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4 17:33
王奇峰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
自2020年8月上市以来,安克创新在A股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上市初市值约60亿元,截至2025年9月已突破670亿元,增幅超11倍。这背后是 “技术深耕 + 全球化” 的战略定力:每年将超20亿元投入研发,半数员工为研发人员,构建起多品牌矩阵。虽聚焦核心品类而非盲目扩张,其产品覆盖146国市场,以创新筑起壁垒,用全球化溢价赢得资本持续青睐,成为消费电子出海标杆。
而这份市场认可度的积累,要从企业的起点说起 ——2011年,安克创新尚是跨境电商领域中不起眼的一员,以贴牌销售为主要业务;如今,它已跃升为年销售额破百亿、市值一度超800亿元的全球消费电子龙头企业,更荣获 “充电宝一哥” 的行业美誉。在大量同行仍困于贴牌代工的红海、陷入增长停滞困境时,安克创新果断转向,走出了一条 “品牌 + 创新” 的转型之路 —— 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全球品牌认知,逐步从 “中国制造” 走向 “中国品牌”。
正是这样一段从贴牌代工到全球品牌的完整蜕变,让安克创新的转型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范本,更成为中国品牌出海进程中极具参考价值的典型范式 —— 其背后折射的核心命题,正是中国出海品牌普遍面临的挑战:企业该如何在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找准差异化定位?又该如何依托产品力与品牌力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壁垒?
创新方法论与产品哲学
1
品类选择与浅海战略
2010年是消费电子行业极为重要的一年,苹果跨时代机型iPhone4正式发布,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爆发期。在这一行业浪潮中,安克创新创始人阳萌敏锐捕捉到海外市场机遇,在亚马逊平台探索布局,通过贴牌代工生产抢占市场红利。很快,在赚到第一桶金后,阳萌意识到,代工模式的技术门槛较低,长期发展易使公司陷入同质化价格战;若想实现持续增长,打造自主研发品牌才是更长远的路径。
确定“自研品牌”的大方向后,核心问题随之而来:消费电子领域这么大,究竟该选择哪个赛道切入呢?团队展开头脑风暴:
直接入局智能手机?需要的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Pass;
生产壳膜类配件?技术门槛低,但产品形态简单,难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Pass;
生产音箱、耳机等音频类产品?专业性强,但市场老牌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Pass。
多番考虑后,团队最终选择充电配件作为切入点,既能精准贴合智能手机的配套需求,又能在技术难度、资源投入与差异化空间之间实现平衡。
这样的产品选择逻辑,帮助安克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后来更是逐渐沉淀为其核心发展战略——“浅海战略”。安克“浅海战略”的核心在于:主动绕开巨头主导的“深海战场”(如智能手机、高端音频设备等市场规模庞大但竞争激烈的超级品类),转而将资源聚焦于“浅海品类”。这类品类资源投入更轻、产品周期更短,往往是“投入三五百人、三五亿元即可实现市场饱和”,能够快速完成市场渗透与卡位。
依靠这一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安克创新成功避开了与苹果、三星等头部企业的竞争,得以在多个细分市场抢占先发优势,逐步确立行业领先地位。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阳萌也有着清晰定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宝洁,或是像德州仪器那样的企业”——其本质是打造一家覆盖各类中小品类、具备综合竞争力的消费电子巨头。
2
改良式创新与极致体验
与追求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不同,安克创新更擅长在成熟品类中挖掘用户未被满足的痛点,通过应用型研发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此前安克推出的全球首款GaN充电器,重点解决传统充电器“体积大、充电慢”的问题;2024年推出的磁吸充电宝,则进一步契合了用户对便捷充电的需求,甚至吸引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成为其忠实用户。
针对不同场景使用差异,安克创新同样会开展针对性研发:在面向美国市场推出监视器产品时,其深入洞察当地用户的使用场景,发现美国多数家庭居住在独栋别墅中,摄像头多安装在屋檐下或庭院的树上,接线十分不便;而当时市面上主流无线摄像头的待机时长仅30-90天,用户不得不频繁搭梯子取下设备充电。基于这一痛点,当其他厂商仍在大力堆叠“清晰度”参数时,安克创新选择以“无线使用”和“超长待机”作为核心卖点,产品一经推出迅速走红。
安克通过深入洞察用户的需求,追求在每个细节上做到极致,从而打造出远超行业标准的产品体验:其产品定价通常是国产同类产品的3倍,但依然畅销全球。这种以用户痛点为导向的改良式创新模式,让安克能够在成熟市场中挖掘新的增长点,凭借微创新打破成熟品类的同质化竞争,最终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
