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在全球市场展现非凡竞争力,浦东创新药精彩亮相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展

2025-10-15 18:07

(来源:你好张江)

获批创新药械数量是衡量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创新水平的“金标准”。

10月13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办的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展数据显示,2021至2025年9月,上海获批上市国产1类创新药合计30个;获批上市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达45个。这些数据显现上海在药械创新竞争中领跑全国的超群实力。

本次成果展是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IBIWS)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干创实绩,建功新时代”为主线,通过“五年征程-卓越答卷”“改革引领-上海样本”“创新策源-勇为尖兵”“高地布局-聚势突破”和“创新成果-链动未来”五大篇章,全景呈现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十四五”时期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改革引领和深化开放合作的发展成果。

成果展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从2021年的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5005.66亿元,全年突破万亿大关在即。

创新水平“金标准”,浦东企业表现突出

“在公司前期发展中,我们就瞄准了全产业链布局,去发展全球化市场。正因为这样的坚持,目前公司‘出海’成绩非常不错,自研药物国内和海外市场获批的‘时间差’也在不断缩短。”复宏汉霖品牌&公共传播高级总监周文婷在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展现场详细介绍着展台上的创新药,展示的六款产品均已在海外获批上市。

一批浦东“明星药械”集中亮相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展。在上海全力推动“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创新全链条的加持下,浦东“创新药械”上市、出海步伐越走越稳,在全球市场展现出了非凡竞争力。

在近年来的药械创新获批名单上,浦东企业占据重要份额。今年1月,由位于张江的银诺医药自主研发的怡诺轻(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作为国家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开启中国代谢健康治疗的新篇章,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快地降低血糖、改善代谢。银诺医药也由此成为全球第三家、亚洲首家在商业化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企业。

“获批后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入第五批的新优药械产品目录,该款新药已经迅速进入了上海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患者尽快能用到我们的产品。”银诺医药高级副总裁、执行董事徐文洁表示。

以引领性改革抢抓先机,上海持续加大政策供给,推出了一批“出实招、求实效”的政策举措,凝聚各方合力,畅通卡点堵点。

如上海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为促进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所进行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布局,包括14项政策法规和专项措施,覆盖药械监管、高端药械、医研结合、产医融合、设备创新等重点领域,贯穿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到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生态。近期还推出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浦东也持续提升创新的高度和速度,并坚持全产业链体系化推进,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助力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少浦东创新药械企业表示,正因为有好政策、好生态的支撑,让他们更有底气加大研发投入和海外市场的布局。“我们也得到了国有资本的投入,目前还在计划做海外多中心研究的布局,让‘中国智造’加速进入全球市场。”微创心通产品经理林浩表示。

本土创新药械“出海”不断,展现非凡竞争力

非凡的产业成就离不开基础研究强大的策源功能和转化支撑。成果展数据显示,《细胞》期刊发布的“Best of Cell 2024”榜单12篇研究论文中,有3篇出自上海。数据还显示了“十四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登上三大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自然》和《科学》封面的6项研究。同时,在全球医学领域四大顶尖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和《英国医学杂志》中,来自上海的研究成果近年快速增长,从2021年的24篇跃升至2024年的52篇,总数达127篇。

在成果展上,浦东创新药企业——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曾荣膺国家专利领域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其作为我国首个国产PD-1产品获批上市,一举打破进口产品垄断格局,开启了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纪元。

君实生物企业传播副总监厉智介绍,自2023年特瑞普利单抗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中国自研自产创新生物药后,至今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特瑞普利单抗商业化网络辐射六大洲80多个市场,是全球覆盖最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产PD-1产品之一,也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在研发、生产、质量方面获得了国际监管机构的全方位认可。”

同样,浦东企业复宏汉霖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布局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两个月好消息不断:9月,自研的两款地舒单抗注射液成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盟委员会(EC)的双重批准。10月,自研的创新型PD-1抑制剂H药“汉斯状”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STRUM-006)达到主要终点。这是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术前/术后)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浦东持续推进生物医药“源创首发”,2024年产业规模4099亿元、约占全市40%,大力发展大品种创新药械,在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形成先发优势,率先开展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支持一批本土创新药械成功“出海”。随着创新药企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全球化布局逐步扩张,浦东正加速构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