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东方证券-餐饮旅游行业服务经济之科技引领变革(六):餐饮行业有望加速商用炒菜机器人的普及-251013

2025-10-13 17:5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研报虎)

  餐饮行业开始积极接纳炒菜机器人。近年来,B端商用炒菜机器人在连锁餐饮中的应用加速扩展:1)海底捞:早在2018年推出全球首家智慧餐厅,配备智能机械臂上菜、机器人传菜及“千人千味”智能配锅机。2)小菜园:660余家门店,招股书披露计划投入约1亿元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单价约5万元/台)。3)老乡鸡:截至2025年4月,已有388家餐厅引入智能炒菜机器人、智能蒸柜等自动化设备。4)霸碗:自研炒菜机器人迭代至第三代,截止24年末,500余家门店均配置3台设备,实现“1人+3机”标准化炒制。5)乡村基旗下大米先生、京东七鲜小厨等亦陆续导入设备,后者机器人供应商橡鹿科技已获京东超2亿元战略投资,未来三年京东计划建设1万家智能餐饮门店。

  降本增效与现炒需求共振,是普及的双轮驱动。一方面,厨师供给持续收缩。以“新东方烹饪学校”数据为例,2019年至2024年培训人次由7.7万人降至6.3万人,六年下降18%。另一方面,疫后餐饮行业面临成本压力,餐饮老板纷纷改革后厨流程以降本增效。一台炒菜机器人可替代2–3名厨师(人均月薪约8000–15000元),同时压缩厨房面积、节省租金。此外,西贝事件引发消费者对“现炒锅气”的重新关注,也推动门店从预制菜回归“即时现炒”,进一步提升炒菜机器人的接受度。

  AI赋能,炒菜机器人迈向智能化与全链条协同。当前主流商用炒菜机器人价格约5万元/台,随量产和技术成熟预计仍有下降空间。未来发展方向包括:1)从“单机自动化”向“全流程协同”过渡,打通采购、备菜、烹饪、营销等环节;2)通过视觉识别与AI算法,实现自主调节火候、食材识别与口味学习;3)与ERP系统对接,实现原料消耗追踪与动态补货;4)在标准化连锁餐饮场景中率先普及,成为“智慧后厨”的核心节点。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我们认为,炒菜机器人处于商用化加速阶段,其核心价值在于显著提升人效与后厨标准化程度,兼具“成本端改善+体验端升级”双重红利。参考酒店机器人、登山机器人等产业渗透路径,炒菜机器人有望成为餐饮智能化的首个高频场景落地品类。相关标的:海底捞(06862,未评级)、小菜园(00999,未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成熟度不足或故障率高,影响餐饮企业导入意愿;消费者接受度与“锅气”口感匹配度尚待市场验证;核心零部件成本波动或供应不稳;餐饮行业复苏节奏不及预期,影响投资回报周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