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光启技术,资深牛散,热点分享

2025-10-16 06:01

(来源:大树的格局)

今天先回答一个小伙伴的问题:大宗减持到底怎么样了?这周五能结束吗?

关于大宗减持什么时候结束,我觉得大家不用太纠结,多一天少一天其实问题不大。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大宗减持就算结束了,股价也不见得立马就涨。短期股价更多看市场情绪,只要光启的基本面没变,股价长期依然会跟着公司的价值走,该来的行情不会缺席。

这位光粉把减持时间算得特别细,他的推理是这样的:下周四(23号)公司就要发三季报了,按规定财报前5天是静默期,也就是18号(周六)到22号(周三),那大股东在这期间没法做大宗减持。所以,本周五(17号)就成了最后可能减持的一天。

他这个判断是基于目前的减持进度:到现在为止,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已经减了1.17亿股,差不多56.49亿;再加上之前和株洲那边协议转让的1.08亿股,合18.5亿,加起来一共处理了2.25亿股,总金额75亿左右。而总债务据说是77亿,现在每天大约减620万股,约3亿。这么一算,这位光粉就觉得周末公司100%会出减持结束的公告。

逻辑没错,不过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前提挺关键的。所谓的总债务是不是真的只有77亿?因为这77亿是去年大股东的总债务,拖了一年,现在才开始处理,利息加上税费,说不定现在已经到80多亿了,具体数字我们外面的人根本不清楚。所以大家最好心里有个准备,周五不管出不出减持结束的公告,都算正常,最终还是要以公司的官方通知为准。

接下来还是分析干货,一起看看大佬对光启几个问题的深入理解与专业判断

第一问题:有人担心这次解禁后股价会不会跌?

这种想法在他看来有些可笑。老股东都知道,光启头上的债务问题已困扰了七八年。从2017年大股东借款收购龙生股份开始。当时大股东西藏硬邦持有9.18亿股达孜鹏欣持1.79亿,桐庐1.68亿,达孜聚力9500万,俞龙生9300万+郑玉英7400万(夫妻),达孜舜宇7200万,冯柳9000万。

如今除了俞龙生家族还剩几千万股,大股东此次划债后,还剩了大约5亿股,合计减持超10亿多股,占总盘近一半,也就是一半都换人。

这些光启的老股东,早就看透了公司的真正价值。哪怕明知道有减持压力在,他们也压根舍不得卖——毕竟心里门儿清,想再找个能替代光启的标的根本不可能,反而还在趁机会继续加仓。在他们眼里,只要行业风口一到,之前熬过市场质疑、守住筹码的耐心,转眼就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高回报。现在好了,大股东借债这个一直透支公司的 “出血点” 终于被堵上,对公司来说,这绝对是个大大利好。

大股东经此一役,进一步夯实了公司控股权,让治理结构更加稳固。现在好了,之前的麻烦都理顺了,是应了那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接下来公司就能彻底轻装上阵,往后的路基本就是一马平川当你看到光启质押率从100%降到0时,好比从班里的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这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转变。

大佬说的有道理,大家担心大宗减持下跌挺正常,但他们这些老股东不慌反加仓,核心是看明白公司的 “底子” 变好了。过去七八年的债务包袱总算清了,大股东还保住了控股权,治理更稳了。

质押率从100%到0,这转变确实不是小事,等于公司甩掉大包袱轻装上阵,可以跑得更快。老股东蹲守这么久,等的就是债务清完后公司好好发展这一刻,所以大股东大宗减持在他们眼里反而不是风险,是机会。

第二问题:为什么光启这么好,机构大资金不买入?军工研究员也迟迟不出研究报告?

大佬认为:机构对光启的主要顾虑,始终集中在其股权质押率问题上。

当然,这并非机构单方面的托词。从风控角度出发,针对股权质押率设置相关标准,本身就是行业内普遍且必要的操作规范。

而现在,光启的质押率降为零,这意味着什么?在可预见的3到4年内,光启必然在整个军工板块中占据四个“第一”:总市值第一、业绩第一、成长速度第一、涨幅第一。(这个提法,是不是让你热血沸腾)如果一个军工研究员覆盖的股票池中,连这样的公司都不纳入、不推荐,恐怕会被客户质疑,甚至被领导问责。

在证券行业中,基金和研究员的策略往往是“跟随主流”。不追求遥遥领先,但也不能落后太多,只要保持在第一梯队,基金业绩就不会太差,也能避免清盘风险。所以,只要有三分之一的研究员和机构开始推荐、配置光启,另外三分之二就一定会跟进。我们可以预见,很快就会有大量军工研究员开始覆盖和推荐光启。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机构的风控底线和研究员的安全牌在作祟。以前光启股权质押率高,机构怕踩雷,干脆不碰;研究员也懒得写报告,毕竟推错了要背锅。现在质押清零,基本面又够硬,但大家还在观望——谁都不想当第一个出头鸟。等有几家大胆的带头推了,剩下的就会一窝蜂跟上,毕竟不推牛股比推错更丢人。这市场啊,有时候要的不是眼光,而是胆识。

个人观点,可供参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