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4 19:03
(来源:企观国资)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简称《工作方案》),明确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有色金属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材料和关键支撑。业界认为,国资委等八部门此时联合印发《工作方案》的重要背景在于,当前全球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键矿产资源争夺不断加剧。
近年来,在国资委的推动下,中国黄金、中国有色、中铝集团、鞍钢集团、中国五矿、紫金矿业、山东黄金等央企和地方国企不断加速推进找矿行动,正在为保障国内有色金属资源供应打牢基础。
01
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032万吨,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指出,目前,我国有色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矿产品资源保障不充分,部分矿产资源储量不足。
中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显示,我国30种主要矿产中约一半矿产储量丰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探明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位居世界第53位,主要的金属矿种如铁矿、铜矿和铝土矿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4%、28.4%和14.2%。而以铁矿石、铝土矿、铜、锡、锑、金为代表的战略性矿产的储量保障年限不足20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在新兴产业和新能源需求的带动下,2035年锂、钴、镍、稀土等新兴战略性矿产需求较2017年将分别增长10倍、2.3倍、1.5倍、2.7倍。预计到2035年,我国40种矿产资源中三分之二对外依存的格局难以改变,其中铜、钴、镍等战略性矿产对外依存度将持续达50%~70%。
基于这一背景,《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国内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的调查勘探,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努力实现增储上产,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中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并明确了未来10年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工作方案》提出,将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高端材料攻关、节能减污降碳、数字化改造等。用好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等政策,支持初期市场培育。做好重要品种国家储备,加强相关国有企业考核引导,更多鼓励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此外,在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消费潜能等方面,《工作方案》提出,促进高端产品创新发展,推动超高纯金属等高品质原料、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
02
央企领军保供
中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截至今年9月,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设定的找矿目标任务,为国内有色金属行业资源供应筑牢基础。
国资委不断推动央企和地方国企成为找矿行动的主力军。
今年6月,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到中国黄金集团调研时强调,要坚持资源生命线战略,加快健全智能安全绿色的矿产资源获取开采冶炼体系,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
7月,张玉卓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调研时强调,要持续提升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有色金属资源勘探、投资、开发、建设、冶炼、加工等全产业链和一体化综合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动重要金属矿产增储上产。同时加快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供给能力,将资源量变成储量、将储量变成产量、将产量变成效益。
央企队伍中,“十四五”时期,鞍钢集团铁矿资源增储超16亿吨,其中,辽宁地区增储近10亿吨,大幅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鞍钢集团以鞍山—本溪—辽阳、攀枝花—西昌等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矿山深边部为重点,部署了鞍钢矿业东鞍山铁矿深部找矿、关宝山铁矿深部找矿和本钢矿业南芬露天矿外围找矿等20项重点工作任务,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铝集团加强国内重点成矿带内的矿产资源调查与勘察,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边部找矿,加快新矿山建设,推动增储上产。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获取机制,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地方国企中,作为全球铜金双龙头企业,紫金矿业的铜资源量超7000万吨,2025年铜产量将达112万吨;黄金资源量达4000吨,成为国内关键矿产开发的核心力量。
作为黄金开采核心企业,山东黄金核心矿山资源禀赋优异,焦家金矿深部找矿新增储量80吨,进一步夯实资源储备根基。
加强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供给能力方面,甘肃省管国企金川集团依托丰富的镍铜钴资源,抢抓新能源电池发展机遇,围绕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已形成电池级镍盐、钴盐、硫酸镍、三元前驱体、铜箔和硫酸、盐酸、液碱、氨水等电池材料关键产品生产能力,新能源电池产业崛起势头强劲。
加强国内探矿增储的同时,“十四五”期间,紫金矿业、中国五矿、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青山集团、华友钴业、江西铜业、中国有色等中国企业开发海外矿产资源不断提速。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相关研究统计显示,2005―2024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885亿美元;2002―2022年我国针对海外关键矿产的跨境并购投资规模合计307.49亿美元,覆盖铜(含铜钴、铜金矿)、锂、镍、锰(含铜锰矿)、铅、锌、铬(含铬铁矿)、稀土等多个关键矿种;并购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阿根廷、智利、印尼、刚果(金)等国家。
03
有色金属位置重要
中信建投金属和金属新材料首席分析师王介超表示,第四次产业革命驱动新质生产力元素崛起,与2006年大宗商品牛市不同,本轮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并非传统基建地产,而是新能源、新材料、AI、军工航天等新兴领域,中美博弈背景下,战略金属的稀缺性与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需求弹性显著高于传统工业金属。
央行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报7406万盎司(约2303.523吨),环比增加4万盎司(约1.24吨),为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高盛将2026年12月金价预估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先前预估为4300美元。
巨丰金融研究院认为,在全球新格局与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十五五规划”或将因势利导,把有色金属资源保障与产业链供应安全提升至更重要的地位,同时将我国具备全球领先优势的战略金属视作国家核心竞争力。
“随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日益广阔,可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特别是新能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加速崛起与深度融合,为有色金属行业注入全新发展动能。”葛红林说,下一阶段,有色金属行业要将“找矿突破”作为核心战略任务,聚焦铜、镍、钴、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勘探开发重大突破,把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上升到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战略博弈主动权的战略高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矿产资源支撑。同时,要在战略矿产勘查与高效开发、绿色低碳冶金、超高纯金属制备、高端合金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进材料制备、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集中力量攻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乃至颠覆性技术。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