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供需框架下楼市趋势探讨专题电话会议纪要

2025-10-15 19:49

(来源:纪要头等座)

供需框架下楼市趋势探讨专题电话会议纪要

一、会议基本信息

会议主题:基于供需框架解读楼市分析逻辑,复盘海外楼市底部企稳经验,探讨国内楼市量价拐点条件与未来趋势

会议背景:2024年9月平安地产发布《供需框架下楼市趋势探讨》报告,2025年10月结合当前市场动态复盘报告核心观点,验证“购房意愿+能力双提升”“降息+收储为关键政策”等判断,为投资者提供楼市趋势参考。

二、核心内容分享

(一)报告核心价值回顾:四大预判逐步验证

1. 海外楼市底部特征梳理:精准契合2024年9月中央“止跌回稳”新提法,为国内楼市分析提供参考框架; 

2. 拐点判断指标:提出“购房意愿+购房能力双提升”是楼市底部拐点的核心特征,当前仍为国内楼市判断核心逻辑; 

3. 政策关键方向:预判“降息+收储”为后续政策重点,2024年9月至今五年期LPR从3.85%降至3.5%,验证政策方向; 

4. 房企投资建议:率先提出关注“历史包袱轻、库存结构优”的房企(如华润置地、建发房产、滨江集团),过去一年相关企业股价表现优于行业。

(二)楼市分析框架:供需主导,聚焦需求端恢复

1. 供给端:新增供给萎缩,存量库存高企

新增供给:2022年以来房企新开工大幅下滑,2024年全年下滑20%,2025年前8个月再降19.5%,边际新增供应量持续萎缩; 

存量库存:2024年8月35个城市拿证未售库存超40个月,2025年最新数据仍维持40个月以上高位,成为供给端核心矛盾。

2. 需求端:意愿与能力双维度决定拐点

购房意愿:受“购房成本+机会成本+预期收益”影响: 

购房成本:核心为房贷利率,利率下行可直接降低购房成本;

机会成本:对比购房与理财收益(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若租金回报率高于国债收益率,购房意愿提升;

预期收益:房价上涨预期(资本利得)+租金回报率,当前国内房价持续下行导致预期收益不足,抑制意愿; 

购房能力:取决于“财务状况+负债水平+收入预期”: 

财务状况:现金储备决(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定首付能力,202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维持4.7%5%,较2021年放缓; 

负债水平:居民杠杆率虽处可控区间(60%以上,低于发达经济体),但加杠杆意愿弱; 

收入预期:2025年二季度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45%,延续2023年以来下滑趋势,制约购房能力。

3. 核心结论: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

国内楼市实行预售制,从拿地到预售需612个月,供给弹性小; 

需求弹性大:政策放松(如大幅降息)可短期激活需求,因此当前核心关注“需求端恢复”——即购房意愿与能力何时出现拐点。

(三)海外楼市底部企稳经验:美国、香港案例复盘

1. 美国:次贷危机后(20072012年)

调整周期:房价从2007年高点跌至2011年底/2012年初,二手房跌幅33%(占比超80%,更具代表性),新房跌幅18%; 

量价关系:成交量先企稳(2011年年中,领先房价6个月),符合“量在价先”规律; 

底部特征(意愿+能力双提升): 

购房能力:2009年GDP下滑2%后,2010年经济复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反弹;居民杠杆率从2007年99%降至2011年88%,叠加个人破产制度,资产负债表改善; 

购房意愿:2011年底2012年初,新房/二手房租金回报率分别高于十年期国债2个、3.4个百分点,且租金回报率高于房贷利率,可实现“以租养供”; 

供需优化:2011年新房代售库存降至15万套(较2006年高点降72%),去化周期5.9个月(回归合理水平),二手房去化周期从12个月降至6.4个月。

2. 香港:97年金融危机后(19972003年)

调整周期:房价从1997年高点跌至2003年,跌幅66%,成交金额跌幅46%,成交套数跌幅超30%; 

