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5 00:02
(来源:涂料采购网)
近日,成都天府大道上的一场火光再次刺痛公众神经,一辆小米SU7在超速失控后翻滚起火,尽管路人第一时间徒手砸窗救援,但因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猛,救援失败,驾驶员不幸遇难。
这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发生致命事故,回溯半年时间,3月安徽铜陵高速上,小米SU7在NOA模式下撞桩爆燃,造成3人死亡;6月11日,郑州一女司机驾驶小米SU7连撞16辆车,官方未公布具体受伤人数;10月福州平潭又发生小米SU7坠海事故,夺走1条生命……多起车毁人亡的悲剧,让新能源汽车“速度与安全”的矛盾命题被推至台前,引发公众广泛讨论。
着火事故高发 新能源汽车陷入信任危机
事实上,小米汽车的事故只是近期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蔚来、特斯拉、极氪、阿维塔、问界、零跑等多个新能源品牌均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损失甚至无法挽回。
2025年10月5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一辆阿维塔06在停车场发生火灾,现场多辆小车被烧毁;
5月25日,浙江湖杭高速和孚服务区,一辆挂浙E牌照的黑色特斯拉Model3在驶出服务区时,毫无减速迹象地“笔直”撞向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底盘;
4月13日,一辆问界M7 Pro在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发生碰撞事故,造成1人受伤;
3月23日,成都三环路桂溪立交路段,一辆蔚来ES6失控撞击护栏后冲入对向车道,与零跑汽车碰撞后起火,事故造成3车受损、5人受伤;
3月18日,一台极氪车辆在深圳龙华区发生交通事故并引发火情,车上乘客不幸受伤。现场火情已被消防人员扑灭,车辆已拖离事故现场;
1月,一辆小米SU7在吉林辽源侧翻起火,公众质疑安全气囊未弹出;
2024年11月26日,云南省保山市G5615高速公路上,一辆极氪009因交通事故引发起火;
11月23日,广东珠海一辆搭载欣旺达电池的极氪001 WE86车型在行驶中突然起火,极氪表示起火原因由相关部门调查;
9月,南京南站事故中,因路面湿滑撞向隔离花坛,一辆小米SU7电池底部受石块撞击即短路起火;
5月14日,广东深圳一辆极氪001发生过火事件,车辆烧至报废,车主称车辆未经过改装;
5月1日,江西赣州大余县南安镇南安大道,一辆尚未上牌的特斯拉Model Y因紧急避让行人操作不当,连续翻滚10多次,导致多位路人受伤;
4月,广东湛江,一辆小米SU7与对向电动自行车发生剧烈碰撞起火燃烧,造成2人死亡。
3月13日,安徽马鞍山一辆极氪001发生过火事件,极氪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配合善后;
2月4日,浙江绍兴某商业区停车场内一辆极氪001发生火灾,目击者称车辆底部冒出浓烟且火势迅速蔓延,消防部门及时控制火势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一系列事故频发,不仅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产生质疑,更让整个新能源市场面临信任危机,公众开始担忧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底线,行业也因此陷入舆论漩涡。
一场资本游戏 新能源汽车的前世今生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一场资本游戏的运作之下,曾经落寞的汽车厂家再度精神焕发,重新站在了聚光灯下。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大家都不陌生。
新能源汽车的前世今生
以前叫江淮,现在叫蔚来
以前叫小康,现在叫问界
以前叫北汽,现在叫极狐
以前叫力帆,现在叫理想
以前叫海马,现在叫小鹏
以前叫东风,现在叫岚图
以前叫广汽,现在叫埃安
以前叫吉利,现在叫极氪
以前叫东风,现在叫高合赛力斯
以前叫上汽,现在叫飞凡,智己
以前叫长安,现在叫深蓝,阿维塔
以前叫长城,现在叫欧拉
以前叫奇瑞,现在叫艾瑞泽
……
在资本力量的运作之下,曾经很多走在破产边缘的汽车厂家,东山再起,重新投入生产,摇身一变成为大众追捧的新能源汽车。
从行业现状来看,汽车代工呈现出产能整合加速、技术协同深化、市场竞争加剧等特点,且根据品牌方(委托方)与代工方(受托方)的权责划分、技术合作深度等,主要形成了四种不同模式:
一是纯生产代工模式,如蔚来委托江淮汽车生产ES8/ES6,小鹏汽车曾委托海马汽车生产G3;
二是联合研发代工模式,如理想汽车早期与力帆汽车合作,极氪与沃尔沃共享SEA浩瀚平台;
三是全流程代工模式,如小米汽车早期委托北京汽车集团(北汽蓝谷)代工,部分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科技公司、出行平台也多采用此类模式;
四是产能共享代工模式,如东风汽车曾为部分小型新势力品牌代工生产,部分合资车企在本土车型销量下滑时会承接海外品牌的代工订单。
这也就意味着,有些光鲜亮丽的新晋品牌背后其实是传统老品牌在“操盘”,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这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看似创新蓬勃的表象之下,实则暗藏生产端对传统老品牌的路径依赖——部分新品牌本身缺乏核心生产把控能力,不仅可能因老品牌的产能分配失衡、工艺标准波动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更易在安全品控环节埋下隐患。
锂电事故频出 氢能与固态电池或将成主流
深入探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技术层面的隐患是核心症结,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电池安全问题与自动驾驶系统问题。当前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的锂电池技术虽已相对成熟,但在极端情况下仍易出现热失控现象,易造成危险,而自动泊车、自动跟车、车道保持等智能驾驶功能,看似提升了驾驶便利性,实则在实际使用中频繁出现意外状况,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除此之外,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放松了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不严格、质量检测不全面的问题客观存在,进一步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隐忧与发展困境,技术革新成为破局关键,从当前行业趋势来看,固态电池与氢能将成为未来两大重要发展方向。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不仅能显著提升电池安全性,还能提高能量密度,同时具备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充电更快、产量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等优势,契合新能源汽车对更长续航里程、更快充电速度、更高安全性的核心追求。
氢能具有大容量、长时间储能的优势,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最佳途径,能够为多种能源之间的能量与物质转换提供解决方案,能更充分地利用可再生电力,且固定式规模化储氢成本比电池储电低一个数量级,与电池放电形成互补,是一种灵活的大容量、长周期能源。
不难推测,未来三到五年,固态电池和氢能方面极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一战场”,谁能率先研发出安全、可量产、低成本的方案,谁就能在新能源产业中掌握主动权,推动行业安全标准实现质的提升。
小米、蔚来、特斯拉、极氪……多品牌安全事件频发,这背后,既有锂电池热失控、自动驾驶系统不稳定等技术短板,也有贴牌代工模式下质量管控松散的行业弊端,更有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特性认知不足的使用误区,这些都将新能源汽车推向风口浪尖,行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信任考验。如何在“速度与安全”的平衡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威科先行,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及互联网报道等,由涂料采购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未经许可或未注明出处,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