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4 17:57
(来源:储能产业网)
或许之前从未想过,一家钢铁厂不仅会炼钢,还会“储电”,而且靠着储能系统,一天就能稳稳赚上2.5万元!按照理想情况计算的话,年收益可超850万!
近期,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金风零碳与敬业钢铁集团子公司敬业新能源合作,为同属敬业集团的河北华西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华西特钢”)建设并投运了15MW/30.09MWh储能电站,该项目采用“钢铁+储能”模式,日均电费收益2.5万元。
据悉,华西特钢年产钢170万吨,高能耗使其用电成本居高不下,钢铁冶炼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耗能、冲击性负荷类型,对电网的稳定性、电能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2024年,河北省调整冀北电网分时电价政策,峰谷价差拉大至最高70%。尖峰时段最高电价可达1元/度以上,较2023年上涨超7%,而低谷时段电价约为0.28元/度,同比降低约22%,这“一高一低”之间,隐藏着巨大的成本优化空间。
基于此,金风零碳为华西特钢量身定制了“储能+智能调度”的综合解决方案——建设一套15MW/30.09MWh的储能电站,通过“移峰填谷”策略,在电价低时储电、电价高时放电,有效降低企业整体用电成本。
该项目采用了5MWh高能量密度液冷储能舱,单舱容量相当于约200辆电动汽车电池的总和,不仅体积紧凑、部署灵活,还配备了多级自熔断保护系统与毫秒级热失控响应机制,极大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
该项目仅用48小时完成初步方案设计,94天便实现全容量并网,比原计划提前46天交付,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更令人瞩目的是实际运行效果:通过“每日两充两放”的充放电策略,储能系统每天灵活调节5.3万千瓦时电能,精准匹配企业用电需求与电价变化。自投运以来,项目日均收益2.5万元,累计收益已突破307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收益约800万元。
PART.01
“钢铁+储能”模式多样绽放
无独有偶,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位于江苏的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下称“靖江特钢”)
近期,由国家重点支持的“近零碳排电炉示范项目”关键组成部分——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绿色低碳能源介质供给项目成功并网。通过融合分布式光伏、风电与构网型高压储能系统,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多场景风光储一体化微网”。
与华西特钢侧重经济性不同,靖江特钢更聚焦于实现“全绿电炼钢”的技术突破,其配置了120MW/240MWh的构网型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由智光储能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
该储能系统不仅具备“构网能力”,可为风光发电提供必需的电压与频率支撑,还具有“黑启动”、高过流能力等优势,成功破解了新能源直接供给电炉炼钢的稳定性难题,为实现零碳冶炼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这两个项目,一个瞄准“经济账”,一个探索“技术路”,但都共同指向一个结论:“钢铁+储能”模式,正在成为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PART.02
不止于省钱,“钢铁+储能”背后的绿色深意
过去,钢铁企业往往依赖传统火电,不仅碳排放高,而且受制于电网结构和峰谷电价波动,用能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
而通过引入储能系统,企业不仅可以有效应对电价波动,还能在未来逐步接入更多绿电,实现从“降本”到“降碳”的双重跨越。
当钢铁厂开始储电,这不仅意味着企业用能方式的转变,更代表着传统工业正在向智慧、绿色、高效的方向迈进。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新能源装机持续增长的今天,储能作为连接电源与负荷的关键环节,其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储存电能”,而是成为优化用能结构、提升系统灵活性、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工具。
对于钢铁、石化、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而言,布局储能系统,既是应对电价波动、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也是迈向绿色低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未来,随着构网型储能、液冷储能、智能调度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国家和地方电力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加入到“储电”行列,通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让生产更绿色、让能源更智慧、让发展更可持续。
“钢铁+储能”,未来已来,日赚的不只是钱,更是绿色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