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20:52
近期,市场上关于恒为科技(603496.SH)收购上海数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数珩科技”)75%股权事项“并购失败”“方案调整”的消息引发部分投资者关注。
对此,恒为科技不仅在互动易平台公开回应,明确相关消息“无事实依据”。10月13日,两家公司也均在官方微信上发布了举行企业沟通会的情况,两家公司核心管理层悉数到场,展现双方推进并购的坚定决心与实质进展。目前,该项重组已进入审计、评估及草案制作阶段,中介机构工作有序推进,而两家企业在技术、业务层面的协同合作已先行落地,印证此次并购“水到渠成”的产业逻辑。
“公司关于发行股份收购数珩科技75%股权的重组事项,自9月30日公布交易预案并复牌以来,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目前正处于审计、评估和草案制作阶段。”针对市场流言,恒为科技在互动易平台清晰传递进展,同时直指“并购肯定失败”“重组方案调整”等说法“没有事实依据”,提醒投资者注意甄别信息,同时理性看待并购事项天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与投资风险。
这份回应并非空泛表态,而是有扎实的推进节奏作为支撑。据双方披露,自预案公布后,中介机构已正式入驻开展工作,尽调、审计等核心环节按计划推进。在10月11日恒为科技核心管理团队造访数珩科技漕河泾总部的沟通会上,恒为科技董秘王翔还专门梳理了下一阶段尽调、审计的工作重点,明确“推动并购顺利进行”的目标。恒为科技董事长沈振宇在沟通会上进一步强调:“虽然资本市场出现一些谣言,但我们的心态没必要受其影响,双方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就会有好的成果。”而“正确的事”,便包括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完成各项流程,同时推进业务与技术协同——这一表述既回应了市场对并购进度的关切,也展现出双方不被流言干扰、聚焦实质工作的定力。
从过往信息来看,此次并购自启动之初便具备清晰的合规性与确定性。作为A股首例AI RaaS(结果即服务)领域并购案,恒为科技在9月29日披露的预案中已明确交易框架:以25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标的股权,募集配套资金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数珩科技交易对方更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达2.2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30%。目前中介机构推进的审计、评估工作,正是为后续草案定稿与监管审批奠定基础,不存在“方案调整”或“并购失败”的前置信号。
此次10月11日的企业沟通会,不仅是对并购进展的推进,更标志着恒为科技与数珩科技的协同合作已从“规划”走向“实践”。会上,双方除了明确配合中介机构推进并购流程,更深入探讨了AI行业发展形势、第四季度合作重点,甚至初步规划了海外市场共同拓展的模式——这意味着,两家企业已跳出“单纯并购交易”的框架,以“长期合作伙伴”的视角布局未来。
沈振宇提出的“成立联合实验室”建议,成为双方技术协同的重要抓手。据了解,联合实验室将聚焦“国产算力硬件与AI RaaS模型的深度适配”“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研发”两大方向,例如针对金融行业的智能风控、汽车行业的客户服务优化等场景,开发定制化的“硬件+软件”一体化方案。这一举措不仅能加速双方技术融合,更能提前储备并购完成后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并购后整合不畅”的行业通病。
对于市场关注的业务协同,双方已明确第四季度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推动恒为科技的智算硬件与数珩科技的AI解决方案在现有客户中的试点应用,例如在运营商的智算中心项目中嵌入数珩的模型能力,在汽车4S店的智能服务场景中采用恒为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启动客户资源的双向对接,由双方销售团队共同拜访潜在客户,提供“算力+应用”的打包方案,抢占AI行业“软硬一体”的市场先机。
在AI产业从“算力比拼”转向“场景落地”的关键期,恒为科技与数珩科技的合作无疑具备行业标杆意义。正如双方在沟通会结尾共同强调的,此次合作“将会是一场AI企业强强联合的对话”——恒为的算力底座为AI应用提供“硬支撑”,数珩的场景能力让算力转化为“实际价值”,二者结合既符合国家“AI+”战略与信创产业方向,也为AI企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当然,市场仍需理性看待并购事项的不确定性,恒为科技在回应中也多次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但从目前进展来看,中介机构工作有序、双方协同先行落地、产业逻辑清晰,这些信号都表明,此次并购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产业需求的必然选择。随着审计、评估工作的推进与草案的完善,这场“算力+应用”的强强联合,有望为国产AI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