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5 08:20
(来源:九州消费)
九州消费
作者:信乔
审核: 岚山
9月19日,盘龙药业一则关联交易公告搅动资本市场。公司拟以6689.95万元收购控股股东谢晓林旗下嘉兴地产的碧翠苑5号楼作为员工宿舍,这笔看似“解决员工住宿”的交易,在业绩增速放缓、现金流承压的背景下,更像一场控股股东的精准套现,其必要性与合理性饱受市场质疑。
此次交易的核心争议在于关联方的利益绑定。公告显示,交易对手嘉兴地产由盘龙药业实际控制人谢晓林直接控股,构成典型的关联交易。尽管公司声称定价以陕西正德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估结果为基础,较评估价6779.15万元折价约89万元,但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存疑——对于同一实控人控制下的资产转让,评估基准日选定在2025年8月31日,距离交易公告仅半月,短短时间内资产价值是否真实反映市场公允价,外界无从核实。
更值得玩味的是交易的“时机巧合”。盘龙药业称购置宿舍是因原有职工宿舍楼为支持西渝高铁建设已拆除,需解决员工住宿需求。但从拆楼到购房,公司为何偏偏选择控股股东旗下资产?公开信息显示,碧翠苑项目为嘉兴地产开发的商品房项目,并非定向建设的员工宿舍,市场上同类地段的宿舍型物业是否存在更优选择?公司未在公告中披露比价过程,仅以“改善员工条件”为由,难以打消“向实控人输送利益”的猜测。
这场关联交易背后,是盘龙药业日益凸显的业绩颓势。数据显示,公司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虽维持在8%-9%的区间,但2025年上半年已现疲态:归母净利润6013.52万元,同比仅增0.81%,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滑落;扣非净利润增速4.19%,同样处于低位。营收端看似实现26.06%的增长,实则是低毛利的中药饮片板块“撑起来的规模”。
中药饮片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更像是一场“饮鸩止渴”。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同比激增380.89%,收入占比从5.62%飙升至21.42%,但3.49%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46个百分点,几乎无利可图。盘龙药业解释称,是中药材价格下降导致库存原材料销售毛利受损,且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但这一说法难以自圆其说:若原材料价格下跌,理论上应增厚毛利而非侵蚀利润;所谓“无价格战”的辩解,也与低毛利、高增速的行业常态相悖,市场更倾向于认为其是通过低价倾销换取规模扩张。
业绩“虚胖”的同时,公司现金流已出现明显恶化。受存货采购款增加影响,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仅6262.09万元,同比下滑43.66%,较去年同期的1.11亿元缩水近半。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仍拿出近6700万元巨资收购关联方资产,无疑加剧了资金压力。有投资者质疑,此举更像是在业绩承压期,通过上市公司资金为实控人旗下地产项目“输血”,而非真正优先解决员工住宿——毕竟租赁宿舍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所需资金远低于全额购房。
资本市场早已用脚投票。截至9月19日收盘,盘龙药业股价报30.12元/股,今年以来近乎“原地踏步”,最新市值32.01亿元。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如何改善盈利水平”问题,公司仅以“一体两翼三纵深”战略和“开源节流”笼统回应,未给出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案或高毛利产品研发计划。
此次关联交易暴露出的,不仅是盘龙药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更是其发展战略的迷茫。作为一家上市药企,其核心竞争力本应是药品研发与生产,但如今却陷入“靠低毛利业务撑规模、用关联交易腾挪资金”的怪圈。盘龙七片、金茵利胆胶囊等核心产品增长乏力,新的利润增长点尚未形成,中药饮片板块又难以贡献有效利润,公司未来发展堪忧。
监管层与投资者更期待看到的,是上市公司将资金用在刀刃上——无论是投入研发、升级生产线,还是真正改善员工福利,都需以公开透明、公允合规为前提。对于这场“老板卖房给员工当宿舍”的交易,盘龙药业亟需给出更充分的解释:为何非关联方资产不可?评估过程如何保证公允?在现金流紧张时优先收购关联资产的合理性何在?
若无法回应这些质疑,这场看似“暖心”的员工福利安排,终将沦为资本市场眼中的“利益输送戏码”,不仅损害投资者信心,更会动摇公司长期发展的根基。对于盘龙药业而言,与其在关联交易中寻找“捷径”,不如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上市公司应有的担当,也是对投资者和员工最根本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