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双11”,合!丨C视频·唐探

2025-10-15 22:40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知道把这句话用在“双11”上,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突兀?

先说一个细节,今年“双11”刚开始不久,10月14日,点开美团app,你会发现,京东旗下的自营外卖门店“七鲜小厨”居然入驻了!

就在前不久,两家大厂可是在“水深火热”中你来我往相互较劲,谁也不肯服谁。

不仅是美团,“七鲜小厨”在淘宝闪购也入驻了。要知道,即时零售因为具有超高用户黏性,被公认为下一个周期的最重要流量入口,是互联网大厂的必争之地。

怎么就“合”了呢?

其实此前,七鲜业务负责人就表示“对消费端绝不设限”,这一定位在此次合作中得到了执行。这意味着京东不再将自有流量视为唯一阵地,而是主动将优质供应链像“水电煤”一样接入各个消费场景。

对美团而言,引入京东系业务,是其巩固“零售基础设施”战略的关键一步——连竞争对手都愿意入驻,恰恰证明了其配送网络和流量价值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商业宣传更具说服力。

这次合作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化敌为友”。

几乎在“七鲜小厨”入驻美团的同时,美团的自营项目“浣熊食堂”大踏步推进。这说明,这次“合”并不简单——未来的商业图景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阵营对立,而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竞合”状态。

从某种角度看,今年“双11”初期的这则新闻,意味着外卖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供应链和模式创新:京东通过明厨亮灶、现炒现做等差异化服务切入品质餐饮市场;而美团则通过“浣熊食堂”等业务强化食品安全标准。

在客观事实上,双方一定程度从竞争焦点转向了生态共建,且同步解决了此前的外卖痛点。

“合”还不仅体现在外卖上。

京东旗下京喜自营平台发布了自10月9日晚8点大促开启至10月14日12时的销售数据——今年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

能有300%的增长,应该跟本身体量绝对值目前还不太高相关。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这个以“性价比”为突出特点的平台的热衷度在不断提升。

这个平台,主要以白牌厂家为供应链,京东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主打低线市场。

要知道,京东当年就是因为淘宝自身的痛点而诞生。为了对抗京东,阿里成立了天猫。

但现在,淘宝、天猫之间的区隔,你觉得还明显吗?拼多多上,照样能买到国际大牌产品。高低线定位相“合”的大势,已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开始呈现。

《2024年中国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商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主导的发展阶段,增长压力愈加凸显。

比如,你现在想买一部最新的iPhone,想想看,你有多少渠道可以购买?

这么多平台,如何更合理地共存?

与其在某一时间节点上靠“补贴”烧钱“圈地”,不如更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和消费体验,来赢得消费者的长久青睐。

一些积极的迹象其实已经开始逐步出现:比如,微信支付逐步接入淘宝,菜鸟与京东物流部分互通,小红书评论区可以“上链接”等等。

这也意味着,当下,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逻辑可能正在呈现出一个新风貌——从过去的“画地为牢”,转向更具开放性的“协作共生”。

如果这种包容的竞合关系能长期持续下去,大胆预测,未来的电商竞争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状态:平台边界逐渐模糊,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开放生态将逐步成型。

换言之,谁在这个整体生态中的体验更好,谁就能得到消费者更直观地认可。

毕竟,现在早已不是物资短缺的时代;毕竟,互联网领域流量正在见顶。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向内求”。就电商竞合生态这件事看,让用户体验更好,就是它们“向内求”能“求得”的关键因素。

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价值,甚至还可能“由内而外”。

如果这个更有质量的生态真的能够形成,说不定,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将不只局限于国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