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合富永道|三大科技ETF终极对决:谁是2025年布局核心?

2025-10-14 18:32

(来源:合富永道)

来源:合富永道

作者:基辛哥

在科技自主化与AI革命的双重浪潮下,科创板芯片ETF、国产信创ETF与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成为资本市场布局硬科技的核心工具。三者看似同属科技赛道,实则持仓逻辑、波动特性与收益表现差异显著。

三大科技ETF的差异本质是赛道逻辑的分化:科创板芯片ETF是“硬科技突围的矛”,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是“未来算力的引擎”,国产信创ETF是“自主替代的盾”。2025年科技投资无需纠结“非此即彼”,但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与持仓结构,在三者中寻找最优平衡点——毕竟在科技自主化的长周期中,优质赛道的核心资产终将持续创造价值。

持仓对决:赛道聚焦度决定投资基因

1. 科创板芯片ETF:全产业链的“硬核担当”

以龙头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为代表,规模已经突破400亿,是市场第一只400亿元级别的科创芯片ETF,中报显示是机构持有人占比49.53%。其持仓呈现“全链条聚焦、高权重集中”的特征,100%覆盖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55.74%,中芯国际(10.20%)、海光信息(10.14%)、寒武纪(9.58%)稳居前三,涵盖芯片设计、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这些成分股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5%,中微公司的刻蚀设备、华海清科的抛光设备等均具备全球技术竞争力,精准锚定“国产替代+算力爆发”双主线。

2.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AI算力的“生态玩家”

头部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790)持仓以AI芯片为核心,兼顾算力应用,半导体相关权重占比47.8%,前十大成分股中8家聚焦AI芯片设计,寒武纪作为第一大权重股占比近11%。与芯片ETF不同,其持仓延伸至智能硬件、云计算等应用领域,澜起科技金山办公等企业的纳入,形成“算力底座+场景落地”的生态布局,但行业分散度略高于芯片ETF。

3. 国产信创ETF:自主替代的“全能选手”

以龙头华夏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ETF(562570)为代表,持仓覆盖国产软硬件全领域,软件开发(58.6%)、计算机设备(20.6%)、IT服务(18.3%)构成核心三角,同时纳入信息安全、政务信息化等细分赛道。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恒生电子等,权重分布相对分散,既包含高成长科技标的,也涵盖部分经营稳定的成熟企业,体现“广度优先”的配置逻辑。

规模与流动性:头部效应下的选择逻辑

规模与成交额直接决定ETF的申赎效率与跟踪误差,三大赛道呈现显著的头部集中特征。

科创板芯片ETF:绝对的规模王者。截至2025年8月,头部产品规模已突破350亿元,全市场8只同类ETF总规模超400亿元,日均成交额达23.52亿元,流动性居全市场ETF前三。庞大的规模不仅降低了跟踪误差,也为大额资金进出提供了便利。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规模分化明显。龙头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790)截至2025年10月8日达80.35亿份,但多数同类产品规模不足20亿元,部分产品日均成交额不足千万元,流动性风险需重点关注。

国产信创ETF:整体规模偏小。头部信创ETF华夏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ETF(562570)截至10月8日规模仅4.42亿元,另一只主流产品(159537)规模不足1.5亿元,整体流动性较弱。

弹性与收益:周期与成长的收益分化

弹性反映ETF对行业利好的反应灵敏度,而近2年涨幅则直观体现赛道景气度差异。

1. 弹性排序:芯片ETF > 人工智能ETF > 信创ETF

科创板芯片ETF:弹性之王。半导体行业强周期属性叠加技术迭代催化,使其对政策(如大基金三期投入)、需求(AI算力爆发)等利好反应极为剧烈。成分股中微公司、寒武纪等股价波动幅度常达行业均值的1.5倍以上,成为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优选。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弹性次高。AI行业处于爆发期,市场预期波动较大,叠加持仓中中小市值科技股占比高,弹性显著高于宽基指数,但受应用落地进度影响,波动节奏较芯片ETF更难把握。例如银华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在DeepSeek模型升级等事件驱动下,单周涨幅可达8.20%。

国产信创ETF:弹性相对温和。由于持仓包含恒生电子等成熟软件企业,行业周期波动被部分平滑,虽在信创政策加码时能实现稳健上涨,但爆发力弱于前两者。

2. 近2年涨幅:芯片ETF领跑,AIETF跟进,信创ETF滞后

科创板芯片ETF:收益冠军。截至2025年9月,龙头科创芯片ETF(588200)近2年净值涨幅达100.99%,核心驱动力来自国产替代加速(设备材料环节突破)与AI算力需求爆发(算力芯片量价齐升),当前PE-TTM约45倍,低于历史中位数10个百分点,估值仍具吸引力。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收益次席。龙头科创AIETF(588790)自2022年12月成立以来累计涨幅89.3%,若折算近2年收益约75%,虽不及芯片ETF,但跑赢多数科技类指数。不过不同产品分化明显,部分成立较晚的产品收益仅12.21%,选择头部标的至关重要。

国产信创ETF:收益相对滞后。由于缺乏明确的近2年官方数据,从成分股表现推算整体涨幅约40%-50%,低于前两大ETF。核心原因在于信创产业落地节奏不及预期,部分企业盈利兑现缓慢。

投资策略:匹配风格,精准布局

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优先选择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其硬核持仓、充足流动性与高弹性特性,能最大限度享受国产替代与算力革命的红利,适合中长期布局或事件驱动型交易。

成长型投资者:可配置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790) 。AI行业长期成长逻辑明确,头部产品规模与流动性具备优势,能平衡成长潜力与投资效率,但需警惕技术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稳健型投资者:可瞄准华夏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ETF(562570)。作为科技自主化的基础赛道,信创产业政策确定性强,适合作为科技组合的“压舱石”,但需容忍较低的短期弹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