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年基础化工行业分析:国产储存链替代加速,关注加关税受益品种(附下载)

2025-10-15 20:39

精细化工行业跟踪

食品添加剂

截至 10 月 10 日,三氯蔗糖、安赛蜜、乙基麦芽酚价格为14.0、3.5、7.8万元/吨,较 9 月 30 日均持平。

1)三氯蔗糖:供应面:目前三氯蔗糖主力企业中安徽及福建工厂开一停一,不过场内整体库存仍旧充裕,尤其贸易商降库需求较为急切。需求面:三氯蔗糖市场需求端较为平稳,饮料旺季逐步接近尾声,而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前备货需求也不及往年,场内货源流通偏缓。后市预测:三氯蔗糖目前出货不佳,后市来看,短线市场低价争取订单的现象继续存在,不乏有继续探低的可能性,预计下周三氯蔗糖弱态不该,价格大致有0.2-0.5 万元/吨的波动,不过当下生产企业盈利不乐观,长线来看,再度联盟挺价的可能性也存在。

2)安赛蜜:供应面目前安赛蜜市货源供应稳定,安徽主力生产企业正常排产,江苏企业未达满产,但整体货源较为充足。需求面:安赛蜜需求端相对稳定,下游按需拿货,大批量备货相对谨慎,另出口活动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明显回落。后市预测:安赛蜜市场僵持局面短线难以打破,由于个别企业成本较高,价格下行可能性不大,预计短线安赛蜜价格涨跌两难,波动幅度在0.1-0.2 万元/吨。

维生素

截至 10 月 10 日,VE、VA 价格分别为 62.5、47.5 元/公斤,较9月30日持平、-3 元/公斤。

1)维生素 A:国庆、中秋节前,维生素 A 市场交投清淡,价格行情偏稳定运行,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市场交投基本停滞。昨日一企业VA恢复报价,对外接单,参考签单价在 57-58 元/公斤,价格较之前期有所下调。维生素A 目前厂家主流接单价在 57-60 元/公斤,贸易渠道主流成交价在58-60元/公斤,本周整体市场行情小幅偏弱运行。

2)维生素 E:本周维生素 E 市场价格不断小幅下滑。厂家方面,参考接单价下滑至 43 元/公斤左右,部分实单有小幅可商谈空间。贸易渠道目前市场吨位以上需求主流成交价在 41-42 元/公斤附近,个别低位价格在40.5元/公斤,但目前此低价货源难寻,43-44 元/公斤及以上价格新单难成交或以散单、小单成交为主,本周整体价格降幅约在4-5 元/公斤。价格不断下滑,下游采购积极性持续受挫,市场新单销售不畅。

氨基酸

截至 10 月 10 日,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价格较9 月30日持平、-0.1 元/千克、持平、-0.1 元/千克。

蛋氨酸:厂家方面:国庆节前,国内及进口主流工厂给客户移库,价格下跌。国庆节后国内工厂陆续恢复生产。经销商方面:经销商市场持续走弱,国庆节后市场继续走弱。

MDI 行业跟踪

装置动态:上海 C 厂 MDI 装置预计于 10 月底或11 月开始停车检修。日本东曹一条 MDI 生产线(20 万吨/年)9 月上旬开始陆续检修,时长约45天左右。

纯 MDI:需求方面,下游氨纶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6.84%,成本端支撑较为坚挺,供应端对外报盘持稳为主,下游用户刚需采购跟进,市场价格僵持;下游 TPU 开工 5-6 成左右,原料端弱势震荡,成本端支撑任然不足。终端下游实际需求跟进一般,刚需询盘为主,些许小单跟进,贸易商观望情绪较浓;下游鞋底原液及浆料开工 5-6 成,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厂家整体产能利用率偏低运行,生产积极性一般。价格价差上看,截至10月10日,纯MDI 价格价差分别约 18050 和 13122 元/吨,较9 月30 日均持平。

聚合 MDI:需求方面,节后归来,整体需求处于缓慢恢复期,整体需求表现仍欠佳。下游大型家电开工正常,对原料按合约量跟进;房地产依旧不景气,北方管道工程暂未回暖,刚需小单跟进为主;喷涂及板材大厂需求一般,对原料采购刚需跟进;冷链相关需求跟进持稳,对高价原料按需采购为主;车企订单表现一般,对原料按需跟进。其他行业表现一般,综合来看,少量刚需订单尚存,但对市场提振作用有限。价格价差上看,截至10月10日,聚合 MDI 价格价差分别约 15000 和 10072 元/吨,较9 月30日均-200元/吨。

民爆行业跟踪

行业整体看,根据中爆协,2025 年 1-8 月份我国民爆生产企业生产总值252.80 亿元,同比-3.85%;实现利润总额61.03 亿元,同比-0.97%;实现爆破服务收入 237.23 亿元,同比+14.64%。产量方面,2025年1-8月份民爆生产企业工业炸药累计产量 279.78 万吨,同比-1.50%;工业雷管累计产量 4.30 亿发,同比+1.57%。