3
数据驱动的精准研发
如今,许多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常因未能适配目标市场个性化的文化背景与用户需求,陷入市场进入的困境。安克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研发路径,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典型方案。
为量化消费者体验,安克创新建立了一套名为“VOC(Voice of the Customers)” 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追踪,结合本地化运营团队的深入调研,精准捕捉不同区域用户的痛点与未满足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要素,为研发提供明确方向。
针对其最大的海外销售渠道亚马逊,安克创新与亚马逊云科技(AWS)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在业务中的规模化应用。
此外,安克创新还打造了名为“AIME 平台”的企业级 AI 能力底座。该底座接入多种主流大语言模型,沉淀了超过 300 个活跃的 AI Agent,可为研发、客服、营销、供应链等多业务场景提供技术支持,平台累计调用量已超千万次。
依靠这套数据驱动的完整体系,安克创新能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反向定制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精准把握关键营销节点,从而灵活应对不同市场的进入策略,有效突破了企业出海的文化和需求适配难题。
顶层设计与组织架构
1
平台型组织架构
安克创新所践行的“浅海战略”聚焦于大量的成熟细分品类。这一战略定位,注定了其组织模式无法照搬苹果等聚焦超级品类企业的垂直管理模式,安克创新将产品相关单元拆解,构建出灵活的平台型组织架构,以此支撑公司多品类产品的研发与扩张。
围绕这一核心架构,安克创新重点搭建了研发中台与运营中台两大关键体系:其中,研发中台按智能充电、智能创新、影音影音三大方向划分,每个方向下设有若干产品拓展团队(即 PDT 团队);这些 PDT 团队既保持平行独立的运作模式,又能共享中台的核心底层技术,兼顾灵活性与资源复用效率。而运营中台则整合了销售、物流、售后等全链条职能,为公司 To C 业务提供全方位的后端支撑。
在此体系下,PDT团队完成研发后,运营中台可快速衔接推进产品推广,助力公司实现高效的平台化运作。依托这一架构,安克创新保证了创新研发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得以持续扩大SKU规模,有效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风险,维持了经营稳定性。
2
精英小团队作战模式
精英小团队作战模式是安克保持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安克希望培养员工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尤其强调业务Leader的引领作用,以此为小团队作战夯实战斗力基础。从研发投入来看,公司整体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45%,年研发费用超 10 亿元,这些研发力量并未集中管理,而是被配置到多个产品拓展团队中,在“三五百人、三五亿投入即可实现市场饱和”的产品方向选择下,各团队得以精准聚焦目标领域。
在运作机制上,安克的产品拓展团队拥有较高的自主权,能够快速捕捉市场动态、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相较于传统企业的集中式研发模式,安克的分布式团队优势尤为显著:一方面,各团队可共享底层技术,有效降低重复研发成本;另一方面,更灵活的决策机制也能显著提升执行效率,让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多个团队并行探索不同产品方向的布局,也进一步拓宽了安克创新的产品边界,直接支撑起安克“浅海战略”的核心布局。
3
深度捆绑的激励文化
激励体系是安克创新驱动员工创造卓越表现的核心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设计,安克实现了与核心人才的深度绑定,并持续激发企业创造力。安克的激励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工资与奖金、经营结果分享和长期股权激励,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经营结果分享机制——2022-2024年间,安克的经营分享奖金从2022年的2.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亿元,2024年更是攀升至8亿元。这种将奖金和公司经营业绩深度绑定的机制设计,形成了“业绩涨-奖金涨-士气涨-业绩再涨”的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安克创新创始人阳萌曾坦言:“必须把收益分给那些创造价值的人,否则他们就不会持久地为你赚钱。”这种理念直接反映在员工收入上——2024年,安克494名员工年收入突破百万,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跻身百万俱乐部。高额奖金也为安克创新带来了显著回报:2021-2024年,公司人均创收从356万元增至490万元,人均创利更是从27.8万元跃至42万元。
