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5 07:2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不断蜕变并始终站在潮流一线的三里屯,变身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的中关村广场,唤醒千年驿站记忆的长辛店老镇,转型文化演艺“潮”地的台湖老图书城……城市的老旧空间如何保持魅力,吸引年轻的客人?
日前,以“人民城市 有机更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体验周开幕。本次活动是在市委城工委和市城市更新专项小组的领导下,在市委城工办、市住建委、市规自委和商务局的指导下,由北京城市更新联盟和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
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评选共收到225个申报项目,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涵盖居住、产业、公共空间等多种类型的40个城市更新项目脱颖而出。
三里屯
时尚达人不断蜕变
回首往昔,三里屯就像一位不断蜕变的时尚达人。它从京郊农村起步,摇身一变成为服装汽配一条街,后来又发展成热闹非凡的酒吧街,如今已然是国际时尚街区。每一次转变,都让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在建设“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的大背景下,三里屯的城市更新对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在规划、住建等部门的指导下,中央美院、清华同衡等专家和责任规划师纷纷参与其中,结合区域特点,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城市更新之旅,三里屯国际商居融合片区式更新(一期)项目于2025年1月亮相。
在更新布局上,三里屯打造了“一横两纵,双核联动”的独特格局。东西向的工体北路和南北向的三里屯路、新东路构成了空间骨架,将太古里区域的商业核心与工体区域的新商文体核心串联起来。工体北路成为联通新工体和太古里的活力廊道,通过空间联通、资源联动等方式,打造时尚潮流高端国际范的千亿级商圈和文商旅体演艺赛事融合发展的新地标。新东路—工体东路、三里屯路—南三里屯路则作为链接廊道,围绕公共空间优化等方面,塑造花园式风情街区和幸福时光走廊。
三里屯的更新注重商居共融,生态美好。在公共空间优化上,完成了三里屯路慢行系统建设,打造了慢行友好的“小香榭丽舍街区”,空气质量大幅提高,新增绿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完成工体北路公共空间环境提升,打造了出行更便捷、街景更靓丽的时尚街区;建成通盈中心T+MUSIC STREET,构建多元社交场景IP体系,从2024年开始陆续承办了诸多大型活动,如泰国风情节、Savvy市集活动、智利周活动等。商业空间升级方面,太古商圈持续更新,通盈中心T+MALL元宇宙商业综合体引入以新青年文化厂牌AKOMA北京首店为代表的多家摩登潮奢品牌和特色业态;三里屯#024小白楼艺术商业复合体与知名导演、演员合作,联合艺术家共创品牌内容营销,从TFBOYS王源的空间艺术装置线下体验万人打卡到线上发售限定“罐头面包”,再到欧阳娜娜艺术展快闪,成为三里屯潮流文化的地标性打卡点。
科技赋能也为城市发展增添了韧性,太古里南区阿迪达斯旗舰店和太古里N15楼乔丹店在环保和科技应用方面做出了示范,如阿迪达斯三里屯旗舰店局部立面共采用424个自发电光伏幕墙单元,预计每年可以发电超过4万度。
太古里北区部分楼宇更新后,引入Balenciaga全球最大旗舰店、Burberry旗舰店、Fendi旗舰店、庆春朴门北京首店。2025年一季度太古商圈客流量约700万人,同比增长约30%。目前N5楼(LV)、N6楼(Dior)、N7楼将于2025年年底分阶段亮相,N1楼(原瑜舍酒店)作为连接太古里南区和北区的重要门户建筑,实施改造升级,整体设计风格延续原酒店设计元素,原建筑艺术精品将继续作为室内装饰陈列,改造后将成为全新的零售创新空间,预计2027年完工并亮相。
中关村
解锁城市生活新体验
2002年建成的中关村广场悄悄完成了华丽变身,昔日的电子卖场如今变身成为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满满的城市更新活力扑面而来。
中关村广场更新改造秉持着“减量、增绿、提质”的原则,项目团队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思路,严格遵守地上建筑规模不增加、绿地面积不减少、公共活动空间不减少的准则来设计方案。作为中关村广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中关村大融城城市更新项目分为了西区和东区两个部分建设。西区已于今年5月开始试营业,102家品牌全部签约,其中包括6家北京首店、15家海淀首店。东区也在加紧建设和招商,预计年末就能和大家见面。
今年5月16日开业的中关村大融城西区,一亮相就凭实力圈粉,成为不少人周末打卡的新选择。走进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超过2万平方米的城市屋顶公园,为人们提供了立体、丰富的社交和体验空间。更新改造中,双螺旋雕塑、古树、御道、黄庄双关帝庙这些有历史味道的元素得以保留,现代商业和历史文化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中关村大融城下沉广场
对于吃货们来说,这里更是妥妥的“美食天堂”。项目引入了超多首店品牌,从商务宴请到时尚轻餐再到热门烘焙,应有尽有。想和朋友聚餐,有雲北京首店、壹霖·洱语甄选首店等品牌等着你;健身想吃轻食,The boots泥靴京西首店、SHAKE SHACK海淀首店绝对能满足你的味蕾;嘴馋想吃点甜的,好利来城市主题北京首店、B&C黄油与面包海淀首店的美味直接拿捏。还有寿司郎海淀首店、胖妹面庄京西首店等,每一家都让人忍不住想进去尝尝鲜。
