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简单直接的让利能否焕新双“11”电商节?

2025-10-15 17:47

(来源:中时财经)

记者:张丽敏

编辑:周雪松

制图:乔寒云

不管是谁最早发明了“双11”电商节,现在都变成各家平台争夺市场的重要布局节点,由此,2025 年的“双11”电商节来得很早、周期也更长。

有新贵入局平台抖音、快手、小红书在假期刚过完就开启活动:10月7日,快手率先开启预售;接着10月9日,抖音正式启动“双 11 ”活动;随后,小红书于10月11日启动大促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在正式启动前,还在9月16日实施了预热,也就是说到11月11日24点截止,抖音的“双 11 ”周期历经57天

后有老牌电商纷纷加入“战局”。资料显示,京东10 月 9 日晚 8 点开启现货模式,持续至 11 月 14 日,时长为 37 天;淘宝“双 11”则从 10 月 15 日 10:00 持续至 11 月 11 日 23:59,共 28 天。

更不要说,参照去年拼多多、B 站也都会加入,可以说“双11”电商节越来越热闹,只是这热闹能否让消费端也买单?

01 为何促销周期越来越长?

针对基于哪些原因确定的“双11”周期,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了淘宝、京东、小红书,均未得到回复。

而对于为何电商11”购物节的周期越来越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这一现象背后,是电商平台在流量见顶、竞争加剧背景下的战略调整。

延长周期一方面可以缓解物流压力,避免订单集中爆发导致的爆仓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平台持续维持用户活跃度,在更长时间内捕获消费需求。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拉长战线成为平台稳住GMV、争夺用户时长的现实选择。”他说。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俊斌称,11购物周期延长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是供需关系决定的,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带来了买家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消费者被平台培养成了一定程度的促销依赖症。不过,过长时间的促销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疲劳,会影响促销的效果。

“还是挺惊讶的,今年的11’开始的这么早。”每年都会在11” 入手购买一些东西的小刘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她说,尽管很多人都觉得电商节不是非必要购买时期,但她觉得有一些近期需要购买的东西,11”还是便宜,只是也会困扰,对于购买的东西究竟哪一天最便宜?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如今动辄几十天的活动周期,只剩“被噱头推着走”的疲惫,不如当初零点抢货有爽感。

02 更直接的打法撬动消费

事实上,“双11”走过了17个年头,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新意是各家平台争取消费者的重要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创意出台须结合当前的消费环境才能更好切中消费需求。

也由此,今年的“双11”相较于往年更为直接,多家平台都打出了“直降”的标签。

据悉,抖音商城引入“立减折扣”和“一件直降”两种优惠方式;小红书同样聚焦简化推出了“单品直降”。

淘宝、天猫的调整取消了以往多轮预售与现货的复杂模式,将核心聚焦为“官方立减”,即消费者无凑单,购买单件商品即可享受直接减免部分交易金额。

“我们主打‘官方直降’。”京东零售平台营销中心整合营销部相关负责人10月14日的相关发布会上,也将直接让利放在了发言的开头,可见,京东今年的主要促销措施也主打一个简单直达。

对此,李建华表示,与往年复杂的“满减凑单”机制不同,今年多个平台主打“官方直减”“单品直降”等简洁明了的优惠方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平台对消费者体验的重视,也是对消费者“吐槽”的直接应对。

过去,琐的优惠规则虽然能提高客单价,但也引发不少用户的抵触情绪。如今,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平台开始回归‘简单真实’的促销逻辑,以提升转化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在意料之中直降模式也更适合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的节奏,符合抖音等内容平台的交易习惯。李建华指出。

当然在常规操作之外,各家平台也都有各自的“大招”放出。

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从淘天集团和京东方面获知,淘宝闪购推出88VIP点外卖5折免单红包数量11福利;而京东则要卖车了,据了解,今年京东“双11”期间,将联合宁德时代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进行独家销售。

今年的电商重点战役其实已经打过了,那就是即时零售,电商的新业态已经形成,传统电商11还会有一定的规模和佳绩,但从淘天集团的促销力度可以看出,主战场已经有所改变。刘俊斌指出。

03 “双11”行至转型升级关键路口?

尽管今年的“双11”随着京东要卖车又掀起了一波热潮,但不能否认,如同业内人士所说,年复一年的套路,正在持续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其表示,“先涨后降”的定价策略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与小红书持续引发争议;复杂的满减计算,让购物体验沦为一场心力交瘁的算术竞赛。当消费者的预期被无限拉高,而真正的奖励感却持续缺失,那份源自购物的满足感,便在这落差中悄然消散。消费者的疲惫与质疑,标志着11已经行至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

小刘也对记者说,尽管她还在11”期间消费,不过确实有点费心力,以往要计算哪些商品可以凑单,哪些商品在个平台更便宜,今年看起来是不用了,不过还是需要比较商品价格,还害怕遭遇“先涨价再降”、保价的时长也不够,最终买的东西也没便宜多少。

与此同时,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大促时常发生消磨了消费者对于电商“低价促销”的热情,由此不禁发问,电商节该何去何从?

尽管电商节频繁出现,且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行为更趋谨慎,但‘双11’等大型购物节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李建华表示。

他认为,一方面,电商节已成为一种“消费仪式”,在特定时段内集中释放消费意愿,尤其对高单价商品而言,仍是重要的决策窗口。另一方面,平台通过造节塑造品牌认知、测试新品反馈、推动技术迭代,其意义已超越单纯的销售行为。

然而,电商节也面临‘审美疲劳’的挑战。若不能真正让利、优化体验,仅靠延长周期或营销造势,难以持续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李建华说。

他认为,电商节的未来不在于时间有多长,而在于能否真正创造价值,能够让商家获取消费者真实的消费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营销等策略,让商家和消费者链接更紧密,不断推陈出新,激发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或许才是电商节长久存在的价值。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