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4 16:52
10月13日,赛力斯(601127)通过港交所聆讯,将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其总市值或超过3000亿元,成为仅次于比亚迪的国内第二高市值车企。
表面看,赛力斯账上现金充沛,实际上建立在高规模的应付账款基础上,通过港股融资减负,已刻不容缓。
截至10月14日,港股2025年共有70余家企业完成IPO,5家企业募资超过百亿港元,宁德时代募资410亿,为港股年内最大IPO。
紫金矿业(601899)分拆境外黄金资产的主体紫金黄金国际,国庆节前正式挂牌,募资287亿港元,位列第二。恒瑞医药、三花智控和海天味业,募资也超过百亿港元。
根据计划,赛力斯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参照A股最新的160元左右股价,则募资有望达到500亿元,或超过宁德时代,成为港股2025年最大IPO。
2016年6月,赛力斯挂牌上交所,发行市值52亿元;最新市值2600亿元,9年多时间市值增加50余倍,这和其转型新能源汽车,并且抱紧华为的“大腿”息息相关。
赛力斯的前身为小康股份,2007年成立,主要生产发动机和面包车,“东风小康”品牌销量长期位列国内前三强,2016年,初登资本市场。
在赛力斯上市那一年,当家人张兴海再一次展示商业远见,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并视为第三次创业。2018年,发布智能电动SUV。
真正让赛力斯崛起的是其和华为合作,“问界”品牌横空出世。2021年联合华为设计,赛力斯发布问界M5,2022年连续发布问界M7。
2023年至2025年,问界M9、M8陆续问世,以及M5、M7不断升级。这一套产品组合下来,赛力斯收入暴增,并摘下多年亏损的帽子。
2024年,赛力斯实现收入1451亿元,同比增长315%,一年收入差不多抵得上过去10年。
2018年至2023年,因布局转型新能源汽车,赛力斯曾连续亏损6年,2024年实现净利润近49亿元,彻底翻身。
赛力斯来自古希腊文“SERES”音译而来,意为豪华。
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其中50万级的问界M9全系累计交付突破24万辆,稳居同价格带销冠;问界M8自4月上市以来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稳居40万级市场销冠。
港股招股书中,赛力斯正式对外披露与华为的合作模式,除智能座舱及驾驶辅助系统采购外,赛力斯还向华为采购“广宣服务”,借助华为品牌知名度及庞大实体店网络,营销及销售问界汽车。
2024年7月,赛力斯以25亿元从华为手中收购了与问界相关的919项商标和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完成后,问界品牌完全归属于赛力斯。
双方在采购关系基础上,还有更密切的股权关系。2024年8月,赛力斯宣布收购华为引望10%股权。至2025年9月末,赛力斯已完成115亿元全部交易对价支付。
在聆讯后资料集里,“华为”一词出现了61次,远远超过第一次招股书中的10次,可见华为对其重要。
赛力斯此前长期亏损,直到2024年才实现规模盈利,百亿现金收购华为引望10%股权,钱从哪里来?
首先来自资本市场。2020年至2025年,赛力斯先后完成4次定增,合计募资超过215亿元;2025年4月完成约82亿元定增募资,支付115亿元给华为,缺口就很小了。
更关键的是,赛力斯现金流非常好。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4亿元、225亿元、144亿元,合计超过430亿元。
至2025年6月末,赛力斯账上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过480亿元。
汽车终端主要是消费者,赛力斯现金储备很大程度和其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有关。
2018年末,赛力斯应付账款和票据合计103亿元,2023年末增至302亿元,2024年末继续提升至685亿元。
2025年6月末,赛力斯应付账款和票据继续维持在628亿元高位,21亿元应收账款和票据与之相比,不到零头。同期公司流动资产688亿元,和770亿元流动负债还有百亿元缺口。
换句话说,赛力斯对上下游供应商等占用款项约600亿元,一旦完成清账,赛力斯现金储备将立刻清零。
赛力斯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高位,2024年末超过87%,今年6月末总负债859亿元,负债率有所压降至76%。
这也是赛力斯紧锣密鼓要奔赴港股募资的主要原因,汽车全行业对供应链应付款60天账期的倡议下,赛力斯的兜里也就不那么阔绰了。
如果赛力斯港股完成500亿元左右募资,现金储备接近千亿元,跻身超一流造车“大厂”之列,同时也将有力“减负”,将负债率降至70%乃至60%左右,这也是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当前负债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