原材料方面,2025 年 8 月份,粉状硝酸铵价格为2186 元/吨,同比下降13.15%,环比下降 2.93%;多孔粒状硝酸铵价格为2263 元/吨,同比下降12.17%,环比下降 1.74%;液态硝酸铵价格为2014 元/吨,同比下降14.98%,环比下降 3.41%。

下游采矿基建方面,根据 Wind,截止 2025 年8 月底,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选业资本开支累计同比分别为+11.5%、+47.2%、+15.6%和-1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同比分别为+18.8%、+2.7%和-0.2%。下游资本开支同比大幅增长,预计民爆行业仍保持景气上行。

农药行业跟踪

截至 10 月 10 日,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百草枯价格较9月30日-9元/吨、持平、持平、持平。

1)草甘膦:第一,从供应端看,10 月上旬华中某企业装置负荷小幅提升,华东某工厂装置开工不满,其余企业保持正常开工,实时供应小幅增加。第二,从需求端看,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草甘膦需求端表现稳定,收假后市场观望情绪依旧浓郁,下游询单清淡,客户多持谨慎态度,新单成交零星。第三,从成本端看,上游原料甘氨酸价格盘整,甲醇、黄磷价格下跌,液氯价格上涨,综合看,草甘膦生产成本小幅减少。

2)百草枯:供应方面:国内主流工厂装置正常运行,但企业排单充足,限量接单,现货供应偏紧。需求方面:需求坚挺,下游询单气氛良好,海外订单持续下发,客户按需采购,供应端保持挺价态度,低价惜售。库存方面:百草枯企业正常开工,排单充足,库存消化顺利,预计库存较上周保持稳定。成本方面:一氯甲烷价格下跌,吡啶价格盘整,百草枯生产成本较上周减少。利润方面:百草枯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小幅减少,行业盈利大幅增加。

新材料行业跟踪

初期蓝海赛道:关注固态电池材料、PEEK 材料从0-1

固态电池材料:锂电池技术迭代的终极方向,行业进展明显加速。相较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有望在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及生产制造工艺等方面实现全颠覆性的迭代,并打通降本的通道,技术路线确定性较高。2025年展望三大变化:1)产业战略地位提升,为防范海外技术颠覆,国家牵头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建设。国家级重点项目及资金补助落地在即,有望形成“鲶鱼效应”,促进产业链加码投入;2)低空经济风口来临,应用场景的拓宽。全固态电池受限于技术成熟度,现阶段实现车规级电芯尺寸难度较大。低空飞行器对电池尺寸要求相对低,为电池配方验证提供了合适的平台;3)半固态装车量持续提升,2024 年 1-10 月卫蓝新能源实现2.68GWh的装车量,随着上汽清陶产线投产,智己 L6 Max 光年版交付在即,装车量有望持续提升。

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围绕半固态和全固态两条技术路线开展,核心增量材料分别为氧化物和硫化物电解质。主线 1:半固态电池依旧是液态电池的技术延伸,量产难度相对低,头部玩家率先实现量产装车。由于体系内仍旧保留部分电解液,氧化物电解质在能量密度上的劣势得以弥补,并依靠极佳的化学稳定性和工艺、技术成熟度成为半固态的主流电解质材料。建议关注三祥新材:锆系材料领军企业,延伸布局氧化锆、氯化锆等固态电解质上游原材料。主线 2: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水平显著高于氧化物电解质,且足以媲美液态电解液,在全固态电池应用上最具前景。龙头企业相关布局已向硫化物路线倾斜,其上游原料硫化锂优质产能当前缺口较大。建议关注有研新材:硫化锂材料处于小试阶段,配合国内外客户进行验证或小批量供货;建议关注泰和科技:硫化锂的合成技术研究项目处于小试阶段。

本周重要事件:1)宝马集团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i7测试车型在慕尼黑正式启动道路实测。我们认为全固态PACK集成需打破传统锂电的技术路径依赖,是产业化落地的核心难题之一,此次路测将为后续研发提供重要的原始数据。

PEEK 材料:完美契合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新兴场景轻量化诉求,以塑代钢趋势加速。相较传统合金材料,聚醚醚酮(PEEK)可提供一系列的性能特性组合:1)兼具刚性和韧性,但密度分别约为铝合金及钢的1/2和1/6,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降低结构重量;2)具备自润滑性,成为高磨损零部件的更佳选择;3)可加工性优于金属材料,同时适用注塑成型、机加工,易于加工成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根据Global inforesearch数据,2022 年 PEEK 全球消费量预计突破7500 吨,航空及工业机械为当前主要应用方向,未来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以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有望带来较大增量空间。

