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跨越 2000 公里戈壁,B站UP主修复“空中路标”引全网共鸣

2025-10-14 18:15

转自:扬子晚报

” 近日,B 站 UP 主 “略靠谱旅社”(本名:王磊)发布的一段视频,在全网掀起情感共鸣 —— 为修复新疆哈密戈壁滩上被越野车损毁的 “为人民服务” 巨型标语,他跨越 2221 公里,历经爆缸、陷车等波折,用 20 吨砂石、27 车次转运、一周昼夜劳作完成修复,最终通过 “吉林一号” 在轨卫星 23 秒窗口期拍摄,见证这一历史印记的重生。截至 10 月 14 日,该视频在 B 站播放量突破 820 万次,点赞与投币数双双超 85 万,“人民空军” 官方账号留言致谢,多位空军家属及普通网友自发分享 “守护记忆” 的故事,让 “修复比破坏更有力量” 成为热议话题。

王磊

戈壁深处的 “空中路标”:60 年代航校官兵用铁锹刻下的 “初心”

此次修复的 “为人民服务” 标语,藏身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北部无人戈壁,单字高约 15 米、宽 12 米,整体占地近半个足球场,黑砂石铺就的笔画在荒漠中格外醒目。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因王磊的视频得以重现在公众视野。

据解放军第八航校(现并入空军某院校)校史资料及当地文史专家考证,1968 年,刚在新疆柳树泉组建的第八航校面临开训难题:戈壁滩一望无际、无任何自然参照物,受限于当时技术,飞行员训练只能依赖目视导航,极易迷失方向。“航校教员们想出了‘刻字为标’的办法,既解决导航问题,也传递使命信念。” 哈密市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建国介绍,官兵们先用经纬仪精准定位,再以木棍在地面描出笔画轮廓,最后手持铁锹、木板挖掘翻土 —— 将晒得发黑的戈壁石归集到笔画边缘,露出下方土层形成字迹。除 “为人民服务” 外,官兵们还同步修建了 “向斗争中学习”“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等标语,共同构成 “空中导航矩阵”。

“这些字不是简单的标语,是用铁锹一铲铲‘写’在大地上的承诺。” 王磊在视频中回忆,去年首次寻找标语时,他驱车 2221 公里,耗时 1 天 5 小时 18 分,途中经历车辆爆缸、陷入戈壁沙坑,靠牧民帮忙才脱困,“看到标语的那一刻,能想象到几十年前官兵们顶着风沙劳作的场景,这种‘土办法’反而经住了时间考验 —— 风沙吹了半个多世纪,字迹依然清晰。”

字体损伤是因为越野车“漂移”

坏者用几秒,修复者用尽全力

王磊的首次探访视频发布后,让这处 “隐藏的历史印记” 被更多人知晓。今年 9 月,有网友发现视频画面中标语的 “人民” 二字间出现奇怪圆点,怀疑是人为破坏。王磊当时用小号留言 “我会采取一定措施”,这个仅获 8 个赞的承诺,在一个月后化作实际行动。

10 月初,王磊重返戈壁,眼前的景象让他揪心:“人民” 二字间被挖出深深沟壑,边缘砂石翻卷,明显是越野车反复漂移碾压所致。随后,网友顺着线索溯源发现,破坏者是一名自称 “户外导游” 的短视频博主 —— 为制造 “视觉震撼”,该博主驾驶越野车在标语笔画内转圈漂移,并将视频上传至平台;更令人气愤的是,其账号还曾发布 “招募穿越罗布泊” 的信息,而罗布泊早已被列为禁止非法穿越区域。

“破坏只用了几秒,修复却要从头开始。” 王磊表示,修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 “找对石头”:市面上的砂石颜色或深或浅,若强行填补会造成 “破坏性修复”,与原标语历经 50 余年日晒形成的 “亮黑色” 格格不入。为此,他和 3 名同伴驱车跑遍哈密市及周边所有矿场、砂厂,最终在距标语 3 公里的无人戈壁深处,找到颜色匹配的原生黑砂石。

“大货车怕压坏标语周边地貌,我们只能把砂石运到 3 公里外的临时点,再用小货车一趟趟转运。” 王磊说,20 吨砂石,靠 4 个人人工铲装、卸运,每天从清晨 6 点忙到深夜,整整用了 27 车次才填满沟壑,“手上磨起了水泡,但想到这是在补‘人民’中间的缺口,就觉得值。”

修复前后

“守护记忆就是守护初心”

修复完工后,王磊本想通过无人机拍摄全貌,却因新疆全域无人机禁飞政策未能如愿。“不能让大家看不到修复成果,更不能让这段历史再‘藏起来’。” 他突发奇想 —— 联系卫星公司,用在轨卫星拍摄标语。

让王磊意外的是,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了解事由后,当即协调 “吉林一号” 卫星调整轨道,为这处戈壁标语预留了 23 秒的拍摄窗口期。9 月 28 日 12 时 45 分 51 秒,当卫星飞抵哈密戈壁上空时,精准捕捉到修复后的画面:“为人民服务” 五个大字轮廓完整,“人民” 二字间的沟壑消失无踪,与周边戈壁景观融为一体。

这段卫星影像随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 “双向奔赴” 的情感共鸣:“人民空军” 官方账号留言 “向守护历史记忆的你致谢,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爱人民空军”;多位空军家属在评论区分享故事,其中一位网友写道 “父亲曾是第八航校学员,他说当年训练时看到这些字,就知道‘到家了’,谢谢你们让它继续‘指路’”;更有网友自发晒出自己守护本地历史印记的经历,从修复老厂房标语到记录乡村老物件,形成 “守护记忆” 的集体讨论。

目前,当地林业和草原局已对破坏标语的博主展开调查,相关平台也已下架其违规视频。而王磊则计划后续拍摄 “戈壁标语群” 系列视频,让更多 60 年代航校留下的 “精神印记” 被看见。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只要有人开始守护,就会有更多人跟上。” 王磊的话,道出了这段视频走红的深层原因 —— 在快节奏的当下,修复的不仅是戈壁上的五个字,更是人们心中对 “初心” 的珍视;卫星镜头记录的不仅是标语的重生,更是 “破坏易、修复难,守护更可贵” 的共识。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当有人愿意为五个字跑 2000 多公里、找 20 吨石头、等一颗卫星,我们就知道,‘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的信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胡妍璐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