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复旦张江奥贝胆酸片被拒,多家药企跟进,NASH药物市场能否“逆风翻盘”?

2025-10-15 17:24

(来源:摩熵医药大数据)

10月14日,上海$复旦张江(688505)对外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泰州复旦张江药业按照3类仿制药标准申报的奥贝胆酸片上市申请,未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拒批的主要原因是:该药作为国产仿制药,其海外参比制剂原研在国外未获得常规批准,鉴于目前原研上市后研究结论明确缺乏确证的获益且存在严重风险,认为现有资料无法充分支持该药物按照3类仿制药常规批准的技术要求。

截图来源:企业公告

截图来源:企业公告

1.25亿首仿投入打水漂,国内研发全线折戟

奥贝胆酸是由美国Intercept制药公司研发,是一种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是全球第一个进入III期临床的NASH药物,曾被认为有望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NASH适应症药物。最早于2016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20年来唯一获批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磅药物。

据摩熵医药数据显示,奥贝胆酸在2016至2021年的全球销售额呈现稳步增长后趋于稳定的态势:2019年约为2.5亿美元;2020年增至3.1亿美元,同比增长25.3%;2021年攀升至3.63亿美元,后续几年稳定在3亿美元左右。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

复旦张江早在2020年7月就完成了该药物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试验,去年10月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今年6月完成了注册现场核查工作,但最终未能通过审批。

截至目前,复旦张江在奥贝胆酸片项目上累计投入约1.25亿元,这笔巨额资金如今化为泡影。该药在国内多次被拒,今年9月1日,南京正大天晴的奥贝胆酸片也被下发未被批准通知件,至此正大天晴该品种的所有上市申请已全部失败。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数据库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数据库

2020年12月,$恒瑞医药(600276)就递交了奥贝胆酸的上市申请并获受理,但直至今日仍未批准。

此后,正大天晴迅速启动了该药品的III期临床试验,并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开展了两次试验:

其一,评估奥贝胆酸片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其二,探究奥贝胆酸片在胆管炎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然而,这两项试验结果均不尽人意,前者于今年8月5日被驳回,后者于9月1日也遭遇了相同的驳回结局。鉴于III期临床试验成本高昂,正大天晴此次投入巨大却全部折戟,着实令人惋惜。

在国内针对奥贝胆酸片仿制药申报的还有康弘药业华润三九医药、成都倍特药业、四川科伦药业、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头部企业,这些企业是否会重蹈覆辙,还是能另辟蹊径,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原研“滑铁卢”,全球市场接连受挫

自2017年起,针对奥贝胆酸的安全性警报接连不断。FDA接到多起和奥贝胆酸相关的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报告,此后还将奥贝胆酸列入“黑框警示”,并限制其用于肝硬化的PBC患者。FDA曾通告称,在奥贝胆酸上市后临床试验评估中,接受奥贝胆酸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肝脏移植和死亡的风险都更高。

2023年10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评估认为奥贝胆酸的现有数据无法证实其临床获益,并建议撤销上市许可。2024年9月,欧洲委员会(EC)正式撤销了奥贝胆酸在欧洲的上市许可。今年9月11日,Intercept Pharmaceuticals宣布,应美国FDA要求,自愿撤回奥贝胆酸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同时,FDA暂停了所有涉及奥贝胆酸的临床试验。这一系列举措,让奥贝胆酸在全球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尽管奥贝胆酸原研药和仿制药的研发都遭遇了重重困难,但我国NASH药物市场的潜力却不容小觑。据摩熵咨询数据统计,我国NASH药物市场规模亦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我国NASH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65亿元,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我国NASH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为61.4%,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2024年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分析报告》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2024年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分析报告》

国内药企能否在NASH药物市场这片蓝海中破浪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