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灯塔之光(第一期) | 从诺奖看中国工业发展:中控技术携手浙石化打造全球最大炼化一体化智能项目

2025-10-14 18:19

(来源:中控技术

  刚刚揭晓的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以及“发现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这一核心理论揭示了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技术创新是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确定性力量;而经济增长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创造”与“破坏”并存的过程,新技术的出现会淘汰旧技术。这一理论,在当今全球产业链格局重塑与激烈竞争的时代得到了充分印证——数字化转型已从一道“选择题”变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必修课”。

  正是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一批由中国领先工业企业以其成功的实践,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穿越迷雾、赢在未来的“确定性”航标。

  为此,我们特将中控技术与客户携手共创的案例故事整理集结,推出《灯塔之光》栏目。它们深度融合了工业AI、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中控技术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共同打造下,将“创造性破坏”的理论落到了实处。尤其在当前“人工智能+”与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指引下,这些灯塔项目愈发彰显的时代价值。

  每一座“灯塔”都是中控技术与客户长期协作、深耕不辍的成果。它们不仅带来了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更推动了供应链整体效能的升级。希望借这束“灯塔之光”,不仅展现中国制造业依托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成果,更希望从中探寻中国制造未来前行的方向与底气。

  展望未来,中控技术将继续以“灯塔”为锚,以先进的工业AI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共创实践经验,助力更多中国制造企业在智能浪潮中行稳致远。

灯塔故事

  在浙江舟山的鱼山岛上,一座24小时运转不息的现代化“石化之城”巍然屹立。这里正是我国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岸型”石化基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在这片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控技术携手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不仅刷新了全球单体规模纪录,更以77万点控制规模和前沿工业AI技术,树立了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标杆。

技术创新驱动卓越运营

  项目自2017年启动至2022年全面建成,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4000万吨/年产能的投产,大幅缩短了同类项目建设周期。中控技术凭借在石化行业三十多年的深厚积淀,为浙石化量身打造了业内领先的“1+2+N”工业AI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新架构。

  这一创新架构融合了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立体产品矩阵,构建起支撑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的发展框架。77万点控制系统规模不仅刷新了中控技术的自身纪录,更彰显了其在流程工业数字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工业AI赋能价值提升

  在项目实践中,工业AI技术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以聚烯烃装置为例,基于中控技术“AI+机理”模型的智能优化技术,实现了产品质量波动降低30.17%、牌号切换时间缩短20.35%、产率提高1.045%以上的显著成效。

  在报警治理方面,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现场报警操作次数由每周140万次降至35万次,报警次数从每周74万次降至2000次,极大提升了生产平稳性和操作安全性。乙二醇装置的自控率平均达到99%以上,总投用率≥99.99%,关键工艺参数标准偏差降低超35%,综合能耗降低近2%。

共创共赢谱写新篇

浙石化仪控中心副总经理魏高升评价道:

  中控技术控制系统稳定性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主流厂商,其针对国内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的定制化优化,更符合我们的生产环境。

  目前,双方合作正从基础自动化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迈进。通过部署中控技术通用控制系统UCS产品Nyx、SmartEIO数据传输解决方案等先进产品,浙石化正在装置分析优化、安全维护、效益提升等多个领域深化工业AI应用,持续挖掘数据价值。

  未来,中控技术将继续与浙石化深化合作,加快工业AI、大数据、先进控制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为推动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大力量。这座矗立在东海之滨的智能工厂,正以其创新实践,完美诠释着技术创新驱动确定性增长的深刻内涵,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照亮前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