量价关系:成交套数2000年后底部震荡,先于房价(2003年企稳); 

底部特征(意愿+能力双提升): 

购房能力: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落地,20032004年GDP增速3.1%、8.7%,居民可支配收入2004年增长4.3%;房价下跌+收入增长,居民按揭款占家庭收入中位数从1997年85%降至2003年17%,杠杆率降至59%60%,购房压力大幅减轻; 

购房意愿:2003年租金回报率高于十年期国债1.7个百分点,且租金回报率(5.6%)接近房贷利率(9.76%),“以租养供”可行性提升; 

供需优化:2003年新批住宅数量较2002年降56%,一手住宅销供比从2002年58%升至150%,供给收缩+需求回升,供需格局改善。

3. 海外经验总结:底部共性特征

1. 能力提升:经济复苏→收入增长,房价下跌→置业门槛降低,居民杠杆率回落→负债压力减轻; 

2. 意愿提升:租金回报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且接近/高于房贷利率,“以租养供”可行; 

3. 供需优化:新增供给持续萎缩,存量库存去化加快,销供比提升。

(四)国内楼市趋势:量先价后,政策为关键催化剂

1. 当前现状:能力已改善,意愿待激活

购房能力:

成本端:重点城市房价较2021年下跌30%(以1000万房产为例),叠加首付比例降至15%20%、LPR降至3.5%,总购房成本降超43%,月供降40%; 

负担端:一线城市月供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15%首付情形)降至119%,为2010年以来最低,且居民杠杆率处可控区间,具备购房能力; 

购房意愿:

机会成本:2024年6月以来全国百城租金回报率(2.3%)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6%1.8%),但房价仍小幅调整,削弱意愿; 

资金成本:租金回报率(2.3%)仍低于房贷利率(3.5%),“以租养供”暂不可行,需依赖降息进(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一步降低资金成本。

2. 未来趋势:成交量先企稳,价格后回升

成交量: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12.9%,2025年前8个月降幅收窄至4.7%,预计2025年全年下滑6%,2026年降幅进一步收窄,成交量接近底部; 

价格:遵循“量在价先”规律,需待成交量持续企稳后,价格才会逐步止跌,短期仍有调整空间。

3. 关键政策:降息+收储双管齐下

降息:当前房贷利率(3.5%)仍高于租金回报率(2.3%),需进一步降息(如五年期LPR降至3.2%3.3%),使租金回报率接近房贷利率,激活购房意愿; 

收储:存量库存高企(40个月以上),需通过政府收储、存量盘活(如保障房转化)消化库存,改善供需格局。

(五)投资建议:聚焦优质房企,关注政策催化

1. 房企选择:优先关注“历史包袱轻(低负债)、库存结构优(核心城市布局)”的企业,如华润置地、建发房产、滨江集团,过去一年股价表现优于行业; 

2. 跟踪指标: 

需求端:租金回报率与十年期国债、房贷利率的差值,居民收入预期指数;

供给端:35城拿证未售库存去化周期,房企新开工增速; 

政策端:LPR调整、存量房收储政策进展; 

3. 短期催化:政策加码(如进一步降息、全国性收储政策)将带动地产板块情绪修复,长期需关注供需格局实质性改善。

三、会议总结

1. 分析逻辑:楼市本质为供需决定,当前国内供给端“新增萎缩+存量高企”,核心矛盾在需求端“意愿不足”,需依赖“降息+收储”政策激活; 

2. 海外借鉴:美国、香港案例验证“能力+意愿双提升+供需优化”是底部核心特征,国内当前能力已改善,意愿待政策催化; 

3. 趋势判断:20252026年成交量降幅逐步收窄,价格需待成交量企稳后回升,政策为关键变量; 

4. 投资方(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向:聚焦低负债、优库存房企,跟踪租金回报率、政策进展等指标,把握政策催化机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