除了吃,这里的生活配套也十分丰富。想变美,新氧青春诊所帮你搞定;想放松解压,魅+KTV可以尽情嗨唱,观想瑜伽能让人身心舒缓;想为精神充电,西西弗书店里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找个角落就能享受悠闲时光。
未来,中关村大融城计划利用开放空间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艺术展览、文化节、科技展示、限时快闪店,还有文化沙龙和专题讲座,游客将不断与“首展”“首秀”邂逅,每次来都能有新体验。
长辛店老镇
千年驿站迎新生
如果你是喜欢在老城里寻味历史,又爱打卡新潮地标的“城市漫游家”,那丰台区长辛店老镇绝对值得加入“愿望清单”。
这座坐落在永定河西畔的老镇,明清时期曾是“九省御路”上的商贸重镇,满街都是车马喧嚣、货栈林立的热闹景象,如今更是首都红色文化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活化石”,87.11公顷的土地上,藏着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存,每一块砖、每一条巷,都裹着老居民、老街坊们满满的乡愁。
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的落地,长辛店老镇迎来了“新生”。作为北京最大的区域综合类城市更新项目,它用“保护式棚改+城市更新”的模式,要打造集“文、旅、商、产、居”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标街区。在这里,既能在老院子里触摸历史,又能在新潮商铺里喝杯咖啡,感受“古与今”的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目还是个“创新先锋”——《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颁布两年多来,它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区域综合类城市更新项目,还是首个获批街区控规、首个用简易低风险程序拿规划及施工许可、首个用超长期国债建市政管廊的城市更新项目。负责项目的丰台文旅集团,照着街区控规“一张蓝图绘到底”,“跨区域、长周期、全产业、多政策、全社会”一起发力,既要保住老镇的“魂”,又要给它注入新活力。比如先行开放的曹家口路“样板区”,去年12月31日一开放就成了“流量担当”,跨年活动、国潮国货节、春节元宵节活动轮番上演,10家商户各有特色:想吃老北京味儿,有南门涮肉、京友居;想感受书香,宣南书店等着你;想尝新鲜,多乐之日、霸王茶姬能满足你;还有依文国潮时尚中心让你体验国潮魅力。从跨年到元宵节,客流量达到十万人次,销售额超百万元,热闹程度可见一斑。
在更新过程中,老镇还讲究“整体规划”和“一院一策”的结合。2024年3月获批的老镇街区控规里明确,要保留老镇几百年来的“生长逻辑”,保护好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建筑,同时加入一些当代设计,让新老建筑和谐共处。今年还在重点编三个方案,以后产业怎么发展、空间怎么设计,都会有清晰的方向。“一院一策”则针对不同院落量身定制方案:历史底蕴深厚、保存完好的,进行“研究性修缮”“保护性修缮”,让老院子带着记忆焕新;危旧院落进行“恢复性修建”,重新规划功能,改成文化展示区、创意办公区或者特色民宿,让每一个院子都能各展所长。
另外,“历史风貌保护”和“空间修复”也没落下。老镇一直有“铜帮铁底一条船”的空间意象,这次更新会用绿色边界、
滨水空间重塑“船形”,还会保护“一街三十八巷”的传统街巷骨架,让游客走在巷子里,能感受到老镇原来的样子。历史建筑严格按照规定维护修缮,启动区一期的四栋历史建筑已在精心打理中。空间修复上,会重点打造“长辛槐荫”,重塑街区“U”型空间风貌,还会补建绿地和公共空间,比如要建“古槐公园”“教堂广场”,结合国宝古树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老图书城
变身文化“潮”地
位于通州区台湖镇胡家垡村的台湖图书城曾是亚洲最大的出版物集散中心,见证了纸质书籍的黄金年代。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读物崛起,图书城的辉煌逐渐褪色,成为亟待盘活的存量资源。
作为台湖演艺小镇首个启动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此次台湖图书城提升改造项目的规模可不小,占地面积约18.3公顷,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曾经的图书展销中心“8字楼”、北发大酒店、图书仓储物流仓库“B库”、宿舍楼“创意楼”、艺术别院以及公共空间等都进行了全方位提升。原本的园区围墙被巧妙打破,过去开敞无序的空间经过重新规划,与小镇风貌更为协调,也营造出了契合演艺主题的氛围。
北投台湖演艺酒店于2023年4月开始运营,通过改造,拥有逾200间多种房型的轻奢雅致客房、约800平方米多功能会议中心、中西式餐厅,还配有专业的演艺剧场、多个配套区域,是充分融合商务与演艺于一处的综合酒店。创意楼于2024年6月完成施工,北京交响乐团于2024年8月入驻,成为首家迁入副中心的市属文艺院团。8字楼已完成施工,待联调联试后,开始运营准备工作。项目主力IP——LIVERSE音宇宙项目已落地签约,该项目将在B库西南角打造2座顶级专业音乐演出场馆,每座场馆可容纳3000名观众,目前处于内部装修施工阶段。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第二届台湖古典音乐节在台湖文化演艺产业园奏响,全新打造的露天舞台已正式启用,京津冀三地职业乐团在“室内+户外”献上近50场演出及相关活动,电影展映、音乐公开课、艺术对谈等相关活动同步举办,古典音乐爱好者和市民在这里过了一个“有吃有喝、有听有玩”的盛大节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