行业形成一超多强,海外主导的市场格局,国产供应商加速追赶。当前海外头部厂家产能占比超过八成,但普遍产能利用率在50-60%:一方面,海外产能集中释放于 1995-2010 年,设备相对陈旧、且反应釜规格普遍较小;另一方面,PEEK 属于半结晶型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产品一致性控制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成为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的瓶颈。因此,我们预计行业实际供需情况偏紧,当前新增产能以国内为主,以中研股份为代表的厂家迅速提升产能,推进验证。叠加新兴市场需求、技术迭代较快,国内厂家迎来发展机遇。

高速成长赛道:重视 AI 产业大趋势下的 AI&电子材料

先进封装材料:AI 产业趋势浪潮演进,拉动粉体填料需求增加。AI 算力需求激增下,预计 HBM 总市场规模从 2023 年约40 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250多亿美元。AI 粉体材料包含 low-α球铝(散热)及low-α球硅(解决热膨胀问题)。目前 low-α球铝和 low-α球硅主要供应商为日韩企业,国内联瑞新材已实现批量供货、份额快速崛起。电子级硅微粉:受益高速覆铜板及先进封装拉动。Low-α氧化铝粉:散热是 AI 产业链不可回避的问题,low-α球铝应用场景望持续增加。建议关注联瑞新材:粉体材料龙头,HBM+高速覆铜板拉动下高阶品占比提升,预计 25 年low-α球铝出货明显增加,业绩望持续高增;天马新材:low-α球铝实验室阶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处于向产业化过渡阶段。

高频高速树脂:关注需求释放及企业卡位优势。随AI 服务器放量及X86服务器加速升级渗透,以电子级 PPO 树脂为例,我们测算至2025年全球电子级 PPO 需求有望自 2023 年 1863 吨提升至5821 吨,随国产厂商产能达产及客户验证通过,产品进入快速放量阶段。建议关注圣泉集团:公司千吨级 PPO 项目迎来产品放量期,大庆生物质项目进入扭亏阶段,多孔碳产品未来在动力电池等领域应用空间广阔,有望打造多元增长级;东材科技:公司高速树脂产品已通过全球 CCL 龙头厂商台光电子、生益科技供应至英伟达、华为、苹果、英特尔等主流产业链体系,同时公司拟再投建2万吨高速树脂材料项目,其中包含 5000 吨 PPO、3500 吨BMI、3500吨CH等建设规划。

OLED 材料:受益叠层技术推广、折叠屏及中大尺寸领域发展及国产面板市占率提升,OLED 材料国产化加速。OLED 材料包括中间体、升华前材料、终端材料。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壁垒在于快速响应、分子合成、纯化等能力,基本已实现国产化,相关公司受益 OLED 面板行业β向上。终端材料:壁垒在于分子结构设计、自主专利等方面,附加值更高、国产化诉求强烈,相关公司受益新型发光材料/通用材料的研发量产及专利布局。

电子气体:泛半导体核心耗材,国产替代快速推进。电子气体主要为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气。电子大宗气体:市场空间约100 亿,受下游电子半导体&面板行业资本开支拉动,行业壁垒高,格局集中,重视目前核心玩家及具备扩张潜力的新进入者,建议关注广钢气体金宏气体。电子特气:电子特气常用品类超百种,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目前主要被林德、日本酸素、法液空等国外气体公司占据,随着国内技术不断突破,电子特气国产替代快速推进。根据银势数据,2023 年国内电子特气市场规模达249亿元,同比+11.3%。需求景气度受下游稼动率影响,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工业大宗:关注并购整合机会及顺周期弹性。

本周数据变动:根据百川盈孚,截至 10 月10 日,液氧价格417元/吨,环比上周-2.34%,同比去年+0.97%,液氮价格472 元/吨,环比上周-0.63%,同比去年+8.26%,液氩价格 645 元/吨,环比上周-0.62%,同比去年-1.68%。稀有气体中管束氦气(内蒙古)价格 71.5 元/立方米,环比上周+0.1%,同比去年-18.8%,管束氦气(上海)价格 94.0 元/立方米,环比上周持平,同比去年-8.7%。光伏用超纯氨市场价格 4 元/千克,环比上周持平,同比去年-70.8%,光伏用甲硅烷(纯度≥99.9999%)价格3.15 万元/吨,环比上周持平,同比去年-65.0%。

