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19:31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成功举办主题为“创新驱动·绿色赋能”的第六届“善用资源日”开放活动。在其中的分论坛环节,中国建材总院、北新建材等18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新材料赋能房建与装修领域”和“新材料助力交通与能源基建升级”两个分会场围绕新材料应用场景、新能源技术创新、绿色化智能化等话题,与200余家工程企业代表共同交流各自专业领域的前沿应用实践和重点发展方向。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国建材总院的《传承创新薪火 引领低碳未来——低碳胶凝材料与相变建材助力工程提质增效与降碳》。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新材院工程师陈绍良以《传承创新薪火 引领低碳未来——低碳胶凝材料与相变建材助力工程提质增效与降碳》为题,分享了在低碳建材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与应用实践。这些突破性技术正为能源、交通、海洋、工民建等众多工程领域提供绿色解决方案,实现提质增效与降碳双赢。作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的“国家队”,中国建材总院针对不同工程场景特性,开发出9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建材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低碳胶凝材料体系。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件(其中国际专利13件),制定团体标准7项,推动5项国家/行业标准立项。相关专利技术已实现国际转让,助力集团欧洲EPC总承包项目。能源与交通工程:铸就无裂大坝奇迹。中国建材总院依托九五攻关成果,开发出高贝利特中热水泥,成功应用于三峡、溪洛渡、锦屏等世界级大型水电工程。进一步研发的高贝利特低热水泥,全坝应用于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铸就了世界无裂大坝奇迹,实现了水电工程材料技术的国际领跑。海洋耐腐蚀工程:突破极端环境限制。针对海洋、极寒、隧道等极端工程环境,中国建材总院开发了低碳熟料系列产品,以“低排放、高性能”打破行业困局。铁铝酸盐水泥凭借优异的耐蚀性能,首次在“华龙一号”核电工程(福建漳州)实现大体积应用,展现了卓越的耐海水腐蚀能力。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新一代产品,成本较硫铝酸盐水泥降低约30%,碳排放降低30%,耐腐蚀性显著提升。在舟山港、深圳海堤等示范工程应用7万方,经受住了高盐雾、强潮汐的考验,缩短工期20%,3年监测显示结构完好率达100%。硫硅酸盐水泥针对隧道喷锚、极寒地区施工等复杂场景研发,减碳30%以上,耐腐蚀性是普通水泥的3倍。在超低温环境下(-15℃),混凝土1天强度可达29.4兆帕,3天强度达60.4兆帕,完全满足南极科考站等极端环境工程要求。
工民建和道路工程:绿色经济新选择。少熟料低碳水泥通过大幅降低熟料用量,实现碳排放降低50%以上,价格降低10%以上,兼具低水化热、高后期强度、高抗裂性等优势。在民用建筑应用中,墙体后期强度较传统水泥提升10%,抗裂性提升20%。固废基硅铝质新型低碳胶凝材料采用化学激发硅铝质固废(如矿渣、粉煤灰),碳排放降低70%以上。在河南省级公路基层施工中,24小时强度达设计值80%,较传统水泥提前3天开放交通;在矿山充填工程中,固废利用率提升60%,实现“废料不出矿、工程更环保”。
相变节能建材:建筑节能新突破。相变节能降碳建材采用无机复合定型相变材料技术,具备数十倍于混凝土的蓄热能力,能够实现精准控温(相变温度可定制如18-28℃),循环寿命可达数千次。
通过二次封装技术,相变材料已实现建材化,产品形式包括:装饰一体化相变调温板材、相变辐射制冷吊顶系统、相变蓄热地暖模块等。应用案例包括住建部“好房子”示范工程CCB建融家园装修改造项目、赣州铁塔野外基站节能改造项目、瓜州变电站节能改造项目等。在河南某办公楼地暖相变蓄能改造项目中,节能率达20%,通过峰谷电套利年省电费达55%。
七十五年创新精神的传承,铸就了中国建材总院在低碳建材领域的突破。这些成果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绿色转型的底气。中国建材总院将继续心系“国之大者”,努力打造“国之大材”,让中国的低碳建材技术不仅服务国内,更能走向世界,引领行业绿色未来。
来源丨中国建材总院策划编辑丨集团党委宣传部 特约运维员张凌霄
— — END — —(中国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