既能聆听音乐也能听到周围声音而受到跑者欢迎。

9月18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耳戴市场出货量1.7亿台,同比增长11.8%,其中开放式产品出货量占比10.1%,同比增长61.1%。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开放式市场,出货量占比超过80%。

IDC发布的《中国无线耳机市场月度出货量跟踪报告(2025年6月)》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约5998万台,同比增长7.5%,其中开放式市场出货量1422万台,同比增长20.1%。

对开放式耳机的需求在中国市场增长迅猛。这片蓝海不仅吸引了索尼和Apple旗下的Beats这些耳机行业的老牌劲旅,韶音、塞那、Cleer、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也纷纷涌入运动耳机赛道,一争高下。

“我们发现,路跑爱好者呈现出重视健康和追求品质生活的特点,并由此衍生出对耳机佩戴舒适性、音质高品质以及可靠的专业性能等核心需求。”韶音中国区品牌营销总监刘雅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跑者渴望好音质,而在用户的认知中,骨传导受限于物理原理,低频和饱满度是短板。韶音OpenRun Pro 2耳机搭载的DualPitch 骨气双单元技术,创新性地在骨传导单元基础上叠加了气传导单元,并结合Shokz OpenBass 2.0 调音算法进行智能分频处理,在开放式形态下实现了澎湃低频和层次分明的音质体验。

《意见》提出“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强调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技术创新与用户思维双轮驱动下,相关产品品牌正将跑者的核心需求点转化为技术攻关的靶点。

据刘雅婷介绍,韶音于2021年凭借《一种抑制骨传导扬声器漏音的方法及骨传导扬声器》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截至2024年12月,韶音全球累计申请超500项佩戴结构专利,覆盖人体工学设计、材料创新等维度。

在创新驱动下,中国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正在提高。“韶音已覆盖全球超2.8万个销售及体验网点。据专业调研机构欧睿的报告显示,2023—2024年,韶音连续两年全球运动耳机销量第一。2024年,韶音支持了超过100场专业赛事,覆盖近100个城市。”刘雅婷说。

她认为:“《报告》印证了中国路跑经济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也标志着路跑从单纯的体育竞技向综合消费场景的深刻转变。”

除了跑鞋、手表、耳机,武装到头发丝的路跑者还需要发带、压缩袜和护膝等专业装备,功能饮料、营养补剂也不可或缺。“北交所运动营养第一股”康比特2025 年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2%。运动营养食品业务分项营收达4.21 亿元,同比增长24.72%;其中,蛋白增肌类产品收入3.27 亿元,同比增长29.14%。

路跑带来的新需求不仅影响着体育经济,也拉动了体育之外的相关产业发展。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天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路跑赛事具备强大的产业关联性,能带动体育用品制造、赛事运营服务、旅游、餐饮住宿等多个实体经济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全国举办的10项国际金标及以上马拉松赛事,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拉动效应达50多亿元。”

路跑观察》专题系列稿件

路跑,城市新赛道

“兰马”炼成记

跑者,一直在路上

“跑”出体育产业新蓝海

推动路跑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专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轶龙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