光学膜:高端领域仍存技术壁垒,光电显示及微电子领域为主攻方向。光学基膜:应用于偏光片/OCA/MLCC 等中高端应用需求近百万吨,超百亿市场,龙头企业突破海外垄断,产能持续扩张,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多家大厂或将推出新折叠屏产品,关注相关OCA材料国产替代机遇。据多家媒体报道,包括华为、三星、小米、荣耀等厂商2025年或将有折叠屏新产品的发布计划;此外苹果或将于2026 年推出折叠iPhone,2027 年推出折叠 iPad 和折叠 MacBook。OCA 是提升屏显效果及机械性能的特种光学胶,早期 OCA 产品由海外 3M、三菱、日东等海外巨头占据主要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不断技术革新,以及持续与终端国产品牌持续合作,部分企业已经跻身包含折叠屏在内的高端OCA 光学胶市场。斯迪克: 1)深耕 OCA 快速发展。公司从17 年至今在VR眼镜、折叠屏、HUD、曲面屏等应用的 OCA 产品陆续量产,目前具备规模国内领先的 OCA 生产线;2)切入头部客户核心供应链。公司得益于折叠手机领域头部客户的支持,成功实现多层柔性光学材料的复合应用,打破了国际垄断。光学抗冲材料在内的多款材料,已成为全球独家量产方案。且在VR眼镜领域与北美头部客户共同开发的光路控制核心材料,已在多种机型中量产,并持续优化迭代。

半导体石英玻璃材料:自主可控需求下,半导体石英玻璃材料国产替代望加速;此外,国际形势趋紧下,航空航天长期景气,有望拉动石英纤维需求。根据亿渡数据,2022 年全球石英玻璃制品市场58.7 亿美元,同比增长4.1%,中国市场规模 2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3%。不管是石英材料还是制品均需通过设备商的认证(石英材料认证周期5-6 年),才能成为产业链当中的一环。

平台型公司:存量业务与宏观经济环境正相关,增量业务均具备高成长性。国瓷材料:蜂窝陶瓷加速国产替代,有望在日本NGK、美国康宁“双超”格局突围,在 300 亿市场空间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精密陶瓷受益下游800V高压快充新能源汽车、低轨卫星、激光雷达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我们预计目前“GW”星座计划对应的卫星用陶瓷管壳市场规模或达143亿元。蓝晓科技:“基本仓”业务稳健发展,以 GLP-1 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金属提取等领域的高毛利产品结构优化。IQVIA 预计 2028 年全球减重药品的指出将达到 390 亿到 1310 亿美元区间。根据辉瑞预测,2030 年仅美国市场GLP-1受体激动剂在减重适应症方面将有 500-550 亿美元的收入。GLP-1类药物主要通过多肽合成生产,其中吸附分离树脂在多肽的纯化、转移和结晶过程中是关键的工艺设备。随着药物开发的进步,对树脂的性能要求将越来越高,如选择性、更好的机械强度,带来增长机会。万润股份:五大业务板块中OLED 材料、热塑性 PI、半导体制造材料快速成长,沸石分子筛由于需求疲软或已触底、非车用打开新空间、液晶材料有望保持持续复苏,钙钛矿材料、PEEK 材料、固态电池前瞻布局,长远空间打开。

尼龙 66:关键原材料己二腈国产化突破,尼龙66 空间打开。己二腈作为尼龙 66 的关键原料,长期垄断于海外厂家,近年国内陆续突破己二酸法、丙烯腈法、丁二烯法、己内酰胺己二胺法等生产工艺,有望逐渐实现己二腈进口替代,实现尼龙 66 产业链的完全国产化。

本周数据变化:尼龙 66 价格环比-138 元/吨、尼龙66-己二胺/己二酸价差亏幅环比扩大 112 元/吨。

合成生物学:政策驱动,产业化进程加速。随着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发展,国家及各地区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合成生物学成果落地。

精细有机氟化学品:氟化工产业中需求增长最快,附加值最高的细分领域。含氟精细化工属于高技术壁垒、迭代速度较快的行业,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批量小、品种多,客户粘性高,利润空间大等特点。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发展空间大,市场规模持续提升:预计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246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年增长率12.61%。

业绩兑现赛道:格局胜负已分,龙头胜者为王

尼龙 6:运动服饰引领风尚,新消费催化新需求爆发增长。近年,受益运动景气与消费升级叠加国产 PA6 带动价格下降,PA6 在瑜伽和户外运动服装方面的应用快速增长。2020 年国内瑜伽类服饰规模387 亿元,2020-2023年 CAGR 为 13.2%。2019 年国内户外运动装备规模为675 亿元,2019-2023年 CAGR 为 6.6%。

本周数据变化:尼龙 6 价格环比-75 元/吨,尼龙6-己内酰胺价差环比-125元/吨。

高纯石英砂&石英坩埚:光伏需求仍在,随着下游环节去库结束,“真实”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国产石英砂价格已呈现企稳态势,进口砂仍明显高于国产砂,对国产石英砂形成价格支撑。石英坩埚价格也呈现企稳走势。

碳纤维&碳纤维复材:行业周期已筑底,新需求&出海拉动需求复苏。民用:碳纤维价格下降,下游风电碳梁等新场景的渗透率有望提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