品牌出海与渠道策略
1
聚焦核心,重塑品牌版图
面对消费电子行业的激烈竞争与 AI 技术变革浪潮,安克创新在 2025 年推进了战略聚焦与品牌版图重塑。公司改变了此前相对分散的六大品牌战略,明确聚焦三大核心赛道——充电储能(Anker)、智能家居与创意工具(eufy)、智能影音(soundcore),将资源集中投入自身优势领域,以强化核心竞争力。
为支撑这一全新品牌战略落地,安克创新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 11.9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9.35%,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提升至 9.28%;在此基础上,公司将研发力量集中投向家庭储能系统 Solix、3D 纹理打印机 eufyMake E1 等更具市场潜力与协同效应的产品,加速推动技术成果落地与产品创新迭代。
目前安克核心赛道的产品表现优异:Anker SOLIX 阳台储能系统在全球同类产品中销量第一;Solarbank 3 Pro 融入 AI 能源管理技术,能源自发自用率提升至 90%;eufyMake E1 3D 纹理打印机创下 Kickstarter 众筹纪录,获得超 4600 万美元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与品牌策略的调整,安克创新也有望在三大核心赛道实现更广阔的市场突破,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深耕线下,立体化渠道渗透
安克创新在发展初期,凭借与亚马逊平台的深度绑定,成功抓住电商红利,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即便到 2025 年上半年,亚马逊平台仍是其重要营收支柱,贡献了近半数营收。不过,对单一渠道的过度依赖始终暗藏风险。因此,当众多同行还在电商红海中激烈角逐时,安克创新已积极启动多元化渠道布局,开拓线下市场。
在北美地区,它成功入驻沃尔玛、百思买、塔吉特等知名商超;在日本市场,顺利切入便利店渠道体系。与此同时,安克创新还着力推进独立站渠道建设,为新产品快速打开市场、实现销售放量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 年,其线下渠道营收达 71.09 亿元,同比增长 36.7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如今,安克创新通过“线上电商 + 线下商超便利店 + 独立站”的立体化渠道策略,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平台的依赖风险,显著增强了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这样的多元化渠道布局,将为安克创新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扎根本地,融入本土叙事
在出海过程中,安克创新有意淡化“中国制造”的刻板标签,致力于打造一个深受信任的“无国籍品牌”。这一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其系统性的本土化策略:
在团队层面,聘请熟悉本地市场的高管负责运营;在合规与环保方面,积极获取当地认证,建立品牌信任感;在营销上,广泛绑定本土KOL,从而快速融入用户圈层。2024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次直播中意外展示了Anker磁吸充电宝,随即引发安克创新品牌全球搜索量暴涨300%,这一看似偶然的曝光,实则是安克深度渗透目标市场、让产品融入日常场景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安克创新在全球重点市场均设立有国家公司,招募本土团队负责当地的销售业务、用户需求反馈以及利润分配,真正实现“在哪卖,就让谁决策,与谁分成”,这一机制不仅充分调动了本地团队的积极性,也为其后期线下渠道扩张和多元化战略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验沉淀与未来展望
从贴牌代工的红海突围,到以“品牌+创新”锚定全球消费电子赛道,安克创新的转型之路,既是一家企业从“基础代工”向“品牌出海”跨越的实践探索,更是中国企业突破路径依赖、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生动范本。
其“浅海战略”的精准卡位、数据驱动的研发逻辑、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以及扎根本土的品牌渗透策略,不仅破解了同质化竞争与渠道依赖的出海企业共性难题,更用持续增长的业绩印证了一个核心逻辑:唯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石、以全球化视野谋布局,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中构筑起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
未来,当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市场需求持续演进,更多中国品牌或将沿着安克创新的实践路径,在全球消费电子以及更广阔的产业赛道上寻求突破;而安克创新沉淀的成长逻辑,也将为更多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新的跃升。
题图来自安克创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