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4 17:18
(来源:老张投研)
物以“稀”为贵!
10月10日,北方稀土、包钢股份联合发布公告,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价格上调至26205元/吨,年内涨幅约41%,增速媲美黄金(年内涨幅53%)。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稀土精矿价格实现了五连增。
那么,此次稀土涨价的推手是什么?对产业链企业是福是祸?
稀土精矿的价格,主要与其提炼出的核心产品—稀土氧化物的价格挂钩。
2025年9月底,氧化镨钕均价为56.2万元/吨,较6月底上涨了26.43%,带动了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的上移。
氧化镨钕有何来头?
钕元素约占稀土元素的33%,是第一大需求元素,其与镨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镨钕合金是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原料。
当下,氧化镨钕正面临“一紧一扩”的局面。
一紧,氧化镨钕供给收紧。
整个氧化镨钕供给市场看,我国配额占全球稀土供应的50%,进口至我国进行冶炼分离的海外稀土矿占22%,而完全由海外开采、冶炼的稀土占比不到10%。
叠加,缅甸克钦地区近期宣布将于2025年底前禁止稀土开采,行业预估或将每月减少约500吨氧化镨钕供给。
一扩,氧化镨钕下游需求正扩容至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军工等高端领域。
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单台伺服电机钕铁硼材料用量可达50-100g,单台人形机器人总量可达2-4kg,是纯电车的1倍多。
不过,价格上涨对中游磁材企业来说,却是把双刃剑。
即,拉动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推高了企业成本。
特别是,头部企业对价格变动最为敏感。
金力永磁,核心业务为高性能钕铁硼磁钢永磁材料,2024年公司稀土永磁材料全球第一,产能利用率达90%,实力显而易见。
那么,此次价格上涨对金力永磁的冲击有多大?
归根结底,这考验的是金力永磁的成本控制能力。
2020-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成本的比重稳定在80%左右,原材料成本直接决定了金力永磁的毛利率空间。
与中科三环、正海磁材等同行一致,金力永磁采用的也是“成本+定价”的销售模式,可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部分风险转移至下游。
然而,该定价策略并非完美。
原因在于成本倒挂。
中游企业一般与上游稀土企业签订长协以锁定原材料,与下游企业签订锁价订单。
这种长协定价机制通常不是实时的,而是季节调节模式,即参考过去一个季度的稀土氧化物市场均价。
这意味着,当稀土价格在1月份飙升时,企业可能到4月份才开始按高价采购,但基于旧成本签订的销售合同尚未执行完毕,企业需要自行消化这部分突然增加的成本,导致短期内毛利率承压。
2024年,金力永磁毛利率降至11.13%,同比下滑约5个百分点,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8.37%。
这是否表明金力永磁对价格丧失了主动性?
答案,并非绝对。
技术控本,规模为王
金力永磁采用晶界渗透技术提取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相对浸渍法、粉末填埋法该技术提升了晶界扩散工序的效率,明显减少了单吨材料用量。
2024年,公司通过晶界渗透技术生产的磁材产品占比超90%,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比降至78.52%。
然而,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同样具备单晶渗透技术。当技术不再是秘密时,企业降本还在产能上。
因为,规模优势可摊薄厂房、设备、研发等固定成本,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
2024年,金力永磁磁材产能为3.8万吨,领先正海磁材、中科三环、银河磁体等一众同行。
2025年初,公司再度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预计2027年完工,届时公司年产能可达6万吨。
凭借技术与规模的双重优势,2025年上半年金力永磁盈利率先回升。
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提升至16.39%,净利率提升至8.82%,在毛利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公司净利率大幅领先正海磁材(3.79%)、中科三环(1.69%)。
所以,对于金力永磁而言,技术决定了降本的理论下限,而产能则决定了成本优势的高度。
掌控源头,打造资源“稳定器”
真正的成本护城河,不仅在于原材料使用效率,更在于掌控材料来源。
2022年7月,金力永磁以1.5亿元收购了银海新材51%股权,并于2024年末实现并表,正式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金力永磁这步棋剑指稀土原料。
银海新材主营业务为稀土回收,产品包括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钆等稀土氧化物。
财报显示,2024年金力永磁回收稀土原材料用量为2575吨,占全年稀土原材料使用量的30.4%。
而回收料来源稳定且成本效益显著,金力永磁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对原生稀土矿的单一依赖,提升了公司应对原生稀土价格波动的能力。
此外,积极的原料储备策略也为金力永磁提供了缓冲垫。
截至2025年上半年,金力永磁的原材料存货高达11.58亿元,几乎是中科三环、正海磁材之和。
即使未来稀土价格出现回调,公司也可优先消耗现有库存。这为利润空间提供了缓冲,有效平滑了业绩波动。
目前看,金力永磁业绩已经迎来大幅反转。
10月9日,公司发布最新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5.05-5.5亿元,同比增速中值为16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4.15-4.6亿元,同比增速中值为390%。
至于对业绩的持续性,金力永磁也给出了答案。
手握订单,锚定机器人
短期:“公司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长期:公司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
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5 年前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均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行业预测,到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对稀土永磁的消费量为2887.6吨,2023-2028年复合增速约162%。
所以,穿越价格起伏的,不是运气,而是底气。
从晶界渗透技术降本,到产能扩张摊薄成本,再到稀土回收、储备体系的完善,金力永磁逐步筑起了成本护城河。
未来,金力永磁不只守住利润,还要找回增长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